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省单位GDP能耗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从产业结构因素和产业能源利用效率因素分析了浙江省单位GDP能源消费变化的原因,得出以下几点结论:①能源利用效率占主导因素,其中第二产业又是影响整体能源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②在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同样也是影响产业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③从行业中看,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纺织与造纸行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是耗能最多的三个行业。浙江省的节能减排措施主要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出发,尤其要提高重点用能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适应性加权迪维西亚指数分析法对我国1980~2003年期间能源强度的变化因素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1980~1990年期间,产业结构因素和产业部门能源强度因素对我国总能源强度下降都有正向显著作用;1991~2001年期间,产业结构因素作用减弱,且朝反向作用,产业部门能源强度因素的作用进一步加强;2002~2003年期间,两个因素都促进了总能源强度的上升。最后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使用基于不变规模报酬的DEA方法,将传统三要素投入扩充为包括人力资本在内的四要素模型,对2005-2012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能源效率进行测度;进一步,以省际能源效率为被解释变量,使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所有制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以及技术水平对该时期能源效率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能源变化趋势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运用1995~2006年中国210个主要地级市面板数据,首先采用DEA模型测算了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然后分析了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城市能源效率变动趋势呈现四个较为明显“倒U型”特征,城市间差距扩大转折点出现在2000年左右,而地区间城市差距存在一定的趋同性。最后采用Tobit模型分析了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及其他政策因素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回归结果说明应区别对待不同因素在不同情况下引起能源效率变化中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厘清指数下降分解方法的基础上,选择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行业内部结构变化、能源替代等因素作为地区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因子,推导出适宜的分解式,解构各因素对能源强度下降的贡献。实证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能源强度下降的作用较大,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次之,同时发现能源强度下降有回弹效应。该结论对于确定地区节能减排关键要素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三个指标共11个影响因素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岭回归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显著地与能源效率正相关,技术进步会提高能源效率;第二产业比重的提高会降低能源效率;煤炭消费比重提高也会降低能源效率,而石油消费比重提高则会提高能源效率。此外,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和市场化均会显著地改善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7.
罗建 《企业家天地》2007,(7):201-203
本文从研究产业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的内涵及影响产业结构的诸因素入手,分析、探讨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变迁,指出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变迁大体经历了单一农业产业时期、结构新格局初始时期、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时期和调整优化时期这四个阶段。了解农村产业结构的变迁,将有助于我们把握机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两个经济体,两国的经贸合作对东南亚甚至整个世界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印贸易发展的特点,通过深入分析双方合作的有利条件及现实需求,指出双方可以借助在经济发展模式以及产业结构上存在的差异展开广泛的合作,并就IT产业、能源电力、机电产品、钢铁冶金等四个方面的互补与合作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碳排放强度驱动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深入探讨碳排放强度的驱动因素,对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均GDP、能源强度、单位能耗碳排放、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变动对碳排放强度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人口、城市化率、国际贸易分工对碳排放强度影响不显著;能源强度和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强度正向影响最大,人均GDP和产业结构影响较大,单位能耗碳排放影响最小;人均GDP持续增长对降低碳排放强度的负向贡献率最大,产业结构变动对降低碳排放强度的负向贡献率较小;而能源强度下降是导致碳排放强度下降的重要因素,其正向贡献率较大,能源消费结构变动和单位能耗碳排放变动对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正向贡献率较小。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发展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本文在对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和能源发展的分析基础之上,结合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情况与目前能源发展的现状,从能源发展的视角对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的不足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人口、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能源强度以及经济发展等五个角度,分析影响山东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山东温室气体排放的基本趋势做出综合性评价和判断:山东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高能耗、高温室气体排放阶段,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需求以及温室气体排放增长的趋势短时期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山东省应着眼于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注重科技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途径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京津冀一体化背景,构建包括能耗与排放指标的产业结构生态化指标体系,可涉及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和可持续化三个方面。在比较分析1991—2013年京津冀产业结构生态化趋势特征与差异的基础上,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模型)对产业结构生态化与能源结构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可探讨京津冀产业结构生态化演进对能源结构的短期与长期的动态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差异明显,河北远远滞后于京津地区,京津冀总体生态化演进趋势缓慢;京津冀产业结构生态化演进对能源消费结构具有长期均衡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对能源消费结构影响最大,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能源消费迅速攀升,能源供需矛盾日益激化。使用LMDI分解方法,对1995—2010年我国能耗总量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累计增长134.30%,主要受劳动生产率及能源强度两个因素驱动,其余因素的贡献很小。短期内应降低各行业能源强度,尤其是重化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能源强度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从长远来看,应对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14.
面临巨大的节能减排压力,河北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使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论文在分析河北省产业结构能源消耗特征的基础上,对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节能效应作了全面分析: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强度影响有正有负,工业行业内部结构调整降低了工业能源强度;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有正有负,工业内部行业结构调整降低了能源消费量。最后,从适当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加快工业行业结构调整、合理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三个方面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于能源消费增长有着很大程度上的依赖,而在"十三五"期间,中国则面临着单位GDP能耗和能源消费总量两项指标的双控,总体目标也进而被分解到了各地区。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在能源消费的硬约束下如何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区域协调的发展,解决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是一项重大的议题。论文以京津冀地区的能源消费为研究目标,利用迪氏对数平均指数(LMDI)分解方法将能源消费增长分解为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从产业部门和区域差异两个视角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在过去近20年中能源消费的驱动因素,辨析出京津冀地区的能源消费在产业结构和区域差异中的演化特征。结论表明,第二产业的规模效应和河北在区域三大效应方面的贡献是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中国省域低碳消费影响因素的空间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C-D函数双对数经验,采用五个解释变量,自建模型并引入空间效应研究中国省域低碳经济问题。得出:省域煤炭消费行为存在空间效应,溢出效应参数估计值最高达到0.1286,并随着距离逐步变小;煤炭消费量与产业结构、人口增长、资源禀赋、收入水平和人口、工业经济增长存在内生的联系,其中产业结构和人口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行为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而较高的工业经济增长并不必然伴随较高的煤炭消费量。为此应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技术改进等,实现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低碳排放问题直接影响其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Kaya等式扩展后运用LMDI对1998—2012年黑龙江省三大产业及三大能源碳排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人口数量、经济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因素对碳排放量的影响起正向拉动作用,而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因素起反向抑制作用,从而提出加快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应增加低碳项目的财政投入、扩大低碳经济投融资规模、实施低碳项目的税收奖惩和加强低碳项目排污处罚等财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摘要﹞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逐渐突显,传统的“以能源换产量”的粗放型工业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外商直接投资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制约着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提升。本文运用中国30个省(西藏与港澳台地区除外)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从外商直接投资异质性的角度,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对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结合区域产业结构特点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提升。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异质性方面,本文对外商直接投资进行特征分解后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在制造业的投资比重越大对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提升作用越明显,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水平对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19.
北京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根据1997年至2008年北京各产业结构能源消费量,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北京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进行了关联分析,得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生活用能与能源消费的关联度,并据此提出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产业结构演进的动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结构的演进不仅有其特定的规律,更是深刻的动因,在推动产业结构演进的动因中,科技创新、消费结构变动、对外贸易、制度安排是重要的四个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