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财政理论旨在研究政府财政职责,而不反映财政一般。国家分配这一财政本质能够涵盖古今中外纷繁复杂的财政现象,公共财政只是财政本质条件下与市场经济存在必然联系的财政类型或模式,因此国家财政与公共财政是相容的。从我国具体实际看,不管是在财政理论研究领域,还是在财政实际运作方面,公共财政职责观很大程度上都表现为对国家分配本质观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现代西方公共财政理论是以市场经济为立足点,把市场失灵作为公共财政存在的根本理由,把提供公共产品和满足公共需要作为财政活动的目的。政府与财政的依法理财是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社会抉择作为财政决策的政治过程。借鉴现代西方公共财政理论,加快我国财政理论的创新和财政职能的转变,努力构建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分配框架。  相似文献   

3.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成为我国财政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最终建立和完善有赖于在认识上理顺四个关系:即公共财政与“国家分配论”、国家财政、国有资本财政的关系以及中西公共财政的异同等。本文试对这几个关系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4.
谢进 《企业家天地》2007,(11):18-19
一、县级财政职能与县级公共财政所谓公共财政指的是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公共财政是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或模式。"公共性"是公共财政区别于其他财政的根本特性,因此公共财政也是围绕"公共性"而展开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理论界就建立"公共财政"问题展开了论,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财政改革的逐步深化,这种讨论的现实意义日渐突出。一般而言,我们说建立"公共财政"也只是站在整个国家的角度,对于县一级财政是否建立公共财政则是乎没有过多人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各项制度正在不断的完善,农村社会保障问题自然也就成为公共财政所重点关注的对象。财政的基本职能就是满足社会公共的需要,而社会保障是社会公共需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农村社会保障支出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一项重要职能。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财政支出制度改革是当前深化财政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解决财政收支矛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质量,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的关键环节.按照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总体方向,研究新形势下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思路和途径,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国家财政和公共财政都是财政模式。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模式,我国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地方财政研究》2007,(3):33-33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基础上,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和办法。国库集中收付的实质就是以资金集中管理为核心,即所有财政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所有的财政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商或收款人账户。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需要,从西方财政管理经验中借鉴而来的一种财政资金科学管理模式,是我国目前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财政审计在保证我国政府财政资金有效流转和运行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财政审计体系也正在进行着转变。强化和完善政府财政审计,推进财政审计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全面化,对于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监督体系、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保障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政府部门的预算改革是我国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以及构建公共财政框架中财政支出管理而采取的又一项重大举措。长期以来,在财政分配领域,一个快速增长的机制逐步形成,但由于支出规模不断扩张,财政收支矛盾一直未得到根本缓解,与此同时,财政资金使用铺张浪费,财政支出效率不高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为此对部门预算改革中委托代理关系做一些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已成为中国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维持日常的财政开支都很难,既不能削弱财政建设的功能,又要逐步向公共财政过渡,就必须建立符合困难地区经济发展,收入分配、财政支出等方面的公共财政框架,以期解决公共财政改革中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构建公共财政运行机制的难点何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共财政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下财政改革的必然选择。我国现有的财政运行机制,无论是收入运行机制,支出运行机制,管理运行机制,都不能满足履行公共财政职能的需要,亟需从理论上对公共财政进行深入分析;对财政收入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范围,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理顺财政分配秩序,提高财政管理运行机制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建立公共财政,强化财政资金集中管理和核算,这是我国大力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确保我国财政与国际接轨的手段,也是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构建公共财政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4.
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财政的基本选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财政应理性地退出私人商品生产领域,而转向为公众提供公共商品和公共服务.我国的财政机制必须相应地从原有的"国家财政"转变为以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共财政"类型.文章在界定公共财政体制的内涵、分析构建公共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障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政府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对劳动者和社会成员因年老、伤残、疾病而丧失劳动能力或丧失就业机会,或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等原因面临生活困难时,提供现金帮助和社会服务,以确保其基本的生活需要。从本质上讲,社会保障与国家财政都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而且分配的客体都来源于国民收入,因此,社会保障与国家财政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正是这种必然联系要求将社会保障基金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管理之中。总之,建立社会保障预算不仅关系到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而且关系到财政本身职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公共财政是人类社会进入到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后所产生的一种财政模式。公共财政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中国之所以要实施公共财政模式,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财政职能转变和振兴财政的需要。公共财政模式的构建应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市场体系和转变政府职能为条件。要实现从生产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的转变,政府财政应理性地退出私人商品生产领域,而转向为公众提供公共商品和公共服务。同时,还必须推进  相似文献   

17.
社会保障制度之所以取得长足发展离不开社会保障财政资金的鼎力支持。但根据河南省社会保障财政支持的数据对比分析,却发现社会保障财政支持缺乏财政支出社会保障发展的常态化机制、缺乏财政对社会保险的支出结构和支出额度的合理化机制、缺乏健全的社会保障财政支持的监督制约机制等。针对这些内在动因文章提出了优化财政制度设计、合理化财政投入额度和投入结构、加强财政组织管理等措施,为完善社会保障财政支持提出了可行性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我国财政正逐步向公共财政模式转轨。一些人根据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公共财政的模式,提出我国财政应退出竞争性投资领域。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财政除了作为社会管理的公共财政外,还作为资产所有的国有资产经营财政,共所体现的是非市场性和市场性两种经济关系,财政活动处于非竞争和竞争两个领域,因此,财政不能也不应该退出竞争性投资领域。  相似文献   

19.
公共就是财政,公共财政论是适应市场经济的财政理论。公共需要是公共财政的基石,公共支出是公共财政的关键,公共收入是公共财政的支柱,公共决策是公共财政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财政模式的发展演变受基本经济规律的制约,客观上要经历原始财政、传统财政、公共财政和建设性财政四个发展阶段。其中,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财政模式。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建立公共财政,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我国在计划体制下确立建设性财政模式违背了财政模式发展的一般规律。而我国要实现由建设性财政向公共财政的转换必然要经过二元财政这一过渡阶段。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国有资本的公共属性将日益明显,二元财政将最终为一元的公共财政所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