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文化风险研究在研究视角上存在着偏重风险管控,忽略文化差异所可能带来的潜在优势等问题。在研究方法上以规范研究为主,实证研究和定量研究偏少。在研究内容上,框架性、原则性的问题研究较多,但实战性的系统指导方法缺乏。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文化风险的特殊性以及文化风险要素指标的细化分类研究,海外并购文化整合中文化创新的机制研究,文化整合的目标和评估体系的拓深研究,海外并购文化风险管理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位和应用研究等几个方面将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文化风险管理的未来研究方向。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实证和规范相结合将是文化风险管理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浅析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蔓延并引发全球性经济衰退,全球企业并购活动显著降温.但与此相反,中国企业却开始了一股并购热潮.金融危机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提供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风险.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高油价刺激和油气需求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石油企业海外投资与并购经历了一个迅速增长的阶段.海外并购的机遇与风险并存,因此对现实条件的准确判断是我国油企海外并购的前提条件.已有的文献鲜有对我国大型国有油企并购战略的总结分析,因此本文通过从全球、我国油企、中石油海外并购三级三个层次,对我国油企海外并购模式进行归纳分析,并开创性地将该模式的风险划分为系统性风险与误差性风险,针对误差性风险提出中国油企并购模式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4.
企业海外并购问题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东北地区企业海外并购活动特点进行分析,指出并购海外科技型企业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并购科技型企业目的就是要与海外企业在研发等方面展开合作,通过学习海外先进技术,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以使我国企业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这对于扭转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缺乏产品定价话语权、利润低的局面意义重大,是未来企业海外并购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程度的不断深化,在大力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中国对外投资数量也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但中国海外并购也面临着国内法律保障机制不健全、国外政治法律不确定性、安全审查日益严苛以及文化差异等突出问题。本研究从盈利水平、偿债水平、运营水平以及发展潜力四个维度构建了一个企业海外并购绩效评价体系,并基于A股16家上市公司海外并购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在海外并购行为发生的短期内,企业的盈利水平和运营能力有所下降,债务风险有所提升,但反映企业长期发展能力的发展潜力指标表现良好;同样,本国并购企业对被并购企业的控股水平越高,并购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力也就越突出;从被并购企业的所属地来看,北美地区企业表现要高于欧洲地区和澳洲地区。  相似文献   

6.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在全球的经济地位则更加凸显,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第三阶段的序幕也徐徐拉开。分析后危机时代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机遇及由此产生的正面效应,并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例进行分析,最后针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的风险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深对被并购方的了解并制定文化融合计划,加强企业的战略与管控能力,合理利用国际中介机构的风险评级结论。  相似文献   

7.
海外并购顾名思义即国内企业为了做大做强而进行的跨国"合作",这种合作既可以是技术层面的合作,也可以是资金方面的合作,我国企业通过并购需要达到的效果是:以市场及相关法律法规为导向,通过推进兼并重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强化自我约束;将我国企业固有的自有积压资产激活;将债权债务结构调整合理;促进国企的转型升级;优化我国企业目前的公司结构;加强公司治理经营的合理化,以期实现目标合作的双赢。海外并购的税务筹划是纳税人从事的一种在跨国经营过程中的税务筹划行为。本文以海外并购的涉税风险为角度,分析并购过程中产生的税务风险以及相应措施,将海外并购进行了相应分析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让企业在发展海外业务成为可能,但是随着海外投资和业务拓展规模的增大,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也逐渐显现,本文在对风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供其他学者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9.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宏观动因既有当前国内外投资环境和金融环境,更有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危机等国际大背景的推动;企业海外并购微观动因则主要集中在经营管理层面和发展战略层面.宏观动因和微观动因共同决定着并购目标企业的选择、模式的安排以及整合的方式,从而影响着最终的并购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初步分析了中国企业掀起海外并购热潮的原因,简单总结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兼议了海外并购对中国企业发展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扩张被带入市场经济中就表现为人类对于企业成长的强烈追求。海外并购作为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战略手段,也是实现企业快速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而海外并购“风险链”的防范和控制则是完善海外并购方式,实现企业成长效应最核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从动因和风险的角度分析并购重组行为,认为并购既能产生协同效应,达到规模经济,也会因各种原因给企业运营带来风险。企业应避免并购的盲目性,从企业自身的发展出发,充分发挥企业并购的规模效应,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3.
首先考察了中国金融类海外并购的现状,然后从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经济体加速融合、中国政府的鼓励性政策、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美国次贷危机提供的契机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国金融类海外并购的动因。并从已有的并购案例、人力资源短缺、战略规划、并购后的整合以及政治风险等五方面探讨了中国金融类海外并购面临的风险,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并购成为许多企业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财务风险又是影响并购成败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对并购的财务风险进行了界定,并从并购企业自身、目标企业、并购融资方案、并购后的整合等几个角度探讨财务风险的成因,针对成因提出了具体的风险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企业并购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晓雁  骈永富 《新智慧》2004,(3B):59-60
并购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为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本文从企业并购过程的角度分析企业并购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无论企业海外并购出自何种动机,其目的都是为了企业的利益和发展。而并购结果却并不如预期的那般可观,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文化整合这道难关,管理人员发现海外并购后的整合不像预期的那样顺利。被并购企业不仅没有给并购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也没有实现协同效应,无法创造出并购价值,而且由于沉重的债务或并购后企业经营的混沌状态,给并购企业带来摆脱不了的包袱。因此,本文拟将重点探讨企业海外并购的文化冲突与文化整合。  相似文献   

17.
企业并购风险管理是企业实现并购目标的前提,企业并购风险识别又是企业并购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企业并购风险识别首先要确定企业并购风险识别的对象,重点在目标企业的会计报表、对外经济合同和内部管理三个方面查找并购风险的来源。然后,采取审慎调查、财务分析法及风险树识别法全面了解目标的风险状况,为进一步评价和处理并购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企业并购是西方企业资本扩张的重要手段。通过并购既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又可以实现资本的低成本、高效率扩张,形成强大的规模效应。但在我国,由于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社会化背景,尚未规范的市场机制,企业对并购了解够全面,认识不够深入,在并购对象的选择上盲目性较大,从而加大了并购成本,难以形成有效的并购整合。有些企业在并购以后,陷入被并购企业的管理泥潭之中,从此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19.
在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下,从2009年开始全球矿业和金属业出现了并购高潮,其中中国企业异军突起,并购交易额突破160亿美元,占该行业全球交易总额的27%,成为全球矿业并购中的重要力量。在并购大潮中,以中国铝业、中国有色等为代表的一批大中型有色企业纷纷进军海外觅矿,由此拉开中国有色企业海外资源并购序幕。而吉林吉恩镍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有色行业中第一个成功“走出去”的企业,从2009年以来直接对外投资额超过75亿人民币。企业通过一系列的海外并购整合,获得境外镍金属储量超过150万吨,潜在经济价值超过2000亿元,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堪称金融危机大背景下,中国有色企业“走出去”海外寻矿成功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吴术 《全国商情》2013,(12):65-68
在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下,从2009年开始全球矿业和金属业出现了并购高潮,其中中国企业异军突起,并购交易额突破160亿美元,占该行业全球交易总额的27%,成为全球矿业并购中的重要力量。在并购大潮中,以中国铝业、中国有色等为代表的一批大中型有色企业纷纷进军海外觅矿,由此拉开中国有色企业海外资源并购序幕。而吉林吉恩镍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有色行业中第一个成功"走出去"的企业,从2009年以来直接对外投资额超过75亿人民币。企业通过一系列的海外并购整合,获得境外镍金属储量超过150万吨,潜在经济价值超过2000亿元,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堪称金融危机大背景下,中国有色企业"走出去"海外寻矿成功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