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锡地处长三角腹地,临近上海自贸区,经济发展基础良好。目前正着力进行智慧城市的建设,这对无锡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极为有利,但是近年来盈利状况有所下滑。为提升其综合竞争力,需要大力拓展国际市场,积极承接上海自贸区的辐射效应,强化财务管理与技术创新,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再融资与企业并购。  相似文献   

2.
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在此背景下,南通的经济发展必然会受到自贸区建设的影响。南通只有正确认识自贸区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应对上海自贸区对南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文章分析了上海自贸区对南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区域非均衡发展几乎是世界所有大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与此相应,区域金融失衡也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国经济运行的一种客观现象。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伴随着“珠三角”、“长三角”等东部地区市场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不同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呈现出迅速扩大的趋势。可以预见,随着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的政策机遇也必将给周边区域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研究上海自贸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上海自贸区对江苏省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制度创新示范、溢出带动等方面的影响,指出江苏应该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主动对接自贸区建设,与之错位发展,并在适合的时间建设江苏自己的自贸区.  相似文献   

5.
上海的发展定位是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长三角地区经济的新发展,迫切需要北翼形成一个经济中心城市。南通地处长"2T-A~海口北端,与上海隔江相望,能否建设成为长三角北翼的经济中心城市,不但对南通,而且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上海带动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步加深区域一体化程度.随着区域一体化政策的推出,长三角地区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路径》一书根据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市场一体化建设、产业一体化建设等内容,分析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探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国际经验,提出长三角地区发展的战略和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7.
上海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通过区域内城市整合,强化城市间的功能互补和深度合作,能拓宽发展空间,为工业化、信息化提供高效率的环境,挖掘区域经济更为强大的发展功能,从而加快整个区域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就我国而言,长三角城市群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最快、基础最好的地区。而上海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中的龙头城市,将引领长三角城市群的加快发展。在坚持上海作为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基础上,对上海的产业发展给出明确的对策是当务之急。基于此,在分析长三角城市群现状的基础上,对上海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产业发展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更全面地走向世界,上海自贸区应运而生。随着社会经济的日新月异,上海自贸区不断突破相关制度,实现体制的创新、实践的创新,在实现贸易更加便利化、自由化和创新性的基础上,给江苏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带来积极的"溢出效应",给江苏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另一方面,在资金、人才、高科技和制度等方面,给江苏经济的发展产生"虹吸效应"。文章深入分析上海自贸区新经济常态下的新发展实际,针对江苏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江苏经济应对上海自贸区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嘉兴作为长三角地区中的一颗明珠,有着独特的区位、交通等优势,嘉兴能否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热潮中做好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工作是嘉兴未来发展的关键.该文分析比较了嘉兴在长三角地区中的地位,认清嘉兴的现状,对嘉兴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自贸区对区域金融的影响 ——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的影响不能忽略。 今年10月2日,记者向台北驻韩国代表部一位相关人士问及上海自由贸易区对韩国造成的影响等,该人士回答说:“据我所知,台北也在考虑将几个地区指定为自由贸易区。”台湾地区经济部从2011年开始一直推进将台湾地区最大的港口、与釜山港存在竞争关系的台湾地区南部的高雄港(吞吐量居第10位)打造成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11.
当前,招商引资已成为一个地区聚集生产要素,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地方政府制定的招商引资策略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外资利用的水平,同时也影响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长三角地区以其自身的优势,已成为外商在中国投资的重点区域,但长三角16个城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本文对长三角次发达地区的招商引资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就次发达地区的招商引资策略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运用刻画不同区段边际变化影响的分位数回归方法,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废水排放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长三角地区废水染排放与经济发展呈现同步递增关系,环境库兹涅茨倒U关系在长三角地区并不成立;2)分位数回归分析表明,高收入水平对应相对低的边际排放,随着收入增加长三角地区废水排放增速放缓;3)产业结构、城市化、技术水平等对废水排放的影响随分位点增加呈现递减趋向。  相似文献   

13.
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对南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南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具有优势与劣势,上海自贸区建设有利于南通进行制度和理念创新,其溢出效应对南通的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同时也使得南通与周边城市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造成南通地区技术人才流失。为此,要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培育创新人才、营造创新文化环境,积极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全球贸易格局新变化的分析,讨论上海成立自贸区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并探索上海对外贸易模式的转变与功能定位。研究表明上海自贸区的发展仍面临来自市场改革、法律体系、金融机制的挑战,未来还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国际经济发展情势创新改革内涵,使上海真正意义上成为国际贸易、金融和航运中心。  相似文献   

15.
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由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的差异,重庆自贸区与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基础和功能定位具有明显异质性。上海自贸区的创新发展强调全球性、全面性、综合性和引领性,而重庆自贸区更加强调区域性和功能性;尽管重庆自贸区的建设基础弱于上海自贸区,但也具有“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联接点的区位优势和铁路口岸优势。重庆自贸区应学习和推广上海自贸区的先进经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既要“向外看”又要“向内看”,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促进要素自由流动,积极探索陆路贸易新规则,深化金融改革和开放,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西部地区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战略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淮安地处淮河生态经济带,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突出,因此研究淮安产业的协同发展,无论是对淮安自身经济发展还是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长三角地区与淮安的产业发展现状分别进行了分析,其次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淮安产业的协同发展能力、产业结构相似程度、与长三角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进行了测定,得出淮安产业的协同发展对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具有积极的影响,最后从协同创新产业体系的建设、产业分工协作、地方政策等方面提出淮安产业协同发展助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上海自贸区设置的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为分析对象,通过对政策的归类分析,并与基隆自由港区、釜山自贸区的比较,认为上海自贸区在金融、服务、贸易以及政府管理方面的政策特点较为突出,与基隆和釜山自贸区相比,上海自贸区在自由度和便利化方面水平较高。但是,上海自贸区缺乏全国性立法的法律保障以及领导机构,需要尽快加强,以便于自贸区模式推广。另外,上海自贸区承担的功能较多,可能会引发区内产业竞争有限资源,需要政府做好协调工作,确保重点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宁、沪、杭三角区所处的长三角经济区是中国最具实力的经济区域,但本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无论是发展规模还是发展层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为了更好地促进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应在提升核心城市--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与等级的同时,使区内二级城市接受上海辐射,并根据城市功能定位,发展自身有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进而与上海形成有效的错位发展的格局,寻找新的战略空间.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以来,中国总体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不同区域的发展仍存在着较显著差异。从长三角和中部五省的科技创新现状出发,选取两个地区1999—2014年的数据,通过面板模型测算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长三角还是在中部五省,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较小;长三角的科技创新能力高于中部五省;长三角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大于中部五省。  相似文献   

20.
世博效应下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婷  刘建刚 《全国商情》2010,(11):13-14
2010世博会在上海的召开,对于上海本地和周边相应区域的影响巨大,特别是对旅游企业的发展和促进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利用一体化理论以及博弈论的相关理论,分析和探讨世博效应下长三角地区各经济区域间旅游产业的融合共享与利益竞争,并通过分析长三角区域旅游业的现状,提出将来本行业和具体企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