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化工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压力容器作为生产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的实效性关系到企业能否安全稳定运行。考虑到压力容器的特殊性及其在安全方面的高要求,只有根据压力容器的种类制定具体的使用管理规范,并加强压力容器使用管理工作,才能确保压力容器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化工企业必须对压力容器的使用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结合企业实际,加强压力容器使用管理,满足压力容器使用需要,确保压力容器使用安全性达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介绍了简单压力容器制造过程和监督检验的中的具体方式、方法。目前,我国压力容器存在数量大、分布很广、品种多,检验复杂等特点。对于一些结构、材料、工况简单的压力容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简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既体现技术上的先进性,又适合我国简单压力容器设计、制造、检测检测和使用管理的实际情况。《简规》通过规定推荐使用年限来取消定期检验,明确规定达到推荐使用年限后,简单压力容器原则上应报废制度。这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简化了技术文件中不必要的劳动,而且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提高我国压力容器产品国际竞争力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压力容器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压力容器的安全问题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而通过对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与检验,可有效确保压力容器的正常运行,提高压力容器的安全性。文章分析了我国压力容器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了压力容器检验的内容、方法、原理。  相似文献   

4.
当前石油化工、低温技术飞速发展,移动式压力容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对其进行定期检验,了解其使用状态,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统一报告填写,将为压力容器的发展和使用提供更为有利的规则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压力容器种类繁多,目前使用的场合越来越多,广泛应用于电力、煤炭、化工、冶金等领域,为了加强对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降低压力容器事故发生率,特别是减少恶性事故的发生和控制类似事故重复发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特制定了各行业各种类压力容器的相关制造、检验与验收标准,如《钢制压力容器》(GB150)、《钢制卧室容器》(JB/T4731)等,并使其部分受《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监督。文章通过对A1A2级与D1D2级压力容器制造工艺过程的比较,表明A1A2级压力容器在原材料、热处理和探伤等的制造工艺过程中与D1D2级压力容器有着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对于压力容器设计来说,开孔补强结构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就要求了开孔补强结构的设计需要本着安全、合理、科学、经济的原则来进行,而且对其进行优质的设计可以大大降低压力容器的设计成本和生产成本。开孔补强技术对压力容器的安全性和实用性起到很大的作用,能够保障压力容器在内部压力下的安全使用,并能相应延长其使用寿命。对于需要应用到压力容器的行业来说,可以节约生产运输成本,降低在生产运输中出现事故的几率。本文通过对压力容器的开孔补强结构设计的研究与分析,对开孔补强的几种方法进行论述,总结出对于不同压力容器而是用不同开孔补强结构的优选设计,从而达到在压力容器的生产使用过程中追求追高性价比的目的,在保证压力容器质量的基础上,减少成本投入和资料浪费。  相似文献   

7.
在工业化时代,压力容器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在许多行业中压力容器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对制造并加工压力容器的工序要进行严格要求,在使用过程中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验,以确保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压力容器稳定、长时间地运行。文章对压力容器检验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联邦政府行使国家的外交、军事、财政等主要权力,其他权力则按宪法规定由联邦政府与省级政府分享。因此,加拿大联邦政府没有设立专门机构对全国范围内的锅炉压力容器、起重设备和游乐设施等进行统一监察及检验管理。而是由各省负责。对于在全国范围使用的移动压力容器(气瓶、公路槽车、火车槽车)和跨越加拿大省域的长输管道,则由联邦政府机构负责。本文重点介绍加拿大各省对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管理情况。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联邦政府行使国家的外交、军事、财政等主要权力,其他权力则按宪法规定由联邦政府与省级政府分享。因此,加拿大联邦政府没有设立专门机构对全国范围内的锅炉压力容器、起重设备和游乐设施等进行统一监察及检验管理。而是由各省负责。对于在全国范围使用的移动压力容器(气瓶、公路槽车、火车槽车)和跨越加拿大省域的长输管道,则由联邦政府机构负责。本文重点介绍加拿大各省对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管理情况。  相似文献   

10.
胡晶忠 《价值工程》2014,(30):75-76
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的爆炸事故是常见的压力容器事故。应力腐蚀开裂、联锁装置失效、泄漏和化学腐蚀是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失效的主要形式。要想对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的失效进行有效控制,对它进行定期检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手段。本文主要就是对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的使用管理和定期检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梁兴 《科技与企业》2014,(12):298-298
由于许多检验部门偏重测试高温高压设备,而对于压力容器、低压锅炉掉以轻心,只使用简单的手段进行检测,从而对设备的一些缺陷没能及时发现,留下了安全隐患。无损检测技术的使用加强了对锅炉压力容器的监测,能够有效的减少和避免锅炉压力容器事故的发生。同时,在锅炉压力容器的检测中使用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在设备运行下进行,能够及时发现设备的安全隐患,降低设备的危险性,提高检测检验效率和水平,从而确保设备正常安全的运行。本文简述了锅炉压力容器的类型,阐述了无损检测技术的特点及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制酒行业是使用压力容器较多的行业之一,比较重要的有锅炉、消毒器、蒸馏罐、储酒罐、储气罐等,如何对这些压力容器进行有效的管理使用以及做好日常维护呢?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压力容器由于其设备工况的特殊性,安全性是其设计和使用中至关重要的问题。随着石油、化工、医药、核工业以及海洋、空间工程技术的发展,压力容器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工艺和结构上的要求,不可避免地要在容器主要受压件上开孔,由此必然会在开孔边缘形成复杂的应力状态,这往往是压力容器强度破坏的根源。本文将对压力容器开孔补强的国内外研究理论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14.
压力容器标准的技术内容综合体现了压力容器行业综合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仅影响产品质量及其安全性,而且对产品的经济性和市场竞争力也有重要影响。标准与法规中不合理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会制约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影响压力容器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因此,标准与法规都应随着行业的技术发展状况和质量管理状况适时加以修正,使之与不断发展的生产技术水平和不断提高的产品水平相适应。国际标准对我国标准和压力容器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大,我们所面临和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紧迫。压力容器标准的技术现状及…  相似文献   

15.
"快开门式压力容器"检验及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的全面检验情况,针对"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全面检验中发现的多种缺陷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对于缺陷的成因进行了深入探究,对"快开门式压力容器"检验中的重点部位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预防措施.简要介绍高温高压染色机、蒸压釜(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在使用中常见问题及防治.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细介绍了“快开门式压力容器”的全面检验情况,针对“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全面检验中发现的多种缺陷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对于缺陷的成因进行了深入探究,对“快开门式压力容器”检验中的重点部位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预防措施。简要介绍高温高压染色机、蒸压釜(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在使用中常见问题及防治。  相似文献   

17.
锅炉压力容器的质量对于各个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也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一定要对容器进行定期的检验和维护,这样才可以保证对锅炉压力容器的质量,提高使用效率,减少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锅炉压力容器的使用登记证都是从首次取证直到设备拆迁、报废或吊销,一证管终身。实践证明,这样不仅不利于锅炉压力容器的动态监管,也易使锅炉压力容器使用者存在设备已取得了使用证,永远都合法的想法。从而放松对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对安全监察机构的监察意见及设备定期检验不当一回事,麻木不仁。而经检验不合格以及存在问题的使用者,因始终有合法的使用证,对整改通知不屑  相似文献   

19.
我国自从实施<特种设备监察条例>以来,效果显著,锅炉压力容器事故率大大下降.通过资格审查和发放许可证工作,使我国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安装等质量问题基本得到控制.目前,比较紧迫的问题是整顿压力容器的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20.
徐大志 《科技与企业》2014,(10):339-339
关系到生产人员和使用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有针对性地对锅炉压力容器加强进行安全性的检验和研究可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除了安全方面的因素外,从工业设备使用的角度来说,对锅炉压力容器的安全性进行检验也具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但是在现实操作中,锅炉压力容器发生安全事故的现象仍然层出不穷,有些甚至是很严重的安全事故。究其原因,这些事故大多是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的不当操作抑或是相关单位安全管理办法的缺失。文章将对锅炉压力容器的安全性检验进行说明,以求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有意义的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