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相比于国外众多商业银行对碳金融的深度参与,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处于探索尝试阶段,明显存在着发展不足的问题。而造成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碳金融业务中面临着一系列的制度约束:一是我国现行商业银行管理体制的约束;二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制度的不完善;三是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的法律法规的缺失;四是缺乏商业银行参与碳金融交易的激励机制。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的积极性,扩大碳金融交易的广度与深度,要在政府、市场和商业银行的共同努力下,为商业银行碳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商业银行的高速发展中,市场营销是其薄弱环节。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世界金融一体化的加快,我国商业银行面对的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本文使用市场营销的原理,分析了国内商业银行如何合理使用市场营销策略和要素,构建合理而有效的营销体系。  相似文献   

3.
作为金融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创新机制,碳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其全球发展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国目前的碳金融业务主要是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投融资,以及相关的金融中介服务,本文从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两方面为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颖  胡新平 《全国商情》2013,(12):32-34
作为金融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创新机制,碳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其全球发展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国目前的碳金融业务主要是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投融资,以及相关的金融中介服务,本文从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两方面为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商业银行的高速发展中,市场营销是其薄弱环节.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世界金融一体化的加快,我国商业银行面对的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本文使用市场营销的原理,分析了国内商业银行如何合理使用市场营销策略和要素,构建合理而有效的营销体系.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商业银行碳金融实践的经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需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而低碳经济的发展与培育需要政策、技术和金融资本三位一体的支持,其中最重要就是金融的支持。在借鉴荷兰银行与兴业银行开展碳金融实践经验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可以从企业文化理念、环境管理体系、银行服务和信息披露等方面构建碳金融实践的创新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13年-2021年沪深A股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以及风险承担对数字金融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提升了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并且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越高,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提高作用越明显。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实现了商业银行资源的精准匹配,节约了组织与客户的沟通成本,打破了地理区位的制约,从而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尤其在风险承担水平高的银行中,这种影响更显著。进一步通过分组回归发现,在大中型银行中,数字金融对银行经营绩效的提升作用更明显。研究结论对推动数字金融发展、提升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的发展衍生了碳金融的发展,碳金融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随着低碳经济的深化发展,国际碳金融市场规模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的碳金融业务也不断创新、拓展,国内外对“碳金融”概念及属性的认识正在逐步趋向科学化和系统化.相对于碳金融实践而言,目前碳金融的理论研究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理论体系,实证方面的研究也较少,快速发展的碳金融业务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我国的碳金融理论研究落后于发达国家,应进一步深化对碳金融理论内涵和外延的认识,在科学总结全球碳金融实践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构建一套符合国情的、为碳金融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理论体系,并增强对局部和微观碳金融领域的专题性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碳金融风险控制指标、评价、预警与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王颖 《西部金融》2023,(12):19-30
近年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代表的数字金融呈现出长足发展态势,作为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部门,商业银行在数字金融时代背景下将会面临怎样的风险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基于我国102家商业银行的样本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GMM动态面板模型,探讨数字金融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会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具有收敛作用,货币政策会削弱其收敛作用,资本充足率会增强其收敛作用,数字金融会通过提高非利息收入和科技投入的传导机制,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监管策略、货币政策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商业银行各个业务单元面临的任务与发展模式均发生了根本变化,作为助力商业银行持续前行的金融科技,其作用、使命也随之变化,由推动商业银行高速增长转向助力高质量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本文研究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与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的内在逻辑,提出金融科技在商业银行各个业务单元运...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世界经济工业化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低碳化和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新兴的金融概念,碳金融的出现催生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及消费模式的巨大变革,成为国际金融竞争领域的新焦点。商业银行作为资源配置桥梁,应该大力的推动并且积极参与碳金融业务,率先掌握国际碳金融话语权。只有加大政策帮扶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增强商业银行碳交易业务创新能力,才能更好的推动商业银行碳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应用新型技术已成为商业银行升级转型、创新发展的关键。商业银行运用科技手段使自身的金融服务产品更为精细化、场景化和智能化,从而提升利润水平。为探讨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以2011—2021年11家商业银行的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水平与其盈利能力正相关,金融科技的发展提升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鉴于此,商业银行应与金融科技融合发展,转变其原有的经营模式,优化业务流程,以获取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雷舰 《西部金融》2021,(1):86-93
金融科技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带来了机遇.本文利用SWOT模型对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进行分析,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国内外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的典型成功案例,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电子银行业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川 《大众商务》2010,(4):278-279
在全球金融一体化、信息化的背景下,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电子银行业务正成为各商业银行发展的焦点。本文通过对于国内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梳理现实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有益的政策建议促进国内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以此进一步提高我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金川 《大众商务》2010,(2):278-279
在全球金融一体化、信息化的背景下,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电子银行业务正成为各商业银行发展的焦点。本文通过对于国内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梳理现实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有益的政策建议促进国内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以此进一步提高我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建金融科技发展指数,并基于2013~2019年上市银行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融合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融合发展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2)不同商业银行应用金融科技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应用金融科技缓释风险承担的效果更明显。(3)金融科技应用于不同信贷结构,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和偏好具有显著差异性,国有商业银行偏好借助金融科技调整贷款担保结构缓释风险承担,而其他商业银行偏好借助金融科技调整贷款期限结构缓释风险承担。研究结论对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深度融合、优化信贷结构、缓释风险承担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小微企业长期以来一直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诸多问题,然而其作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市场活力来源不容忽视。随着金融科技的崛起,小微企业金融信贷迎来了全新的机遇。自2018年起,国家逐步聚焦小微企业中相对薄弱的群体,监测统计口径对象更改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本文旨在研究金融科技在迅猛发展背景下对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影响。选取2018-2022年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数据以及通过对各银行年报指标的整理,挖掘构建商业银行层面的金融科技发展指数作为面板样本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商业银行对普惠型小微企业的贷款增加,且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影响程度高于国有制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8.
李东 《西部金融》2012,(2):59-62
本文以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从剖析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入手,找出影响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构建出一套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相关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实证评价分析,得到了评价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三个主因子以及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排名,并据此分析了导致国有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水平高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双碳”目标为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绿色金融则在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然而,现有实证研究主要针对绿色金融对碳达峰的影响(碳减排效应),鲜见从碳减排和碳移除两个维度探究绿色金融赋能碳中和的经验分析,且缺乏对相应空间效应的检验。本文认为,绿色金融会引导社会资金流向有利于绿色发展的生产活动,促使更多资源被配置在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领域中,这将减少单位产出的碳排放量并增强地区碳移除能力,进而推动实现碳中和。具体来讲,绿色金融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活动中节能减排投入的增加和能源消费结构的清洁化,进而从碳减排维度赋能碳中和;有利于通过绿色农业和林业开发提升陆域碳汇能力,进而从碳移除维度赋能碳中和;有利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动产业结构及外资结构低碳化和生态化转变,进而从碳减排和碳移除两个维度赋能碳中和。同时,在绿色金融发展、碳排放和碳移除的空间溢出作用下,绿色金融赋能碳中和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运用动态SDM模型对2010—2020年中国30个样本地区的分析发现: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和碳赤字水平均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本地碳减排和碳移除进而降低本地的碳赤字水平,同时也有利于降低相邻地区的碳排放和碳赤字水平;总体上看,绿色金融赋能碳中和的直接效应大于间接效应,短期效应大于长期效应;此外,节能环保支出增加、能源消费结构清洁化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等可以抑制碳排放量的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可以促进碳移除能力提升,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则可以同时促进碳减排和碳移除。相比现有文献,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拓展和深化:一是在理论上较为系统地探讨了绿色金融赋能碳中和的传导机制,二是将碳赤字、碳减排和碳移除纳入同一分析框架检验了绿色金融发展对碳中和的促进作用及其空间溢出效应。本文研究表明,绿色金融发展不仅会助力本地碳中和的实现,还会对相邻地区产生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应进一步挖掘和提升绿色金融发展的积极效应,强化其对资金流向的引导作用,并加强绿色监管,着力解决绿色技术创新投入不足、绿色资源错配等问题,尤其应重视和避免“漂绿”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2016年,是互联网金融步入规范化轨道的开局之年,也是商业银行创新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关键之年。本文在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产生的冲击性影响的基础上,基于现阶段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现状,提出了可供选择的未来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