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宏观经济运行角度考虑,中国的消费率和消费结构有以下几个特征:资本形成率过高,最终消费率过低;政府消费率过高,居民消费率过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有所上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上升缓慢;高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支出差距有所扩大;经济发达地区居民消费支出与欠发达地区居民消费支出的差距有所扩大。要调整经济增长模式,从投资主导型和外贸主导型的增长模式向消费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化;政府要通过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来提高消费率;政府要扩大公共品支出,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实际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各地区居民消费率的差异影响及居民消费的空间溢出效应,从局部带宽理论出发构建兼顾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的空间面板数据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并推导出混合效应、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设定下的极大似然估计量。实证结果表明,儿童抚养系数的变动对相对落后地区的影响较大,其上升会降低中部地区的居民消费率,并提高西部地区的居民消费率;老年抚养系数的上升会提高中、西部十个省份的居民消费率;儿童和老年抚养系数对东部和东北地区几乎都没有影响。此外,部分省份的居民消费率受周边省份居民消费的溢出影响。  相似文献   

3.
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不仅是消除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短期之策,更是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期之道。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率过低,不仅影响居民生活水平,而且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采取一定的财税对策,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提高居民消费率,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居民消费率却逐渐下降。基于2005年—2012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法,分析城镇化和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呈现U型关系,在东部地区,城镇化的持续发展会推动居民消费率的提高,而在中西部地区,其作用效果并不显著甚至起阻碍作用;在人口年龄结构方面,少儿抚养比提高有助于居民消费需求提高,而老年人口抚养比在东部地区起阻碍作用,而在中西部地区起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需要政府加大推进中西部城镇化进程,突破城镇化进程中对居民消费抑制拐点,并加大对中西部老年人基本消费支持力度,积极实施"单独二孩政策",释放消费潜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无论是从纵向还是横向来看,均处于偏低水平。文章基于初次分配视角,将消费率分解为Y/GPP与C/Y两个因子,提出居民消费率下降的原因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下降及预防性储蓄增加。针对如何使居民“有钱花”和“敢花钱”,提出在初次分配中提高居民劳动报酬占比、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居民消费需求是构成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实证分析,阐述了当前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的原因,并提出了有助于提升消费需求的财税政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中国1996--2009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地方政府民生性财政支出占比对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存在预期消费支出不确定性的前提下增加民生性财政支出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本文最后从实证研究的结果出发,提出了增加民生性财政支出并有效提高居民消费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最终消费率的分解,发现导致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的表面原因在于居民消费项目的变化。但是,通过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特点的分析后发现,导致居民消费过低的根本原因,一是居民真实收入不高,居民的储蓄性动机仍然很强,政府对居民的“补贴不足”;二是政府对消费性投资产品的供给严重不足。对于这两方面的原因,政府都可以采取有效的行动来改善目前的消费状况。实证分析表明,居民真实收入的增加依然是影响居民消费最重要的因素;政府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性支出的增加可以有效促进居民消费,而对消费性产品的投资也可以进一步促进居民消费的扩大。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消费率,特别是居民消费率长期不高,并在近十年逐年走低。通过国际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居民消费率被低估。究其原因,是投资中的漏出部分流向了私人,以及居民收入的低估,更多是因为对服务业的统计不健全,对住房等自有商品定价过低,企业支付与企事业单位福利对个人社会化消费的替代,加之住户调查技术性低估等造成的。通过对基于市场价格的自有住房等效租金的重新估算,发现调整后的居住消费支出占比GDP达到了14%,高于统计年鉴中的6%,仅自有住房等效租金的重新调整就提高了5到6个百分点的居民消费率。  相似文献   

10.
空间计量模型实证人口年龄结构因素对居民消费影响,结果显示:城乡居民消费多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随着经济发展,居民低消费支出聚集区域数量减少,且城镇变化大于农村,东北城镇发展快于西部城镇;西部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低而居民消费率高,经济发展受限;城乡少儿抚养比高而相邻地区居民消费支出低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低,养老不再成为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压力;当前抚养比与居民消费率无显著空间相关,老年抚养比对城镇居民消费率有正影响,少儿抚养比对农村居民消费率有正影响。  相似文献   

11.
同任何事物的成长一样,消费增长有它的内生性和外生性。有支付能力的消费欲望是消费增长的内生力。要遏制当前消费率继续下滑的趋势,提高居民消费率和社会最终消费率,从内生性角度而言,就是要着力提高居民的支付能力。为此,应改革收入分配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健全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使居民收入增长和GDP增长保持一个合适的比例,使二者的增长基本同步。提高工资份额可能会给企业增加一些压力,但这是良性压力,企业应很好地加以运用,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国家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2.
导读     
我国近年来的消费率和消费结构呈现怎样的变动趋势?杨永华教授的《1978-2006:消费率和消费结构变动趋势的实证分析》得出:资本形成率过高,最终消费率过低;政府消费率过高,居民消费率过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有所上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上升缓慢;高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支出差距有所扩大。而如何求得银行与消费者之间博弈的"帕累托最优"解,使消费信贷成为新形势下刺激消费的一个重要举措,则是  相似文献   

13.
利用地市级面板数据对城市人口规模、城市人口密度与居民消费率的关联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并不能提升居民消费率,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大才能提升居民消费率。因此,只有逐步改变过去“摊大饼”式、粗放扩张的城镇化发展模式,着力增强城市的人口吸纳能力,提高城市人口密度,降低运人的成本、运物的成本和知识传播的成本,才能充分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对居民消费率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与历史还是与“标准结构”比较,我国居民消费率都明显偏低。我国居民消费率低迷的根本原因是居民收入在总收入中相对份额的不足.其具体表现是居民收入增速长期滞后于GDP、财政收入及企业利润增长.深层原因是政府财政对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偏爱强化了经济循环中政府与企业部门相互倚重、居民部门被边缘化的失衡格局,使国民收入更多地流入了企业与政府部门。要从根本上解决居民消费低迷问题,不仅需要进一步完善官员考核机制、优化关注民生的财政支出结构.更需要实现经济增长模式向以居民收入增长为核心的消费拉动型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省内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积累与消费的比例不合理,导致居民最终消费率低;居民收入水平低,总体上亦呈下降趋势,导致消费需求严重不足;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分配不公严重,导致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省内居民需求不足加剧等。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制约居民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主要障碍,是绝大多数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落后于经济增长,加上居民对未来收支预期的担忧,以及高低收入差距不断加大,农民收入增幅下滑,城乡消费断层加大,等等。各种因素的交织与合力作用,导致消费率持续下降,以投资为主要驱动力的经济增长模式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使经济增长与消费增长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质是转变以投资拉动的经济发展模式为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确立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轴心地位,发展共享型经济。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的金融管制和金融体系二元化特征放大了汇率变动的收入分配效应.将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收入分配效应引入到汇率变动的消费效应评估中,从理论和实证角度考察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及收入分配机制在汇率变动消费效应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变化对居民消费率和消费结构均有显著影响;具体来看,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率,但不利于推动"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的结构升级.此外,研究确证收入分配效应在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消费效应中起重要中介传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是不争的事实,但更严峻的问题是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在逐渐拉大,同时中国经济正经历着由投资拉动型增长向消费拉动型增长的转变,数据显示,尽管我国投资率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出近20个百分点,但消费率却低出近20个百分点,投资与消费的增长极不和谐,消费不足也成为阻碍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只有针对辽宁省居民消费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原因,制定相应对策,才能提高辽宁地区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19.
制约居民消费潜能释放的主要因素是居民储蓄率和居民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作为政府筹集财政收入和调控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税收可以通过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筹集财政资金、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和改变征税对象的相对价格激发居民消费潜能,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本文分析了税收激发居民消费潜能的作用机制,并提出提高税收政策的稳定性、降低居民税收负担、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等三个方面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人口年龄结构视角分析了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成因,采用中国31个省份1997年~2013年面板数据,分别考察了东、中、西三大地区居民消费受老龄化的影响,结论是我国居民消费受滞后两期老年抚养比负向影响,但老龄化程度越高的地区对消费率的影响反而越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