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东农村人力资本的产业分布演化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随着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化,从事三次产业的劳动力性别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广东农村劳动力初中文化程度者居多,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素质普遍高于第一产业;在三次产业分布中文化程度高和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劳动力主要分布在第三产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去向是工业。具有专业技术的劳动力工作较稳定。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FDI(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产业分布特点以及我国产业结构变化进行深入分析,并利用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理论验证了FDI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对我国三次产业引进FDI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三省市产业发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三次产业结构比较 从京津冀产业结构变化的整体趋势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三省市的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呈逐渐缩小趋势,京津第二产业比重也渐趋收缩,河北省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不太明显,三省市第三产业比重均呈稳步提高趋势.目前,北京呈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比重次之、第三产业比重最小的"三二一"型结构,天津与河北则仍属于第二产业占主要比重、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的"二三一"型结构.  相似文献   

4.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失衡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般的经验分析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实践已经证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关系是较为一致的,工业化的过程既是产业结构的比重优势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次产业的演替过程,同时也是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依次转移的过程,并最终达到经济均衡。结合一般经验与国际比较,并对比较劳动生产率、结构偏离度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关系处于失衡状态,就业结构变动显著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动,而且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具有超越第二产业、直接向第三产业转移的特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的原因在于发展战略与经济政策、投资与消费关系的失衡以及受到技术进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非农产业扣其他生产要素不断向城镇聚集大过程。从形态上看,就是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移过程。其中的关键问题是要求第二、三次产业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岗位来吸纳这些转移劳动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城镇产业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产业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经济成就辉煌,但发展后劲凸显不足。从福建的产业结构的现状和产业结构效益来看,福建三次产业发展水平低下且不协调。运用份额—偏离(SS)方法重点分析福建的工业结构,可以看出,为提高福建产业竞争力,要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资源配置优化,以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相似文献   

7.
“呼包鄂”经济圈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2000年以来"呼包鄂"区域经济增长以及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认为第二产业是推动"呼包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次是第三产业。虽然"呼包鄂"的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但与发达区域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本文分别对三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经济总量基本实现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后,经济结构矛盾日益凸现出来,其根源是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因此,优化我国产业结构是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突出矛盾的关键。所谓产业结构优化,是指三次产业间比例基本平衡,结构合理,产业的技术含量高,产业升级换代能力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在实现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实施资本市场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受阻的深层原因分析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两次较大的产业结构调整。第一次发生在80年代初,针对70年…  相似文献   

9.
刘颖 《全国商情》2009,(8):52-54
本文通过对2000年以来"呼包鄂"区域经济增长以及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认为第二产业是推动"呼包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次是第三产业.虽然"呼包鄂"的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但与发达区域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本文分别对三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用河南省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发展数据,对河南经济发展过程中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且引入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指数来衡量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波动及其对产业结构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南省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产业间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别比较大,特别是产业比较劳动率差异指数要高于全国同期,说明河南省的产业结构还存在巨大的调整优化空间。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1978年以来的三次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与劳动力的产业结构演变进行了分析,并依据灰色关联度与多元回归模型进一步比较研究了各国或地区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认为产业结构高级化是各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已经形成并进一步深入发展或尚未形成但正在形成的必然发展趋势;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很强的正关联性;中国的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远没有世界上其它国家与地区那样紧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分析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就业的发展状况、劳动力就业的产业结构分布特点以及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关系,并且运用新古典增长模型对影响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因素作了深入分析。最后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发展提出了一般分析和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就业结构应与产业结构相匹配。通过对辽宁省三次产业与就业结构偏离度进行分析,并与全国和东部11省区平均水平进行横向比较,可以发现,辽宁省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相匹配,且矛盾较为突出,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可以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1990年以来,广东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增长效应已初步显现。然而,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广东可能将面临一系列的新问题。如: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与摩擦性失业问题;二元劳动力市场条件下外来劳动力对本地人员所产生的就业替代效应与挤出效应问题;外部劳动力的进入所导致的产业“滞移”现象等。本文运用相关的数据资料分析了广东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如何构建广东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以来,广东省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增长效应已初步显现。然而。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广东省可能将面临一系列的新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与摩擦性失业问题;二元劳动力市场条件下外来劳动力对本地人员所产生的就业替代效应与挤出效应问题;外部劳动力的进入所导致的产业“滞移”现象等。本文运用相关的数据资料分析了广东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提出了一些对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农产品"滞销、卖难、买贵"、农产品过剩等现象,试图从产业结构趋同方面进行研究解释。应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法和Krugman结构差异度指数法从三次产业层面和农业层面对山东省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进行研究,发现三次产业层面产业结构同构现象明显,但在农业内部有所减弱。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的调整会推动或制约经济的发展。通过对我国各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得出当前我国各个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以及这一贡献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情况;通过对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率的相关关系。并对两个实证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当前对GDP增长率贡献最大的是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比重的减少和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这一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稳定有序,在此大环境下广西地区的产业结构进程则十分复杂,背离了产业结构的健康发展规律。本文根据产业结构的变动因素理论,从供给、需求和对外贸易三个方面研究它们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程度,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出影响广西地区产业结构变动的前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为区内产业转移投资额、地区进出口总额和区内消费水平。对于如何优化广西产业结构,本文认为:一是抓住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机遇,重点承接第二产业企业,同时抵御投机性投资对本地产业结构的消极影响;二是依靠出口市场,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重点扶植当地制造业;三是采取措施提高居民收入,同时政府对农村居民给予消费补贴,扩大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结构中重要的内容是就业的产业结构,即劳动力资源在三大产业之间的分配数量及其比例,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程度和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情况。多年来,我国的就业在三次产业之间及在第三产业内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动。在新的世纪,顺应产业结构的调整,从各方面为就业的产业结构的转变提供服务和准备,对解决我国迫切的就业问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协整分析方法研究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因果关系及互动效应;建立了成分数据预测模型,对我国2014-2020年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进行了预测;通过计算产业结构偏离度与就业弹性,对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和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我国三次产业产值与其就业量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第二、三产业产值的增长能带动该产业就业人数的增加;预测期内,我国第一、二产业产值比重稳中有降,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依然不协调。因此,我国今后发展的重点仍在第二、三产业,尤其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利用第二、三产业对劳动的吸纳能力来增加就业、促进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