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绿色增长的我国各地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绿色增长对技术创新的方向进行约束,将资源生产率和环境负荷视作产出,运用四阶段DEA模型对我国2009年各省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素有利于各省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剔除环境因素影响后全国平均技术创新效率有所提高,纯技术创新效率上升,而规模效率下降;东部地区的平均纯技术创新效率最高,而中西部地区平均纯技术创新效率偏低,并且低于平均规模效率;经济越发达的省份越容易出现规模报酬递减现象,而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则呈现规模报酬递增现象。  相似文献   

2.
促进中部地区(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山西)崛起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新的区域战略。使中部地区科学高效地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是提高中部经济水平,加速中部崛起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从中部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实现的可能性、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具有的优势、转移存在的障碍等方面作了浅析,并对中部地区如何高效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提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超效率DEA方法下的中部 重点城市创新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琪 《价值工程》2019,38(1):20-22
中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的不一致,经济发展一直较东部沿海地区落后,创新型城市建设是我国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中部地区的崛起与该地区城市的创新发展有息息相关。本文用超效率DEA模型方法对我国中部地区22个重点城市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创新效率与经济发展情况并不匹配,不同省份创新效率有一定差异,呈湖北>江西>安徽>山西>湖南>河南的格局,部分城市经济发展靠前,但创新效率较低,需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创新效率,高效发展城市经济。  相似文献   

4.
由于沿海地区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供给成本不断提高,沿海地区企业开始向中部地区持续转移,以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通过实地考察与问卷调研,对沿海地区向中部地区转移的行为路径与及其对承接环境的评价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现阶段转移企业以股份制企业、外资企业及家族企业为主;转移方式由投资新建项目和部分生产环节转移逐渐向整体搬迁演变;企业转移的主要原因包括获取自然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接近目标市场和企业家故乡情结;转移企业对承接地主导资源优势的认同较为分散,其中对承接地劳动力资源优势较为认可。  相似文献   

5.
基于绿色生态与绿色发展理念,针对如何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30个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探究。研究发现:产业生态和随机误差是影响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剔除产业生态和随机误差影响后,各省域综合技术效率均值、纯技术效率均值、规模效率均值均明显降低;产业生态可以划分为市场保障、产业规模、高技术产值占比3个维度,其中产业规模、高技术产值占比有助于驱动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市场保障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具有抑制作用;各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可以分为效率优质型、效率潜力型、效率改进型。据此提出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打造专业化新集群、缩小区域发展差异等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产业创新中迎接国际产业大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际社会一致认为中国肯定会成为21世纪的世界制造中心,“中国世界工厂论”已成为全球经济中的热门话题。经济学家把制造业称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它不但是人类社会的“首次产业”,也是一个国家竞争力强弱的基础。目前,中国制造业总量居全球第四位,中国出口贸易产品结构中工业制成品已取代初级产品,占80%以上的比重。中国正在由跨国公司的加工组装基地向制造基地转变,在一些行业中,中国制造业已经拥有了与世界同行竞争的实力。  相似文献   

7.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测度了2003-2012年我国中部地区的金融效率,结果显示,中部地区的金融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且近十年间金融效率改善不大,金融效率呈现省内差异较大而省际差异较小的特征。因此,我国必须深化金融体系改革,金融发展不能只重视金融数量扩张,也必须重视金融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8.
刘东丽 《企业导报》2014,(13):101-102
通过对北京2001-2012年以及北京2009年各区县的科技投入、产出指标的数据进行搜集和整理,结合软件deap2.1,运用数据包络分析中的CCR模型与BCC模型对北京历年以及各区县的科技创新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北京历年的效率变化情况以及各区县的效率水平,并对结果加以分析。此外对各区县的科技创新进行了规模效率分析和投影分析,找到了造成各区县投入产出效率水平低下的具体原因即具体指标的投入冗余以及产出不足程度,对日后效率水平的改进指明了方向。最后得出几点关于北京科技创新效率现状的重要结论,并参考效率水平很高的区县的科技创新模式及实施的政策对北京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江艳婷 《价值工程》2020,39(4):123-125
运用三阶段DEA模型,测算分析我国30个省市在2011-2017年间工业企业的创新效率,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显示:环境因素对工业企业创新效率产生了显著影响,第一、三阶段工业企业创新效率差异明显,剔除影响因素后创新技术效率均值仅为0.6,主要源于规模效率的不足;粗放型经济增长影响科技进步,政府支持和外商投资有利有弊,两者应控制在合理水平,产学研应以协同发展为载体共同提升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随着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进程的加快,中部地区迎来了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文章结合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从东中部产业结构梯度性、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等角度分析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可能性。同时指出中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时所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分析法,研究2010年我国31个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效率。研究结果显示:环境和随机干扰因素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效率影响显著,虚高了综合技术效率水平,且对中西部地区影响较大;规模效率不足是制约综合技术效率水平主因,但其提升空间相对较大,全国26个非综合技术有效地区规模效率递增率高达100%,因此,加大规模投入是综合技术效率水平提升的首选途径。区域差异明显主要反映在中西部与东部地区之间,全国高新技术产业综合技术效率水平总体呈东、中、西高低排列,其中,中西部地区规模效率的巨大鸿沟是其综合技术效率不足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14.
文章以产业梯度转移理论为视角,在分析珠三角地区、东西两翼及粤北地区在产业梯度系数、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三方面存在差距的基础上,研究广东省各区域在产业梯度转移过程中政府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最后从适度保护与优胜劣汰机制相结合、淘汰落后产业、提高环境准入标准、完善配套区建设、强化产业集聚效应等方面提出可行的政府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5.
张萍萍  戚竞岳 《价值工程》2021,40(16):106-108
基于价值链视角,选取DEA模型测度了2011-2018年间中国高技术产业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两阶段创新效率,并运用系统GMM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分析其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研发和转化阶段创新效率分别为0.534和0.390,通过两阶段回归分析,企业规模和科技水平对创新活动两阶段均有明显的促进效应.政府扶持抑制科技研发,却会提升企业的转化效率;人力资本在研发阶段有着明显的正向影响,却在转化阶段抑制创新.  相似文献   

16.
中部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中部地区将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作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进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一些地方承接产业转移中,仍存在机遇意识不强、承接原则把握不准、承接方式创新不够、承接重点不明等问题,迫切需要提高认识,理清思路,强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产业梯度转移已成为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湘南地区作为珠三角与中部地区的产业转移通道,是湖南对接粤港澳地区的前沿阵地,如何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促进区域合作,有效实现粤港澳沿海产业转移承接,是湖南在明确提出“敞开南大门、对接粤港澳”后急需研究的课题.本文立足湘南地区发展现状,提出湘南地...  相似文献   

18.
王伟 《财会月刊》2017,(6):124-128
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因受限于自我经济基础与国家整体产业水平,导致来自于外资的项目投资胜于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进而陷入"产业转移陷阱"。结合产业链空间演化特征,单一产业链纵向延伸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创新产业链而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其主要表现为产业链的横向扩展。因此,西部地区未来应更多地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实现不同产业链区段的"接通",即线性链接状态下的区域产业横向拓展;积极培育产业网络,通过对产业氛围的专门营造,实现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创新效率是影响其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基于2009-2013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本文利用DEA交叉评价模型测算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将测算得到的创新效率和进出口贸易额进行了面板单位根检验、面板协整检验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创新效率得到了逐步提升;创新效率与进出口贸易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创新效率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可以带动约477百万美金进出口额增长,创新效率对进出口贸易的拉动效应呈现东中西影响程度不均衡现象。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两阶段价值链视角,运用Super-NSBM模型测度2011—2020年中国284个地级市的绿色科技研发和绿色成果转化效率,并利用135.53万家数字经济企业微观数据构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指数,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探究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对两阶段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产业、绿色科技研发效率和绿色成果转化效率三者在空间上均呈现出“高高—低低”的集聚态势。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能够显著促进绿色科技研发效率和绿色成果转化效率的提升,但是会对绿色成果转化效率产生负向溢出效应,且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分区域研究表明,东部城市和中心城市的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对两阶段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效应更明显。“硬设施”和“软环境”的调节效应表明,数字基础设施、人才数字素养和数字金融支持分别在绿色科技研发与绿色成果转化两阶段起到不同程度的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