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8年1月1日,《环境保护税法》正式实施,4月将迎来环保税的第一个征期,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供给创新,对于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经济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从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进程看,环境税的实施具有经济发展的必然性;从我国环境政策的发展沿革看,环保税是一种良性善治的税收制度。但为更好地发挥环保税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在短期内应当着力解决当前环保税实施过程中的机制和技术障碍,确保环保费改税平稳过渡、顺畅运行;在长期内应当持续深化改革,完善优化税制要素设计,让环保税制度以最小的社会成本实现最大的环境红利和经济红利。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我国进一步发展所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为筹集专门解决环境问题的资金,进行专门管理,应开征环境保护税。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开征环境保护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环境的恶化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控污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贯彻十七大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就我国的环境现状和环保税费现状来看,应该通过征收环境保护税并运用税收经济杠杆与其他手段相配合的办法来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环境的破坏也日趋严重,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日益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公共管制、收取排污费、补贴等经济手段因其各自存在的弊端而难以达到治理环境污染的预期效果。所以要通过借鉴欧美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环境保护税收制度。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如何治理和减少水污染问题备受关注.西方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开征水污染税是引导经济主体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水环境的有效手段.本文先对水污染税进行理论依据的分析,再以福建省的水污染相关数据为例对我国现行的排污费制度所产生的治理和减少污染效应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排污费制度对水污染的控制和治理功能较弱,相比之下水污染税更具调节和引导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水污染税提出了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和计税依据、税收优惠等要素制度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开征环境保护税,因此加快推进费改税,设立独立的环境保护税种势在必行。首先在具体税制的设计上,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循序渐进,将特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设定为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采取定额征收,对其排放污染物的行为征税,同时还应该制定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纳税人的环境保护活动。其次,从保护环境的目的和其自身特征来看,环境保护税应该作为中央和地方的共享税,由国税局征收,并设立国家级综合环境基金对税款实行专款专用。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水平高速增长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保护生态环境有诸多手段,税收便是其中之一。税收的增加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环境污染,保护现有的珍贵自然资源。税收是兼顾经济增长与保护环境的最直接方式。因此,本文分析了美国开征环境保护税的具体实践并对我国可借鉴经验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要建立统一、规范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关键在于有一个稳定、可靠的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机制,开征社会保障税是比较可行和理想的筹资方式。目前,社会各方为开征社会保障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可以借鉴国际社会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国情,对社会保障税的开征进行有益的探讨,由此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之初第二次单一税改革浪潮,尤其是俄罗斯的单一税成功改革引起了人们对单一税的广泛关注。探讨单一税率是否由于累进税率必须剥离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分析。本文讨论将重点集中在其他条件不变,单一税率的税制结构代替累进税率税制结构的各种影响上。分析结果并未显示单一税率明显优于累进税率。针对单一税改革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认为由于中国的国情不同,单一税难以带来明显的好处。但是单一税改革中体现的低税率、宽税基和简化税制的思想却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房屋产权主体由过去的单一国家所有转变为私人、集体和国家及国外个人所有的多元结构格局,开征房产税不但有利于遏制人们对房价增长的预期,而且还有利于缓解我国土地及房地产税制度的弊端.由此,我国房地产税收制度改革就要发挥房地产税在组织财政收入、调节房地产收入、促使房地产资源合理配置方面的作用,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税制建设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已经建立起来。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现行的缴费方式在实践中仍存在着诸如覆盖面小、征收力度不够、基金管理制度不健全、政策不统一等一些问题,难以保证筹集社会保障收入的需要。如何改革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方式,进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的观点是开征社会保障税以代替现行缴费方式,以更具有法律强制力的税收形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12.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在界定环境保护税收内涵基础上,对环境保护税收的开征进行了理论分析。针对我国现行与环境保护相关税种存在的难以充分发挥环境保护作用、环境保护税收优惠单一、以收费为限制排污主要形式等问题,提出需要通过采取开征环境保护税、绿化现行与环境保护相关税种、继续环境保护收费等途径构建我国环境保护税收体系,从税收上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3.
基于环境税费征收标准调整的改革实践,采用倍差法考察环境税费政策干预的异质性效应,并探讨环境保护税改革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税费征收标准调整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广延边际和集约边际都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支持"波特假说";环境税费成本上升倒逼大中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但对小规模企业的影响不显著;环境税费征收标准调整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在高污染行业、政策执行力较强城市和实施绿色税收政策地区更为突出。优化环境保护税收体系和推进税制绿色化转型,有助于释放环境治理红利,但需要配套政策降低环保税对中小微企业造成的不利冲击。  相似文献   

14.
环境保护税法作为"费改税"的成果,从实施至今对环境保护产生了一定的正面效果,但我国环境保护税法律制度仍然存在明显不足.具体而言,存在税收客体规定不合理、应税污染物范围狭窄、税率设置过低、税收特别措施设置存在不足、征管部门权责不一致等缺陷.针对我国环境保护税法律制度目前的不足,应当制定完善环境保护税法的税收客体、重视税率...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收费制度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保障对资金的庞大需求,社会保障费改税是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完善的现实选择。要按照福利性、税负公平、效益原则设计社会保障税的税制。  相似文献   

16.
自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颁布以来,各省市结合自身情况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效。本文结合湖北省环境保护税制度的演变,对湖北省实施环境保护税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为促进湖北省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共同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德国的生态税改革及其借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税改革是德国改善生态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计划的重要政策,它对降低能源消耗、优化能源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税改降低工资附加费用,使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确保了德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我国应在降低能源消耗、优化能源结构、制定配套措拖、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借鉴其成功经验;并使税改的实施与经济发展同步,将税改的影响分散化。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是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税收制度是保护环境最为有效的经济手段。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实施环境税收政策的成功经验,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污染物排放处置税制显得尤为迫切必要。  相似文献   

19.
2021年10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了《关于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明确了房地产税“试点先行”的渐进式改革路径。本文将房地产税征收方案设计的研究划分成包括税制要素、征管制度、配套制度和改革路径的研究,通过评述国内学界在上述四个领域的相关研究,认为当前税制要素、征管制度、配套制度等制度性设计的研究,为全国试点方案与地方试点细则的制定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改革路径等技术性设计研究仍有待完善,需要基于公共政策理论和制度主义视角开展,分析试点细节和潜在挑战,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方向做了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20.
“税感过重”问题是我国当前税收管理面临的重要难题,会导致公民纳税人税收遵从度的下降、做出错误的经济决策,同时也会导致某些不稳定因素的出现.分析原因,税率、税制复杂性、财政透明度、税收的超高速增长以及通货膨胀都是影响公民纳税人税感的重要因素.应逐步完善税收制度与税务代理制度;完善我国财政透明度;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减税率、宽税基;保持税收的稳定、可持续增长;稳定物价、避免财政拖累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