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十二五"期间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任务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为各行各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产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水平和经济综合实力的体现。"十一五"期间,装备制造业迅速发展,发展了一批优势产业,壮大  相似文献   

2.
基于区位商分析的新疆产业结构特征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要实现富民强区的战略目标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选择并采纳适合于发挥区域产业优势的产业政策.本文通过对新疆产业结构区位商的计算,明确了优势产业和劣势产业,并分析了新疆产业结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从而为新疆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提高优势产业的发展地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于永达  荣飞 《全国商情》2006,(11):3-6,24
产业发展问题历来是经济学家的热点问题。产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中观层面,联系着企业、各级政府以及宏观经济环境,因而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在现今的发展阶段,中国的产业结构选择要逐渐转型为突出优势产业,而优势产业则是优势资源集聚能力较强、技术含量较高、价值链位置较前、附加值较高的产业。此外,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应以市场为主导,政府为支撑。产业本身要充分利用近程集聚和远程集聚两种手段,提升自身竞争能力,而政府可以通过改善产业环境、降低进入壁垒、引导投资流向等方式,将优势资源充分集聚到优势产业,从而促进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业收益的扩张。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茶叶产业快速发展,茶叶产业已成为湖北省山区农村特色鲜明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本文以地方政府政策为核心.分析了湖北采花荼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对采花茶业的影响。对湖北省茶园单位产值偏低、政府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市场占有份额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从实施优质化、无公害化发展战略、为乡镇企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乡镇企业量身打造特色服务、大力加强品牌推广和宣传四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创意产业在很多国家被作为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加以扶持,它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也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近几年国内关于创意产业的研究文献逐年增多,本文对创意产业的内涵、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以及创意城市发展等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梳理出尚待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以期为创意产业的理论体系研究添砖加瓦,为政府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为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蓝色经济区建设为背景,探讨了威海市优势产业的选择与布局。在对威海市产业发展的环境和现状进行宏观分析基础上,构建科学的优势产业评价指标体系,运用R型因子分析方法确定了工业优势产业。之后利用历史数据,对第一、三产业中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进行定性分析。最后结合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内涵和威海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政府、企业及产业的角度,提出促进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战略贸易政策理论,为政府对贸易实行干预,保护和促进产业发展提供了较为现实的理论框架。虽然发展中国家成功实施战略贸易政策还存在相当程度的障碍,但也不应否定其在局部领域有选择实施的可能性,尤其在当前发展中国家市场开放程序逐渐加大,而传统的外贸发展战略又日益显露出局限性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更应重视战略贸易政策的理论内涵和思想方法,以实现开放经济条件下产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8.
黔中经济区的划分基本符合经济地理学相关理论,并综合考虑了区域影响、产业基础和交通条件等因素。该区域属于贵州省内条件较好的板块,但近年发展相对滞后,且总体上存在经济水平落后、产业链较短、对省内其他地区辐射带动作用不强等问题。黔中经济区应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磷煤化工、有色冶金等特色优势产业,目标是打造省域经济增长极。为推动黔中经济区尽快发展,需要中央政府进一步给予政策支持,也需要地方政府协调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第十个五年计划开始,推进城市化进程成为我国政府加快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本对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6个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作的解:农业不是城市发展的产业基础,推进城市化必须首先加快工业化;要用发展工业和推进城市化的办学来保护生态环境;城市化战略的选择不是由社会制度的性质决策的;“城市病”理论阻碍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国国情要求选择以大中城市为主,城市与城镇并举的城市化模式;农民是城市化的主体,要推动农民向市民转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国际产业价值链的升级和产业转移,企业家注意力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体现,以及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的特征表现都暗含了对企业家注意力配置与现代服务产业发展效率关系的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这种研究有利于从理论上厘清企业家注意力配置影响现代服务产业发展效率的作用机制与具体路径,丰富与发展已有的企业家理论,为政府从企业家的角度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战略选择提供可以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电子政务是政府解决其所面临的紧迫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的一种手段,是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工具。本文针对目前电子政务战略制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环境下的战略匹配模型,并论述了如何选择与政府战略相适应的电子政务战略路径,为各政府部门制定电子政务发展战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如何加快产业升级已经成为现阶段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为此,合理进行产业升级的机会甄别与路径选择成为重要需求。本文基于产品空间理论构建了产业升级分析框架,据此设计产业升级识别方法并判别潜在优势产业与生产能力禀赋,对中西部典型城市群的产业升级态势进行梳理,甄别未来产业升级的机会,探索潜在的产业升级基本路径。结果表明:以武汉、长株潭、成渝和中原城市群等典型中西部城市群处于相对边缘的产品空间位置,由此成为影响产业升级的重要瓶颈,导致现状生产能力禀赋对于产业升级具有较大约束,具有便捷升级能力的潜在机会有限。基于此,促进中西部城市群产业升级的基本路径需要选择有利于缩小产品空间距离与加速显性比较优势扩散的产业作为发展重点。本文结论表明,初始产品空间格局是影响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基础,这直接决定了潜在比较优势产业数量、类型以及升级过程中面临的潜在难度,并由此进一步指示了实现较快产业升级所要遵循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3.
许多沿海县级市港口经济日益壮大,县域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工业园区生机蓬勃,优势产业明显增强。但县域产业基础比较薄弱,县区公路交通落后,港口带动发展机制未形成,产业链延伸未实现良好对接。应当充分发挥港口和保税港区优势,实施港城产一体化发展战略,做强港口经济,建立港口带动县域产业发展机制,加快交通网络建设,加快县区产业配套,完善园区产业布局,做大优势产业,提升农业发展层次,培育打造新主导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重点分析了京津冀各地区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的主要特点和主要问题,然后根据各自的产业特点和比较优势,结合各自的战略定位,进行有效的产业转移和产业承接,发展适合自身的优势产业,进一步促进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以配合国家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布局的实施。最后,根据前面的分析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山西主导产业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产业经济学理论为依据,结合山西经济要素中的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讨论了山西主导产业的选择问题,提出山西应以煤炭化工产业作为其主导产业,并尽快培养其成为优势产业,辅之以传统的能源工业,冶金工业和机械制造工业,构成山西产业体系中基础产业,支柱产业,主导产业三位一体的总格局。  相似文献   

16.
第九届全国政治经济学研讨会研讨了"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及其相关前沿性问题,主要包括:实现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理论与制度;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制约因素、战略导向及路径选择;中国经济长期发展中的"三农"问题;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资本问题、产业发展问题和区域协调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7.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江西经济发展中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是江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主力军,是江西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点战略之一.需求与供给的不足、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缺乏以及经济政策环境有待改善,成为阻碍江西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政府应从管理体制、思想观念、合作平台的搭建、人才的培养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入手,集中打造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传统制瓷工艺国际奖品瓷研制基地和御窑历史文化博览园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  相似文献   

18.
农副产品仓储加工业是莱芜市的优势产业和战略发展重点,经过多年的产业积淀以及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具相当规模。本文对莱芜市农副产品发展战略出台的背景和行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归纳总结,对目前该行业的税收征管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了政策、职责、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症下药,提出了下一步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比较优势陷阱"和资源禀赋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图表和定性等分析手段,对山西三次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转型发展迫在眉睫。综改区的设立为山西产业转型提供了"先行先试"的政策支持,加之山西自身的基础条件,已具备转型的可能性。因此,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并借鉴其他综改区的成功经验及政策,提出山西产业转型发展的政策建议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与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实现三地之间的产业分工及产业转移成为协同发展的重大课题。目前,京津冀之间优势产业具有一定的重合度,存在产业趋同现象,竞争倾向较高,京冀间相似系数较低,产业差异明显,协作倾向性较强,产业转移需要逐渐向城市功能为主以及产业创新、产业升级和产业分工并行发展。未来,京津冀地区产业的协作与转移应积极构建以技术"进链"、企业"进群"、产业"进带"、园区"进圈"为主线,形成"项目带动、企业拉动、集群驱动、产城互动、区域联动"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