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本文利用2005—2011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城市病"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产业集聚虽然能够带动城市经济效率的提升,但人口过度集中带来的拥挤效应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病"成为制约城市经济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从城市规模等级来看,大城市集聚经济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带动作用有限,而中小城市依然能从集聚经济中获得较大收益;大城市"城市病"对城市经济效率带来的损失程度高于中小城市。  相似文献   

3.
欧盟提出征收航空碳税虽然受到暂时挫折,但未来征收航空碳税是大势所趋。为降低航空碳税对中国航空运输行业的影响,有必要对中国航空运输业的碳排放量进行测算。研究结果发现:中国航空运输行业在2004-2013年的单位碳排放下降了18.7%,基于非预期SBM-DEA模型发现碳排放效率年均提高2.1%,其原因主要在于持续的技术进步,不同航空运输企业的碳排放效率表现差异较大。未来应该进一步加大节能的新型飞机购买力度、加快生物质航油的发展、优化航线和参与国内的碳排放交易试点。  相似文献   

4.
文章构建了包含城市创新水平的城市综合效率指标,并基于2010—2019年26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验证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提升城市综合效率的假说.研究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显著促进了城市综合效率的提升,其促进作用在经济发达区域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基于1998 ~ 2007年的中国工业普查数据,整合了集聚效应和企业选择效应,考察中国城市生产效率的差异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证实,总体上中国城市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集聚效应,但现有文献忽视了选择效应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高估了集聚效应.从时间历程看,中国大城市正经历着从低效企业被动挤出转向高效企业主动进入的过程.20世纪末期,金融危机的动荡和中国政府的治理加速了企业的优胜劣汰,被动选择效应一度起到主导作用.但随着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企业主动选择效应日益突出,吸引高效率企业进入成为提高城市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从产业类型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城市选择效应突出,资本密集型产业则体现出主动选择机制的作用.对于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由于影响城市竞争力的机制不同,应科学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6.
论文在采用单元调查评估法对中国农业分省污染排放量进行核算的基础上,应用考虑非合意产出的非径向、非角度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对1979~2008年环境规制条件下分省农业技术效率进行实证评价,综合考察转型期各省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性程度。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个发展问题,在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标:测算中国各城市FDI效率并研究如何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高城市FDI效率。研究方法:利用DEA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中国260个城市的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FDI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城市FDI效率总体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但近年来增长率有所降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了城市FDI效率的提高,但对周边城市具有抑制作用,该影响效果在不同区域和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具有异质性特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主要提高了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的规模效率,但近年来对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逐渐显著,高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可以通过城市技术进步促进FDI效率提高。研究创新:科学测算了中国260个城市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资本利用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利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FDI效率的影响。研究价值:为利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高城市FDI质量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理论分析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作用机制,并基于中国城市数据实证检验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协同集聚能够稳健地促进绿色经济效率提升,这一影响效应在东部与中西部皆得到有效验证;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因城市规模等级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性;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也存在一定差异性;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对绿色经济技术效率的正向作用上;产业协同集聚通过改善劳动力与资本错配、促进知识溢出与提升环境规制强度影响绿色经济效率。据此,应大力推动产业协同集聚发展,注重产业协同集聚的区域差异与城市规模差异。同时,立足于本地实际,探索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发展路径,助推绿色经济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9.
张娜  郭爱君 《城市问题》2022,(4):35-44+86
基于2004—2019年黄河流域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测度了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系统分析了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并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影响的传导机制。结果显示:服务业集聚能够明显改善黄河流域城市绿色经济效率,这一促进作用随着上游到下游地区服务业集聚水平的降低而逐渐减弱。服务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影响的非线性关系仅在上游和中游地区呈“U”型路径,上游样本均跨过拐点,集聚效应显著,中游样本中仍有37%的地区位于曲线左侧,服务业集聚水平较低。服务业集聚能够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优化产业结构来提升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且产业结构优化的传导机制效应占比更大。  相似文献   

10.
金融集聚是产业集聚的重要内容,金融集聚是金融业经过逐步发展而形成的必然产物,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资源的集聚,二是产业的集聚。随着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金融产业在发展形式与组织结构上产生了巨大的进步。文中通过对长江经济带沿线的11个建立回归模型并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得出金融集聚影响绿色经济发展效率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运用超效率DEA方法测度了京津冀城市群10个城市2003—2013年的财政支出效率值,接着利用Malmquist指数对财政支出效率进行了动态研究,最后通过面板数据Tobit模型分析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的财政支出效率整体较高,其中北京市财政支出效率要明显高于其他城市,技术进步衰退是阻碍京津冀地区财政支出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支出产生并不显著的负向影响,引进外资水平与财政支出效率呈显著负相关的关系,人均预算内财政收入、人口密度和受教育程度对财政支出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进给沿线城镇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十分有助于加快中国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向西开放水平。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核心区的天山北坡城市群,是西北地区人口与资源的重要聚集地,是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分析天山北坡城市群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天山北坡城市群未来的战略定位与发展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产业发展是区域发展的推动力,产业结构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以及资源消耗。基于产业结构演变的视角,通过对关中城市群整体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发展效率方面,关中城市群发展处于规模递增趋势,总体效率较高;在影响因素方面,第三产业比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和城市化率与技术效率正相关,高校学生人数比重和科教投入水平与技术效率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群治理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在市场因素与各类区域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已进入城镇化的快车道和城市群时代。随着人口从农村持续向城市群流动,我国城乡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都在发生变化,也引发了城市规模快速扩大以及城市群内部公共资源分布不均衡所致的各类城市问题,加上我国社会管理工作相当薄弱,跨区域社会管理严重滞后等,亟待推进城市群治理。在现有体制情况下,以问题为导向,科学治理为核心,积极发展各类社会组织,推动政府与社会合作,鼓励公民、社会私营部门和非营利性组织积极参与到城市群事务中来,通过有序疏解核心大城市中心城区部分非核心城市功能、加强中心城区再开发、发展城市群经济、形成有效的跨区域治理等,以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群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我国20个重点城市群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联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群被确立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其战略地位日益重要。然而伴随城市群高速度、高密度、高强度的发展,城市群的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能否给予分析与刻画,成为一个重要的科学命题。研究首先利用2013年我国20个重点城市群的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继而利用2003-2013年各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对各类城市群的环境库兹涅兹曲线进行拟合,从而从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联动的角度,对20个城市群类型进行识别划分,并定量刻画每类城市群的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相关关系与发展拐点,最后基于发现,提出对我国城市群未来发展与规划编制实施的四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产城融合"是地区人口、产业与城市空间协调发展的集中体现。以2000-2014年中原城市群地级城市的人口、产业、空间发展数据为基础,通过综合指标体系构建以揭示城市人口—产业—空间三者之间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变化态势。结果显示,2000-2014年中原城市群人口—产业—城市空间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出波动变化,但整体波动范围相对较小。人口、产业、空间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人口发展高水平地区集中于中原城市群西部和南部,产业发展高水平地区分布在中原城市群东北—西南轴线左上方,空间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地区多分布在河南、河北部分城市。耦合协调分析发现,中原城市群耦合协调度明显低于长三角城市群,且协调程度相对较高的城市空间分布态势逐渐由中原城市群东北—西南轴线左上方向西北—东南轴线左下方转移。改变中原城市群低水平协调发展状态,应以产促城,发挥区域人口规模优势,优化人口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加强区际联系,推动城市产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长株潭生态型城市群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瞄准国际生态型城市群发展研究前沿,运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构建生态长株潭的十大对策:即长株潭生态型城市群建设应当把推崇生态意识作为先锋理念;把推行生态型规划作为实施蓝图;把制定指标体系作为评价标准;把创建生态城区作为示范窗口;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突破口;把倡导绿色消费作为重要举措;把加强多元调控作为有效手段;把鼓励公众参与作为社会平台;把开展生态补偿作为平衡机制;把完善协调机构作为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9—2013年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发展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区域差异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的结果显示,北京的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其次是天津、唐山、石家庄等城市,承德、衡水的经济发展水平最低,而沧州、保定、邢台的经济发展变化最大。因此,要促进京津冀城市群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必须提高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处于中下游水平的5个城市。要实现该区域内部要素之间的流动,促进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卫生服务趋于一体化,实现产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已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序列,其所担负的战略使命是对标纽约、旧金山、东京三大湾区,发展成为对世界经济具有主导作用的大湾区,在发展理念和经济结构方面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新方向,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枢纽。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要顺应世界科技革命和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新趋势,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信息社会、具有强大引导力和辐射力的世界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增长极和世界最具活力湾区为发展战略重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应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努力,实现发展局面的战略性突破:一是善用"一国两制"优势,形成面向世界的竞争合力;二是突破"两制"约束,加快经济一体化发展;三是大力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增强发展动能;四是建设环珠江口自由贸易区,营造发展新引擎。  相似文献   

20.
《价值工程》2017,(5):43-45
在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今天,积极开发利用绿色节能技术,建设低碳城市是重要举措。在一带一路的新形势下,河南省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积极推动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做为油气消费大省,油气输送的管网与配套建设以及城市地下管网工程建设急需推广低碳环保的绿色技术,以解决传统开挖施工技术带来的对交通的影响及噪声、环境污染等影响。文章参考国内外非开挖技术的应用情况,结合河南省地区的现有非开挖政策环境、设备制造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等分析了非开挖技术在河南地区的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