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第四届中原智库论坛中,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发展"这一主题,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内涵,需要把握的重要关系,河南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建议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系统的探讨。专家们提出了用创新范式来应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遇到的新问题;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与需求侧相辅相成等主要观点,这些观点集中反映了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的新进展。最后针对河南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从优化供给结构、坚持创新引领、降低企业成本、深化制度改革等四个大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土地制度创新路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土地制度和政策支持。在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土地制度需求的基础上,剖析了现行土地制度中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相适应的地方,并从创新土地供应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收储制度以及土地税费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重要的战略部署,体现了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变。而管理会计工具作为微观经济管理控制的载体,其职能的有效发挥既受制于供给侧改革又反过来作用于供给侧改革。围绕管理会计工具的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在完善管理会计管理控制、外部导向、信息提供、价值增值目标的基础上,实现管理会计工具应用支撑系统以及应用方式策略和应用管理理念方面的具体革新,供给侧改革的管理会计工具创新应用也将付诸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五大任务端口。供给侧改革促进了管理会计工具应用创新,管理会计工具的发展演进为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微观层面的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5.
经济新常态使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管理会计存在着内在逻辑。本文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管理会计的内在逻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管理会计发展路径的影响、管理会计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助推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管理会计的创新四个方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管理会计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分析,以期厘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管理会计相互影响的研究现状,了解其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
7.
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已经步入了深水区。期间,各行各业得到了极大的推动,改革为企业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经营者的整体管理水平。现阶段,多数煤炭企业开始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转型升级,其中,规模较大的企业包括电力、煤化工、煤矿开采设备、煤炭作业设备、资源综合利用等企业,逐渐转型为清洁能源供应商,从而奠定了煤炭企业转型的基本方向。但是,煤炭企业在转型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亟须解决。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分,尤其是在当前环境下,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当前的经济形势对企业经营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发展需要用创造性思维,创新必然包括财务管理体制和财务管理方法的创新。本文阐述了煤炭国有企业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指出了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创新的紧迫性;剖析了煤炭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煤炭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创新的举措,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供给侧改革是一种结构性的改革,它是以供给优化需求或实现供给与需求有机融合的发展战略。管理会计的供给侧改革是结合管理会计功能结构的改革而提出的一种价值管理的创新战略。围绕管理会计的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在价值增值目标的基础上,完善管理会计的管理控制系统和信息支持系统。供给侧改革的管理会计创新离不开价值增值、管理控制与信息支持这三个价值创造的端口。供给侧改革促进了管理会计创新,管理会计的创新发展为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微观层面的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9.
10.
刘承鑫 《活力》2022,(24):145-147
在新时代全球化及国内经济新常态发展背景下,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矫正供需结构错配和要素配置扭曲的现状。对于食品行业来说,只有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聚焦需求产业,淘汰市场需求下降的产品,才能保证食品行业能够长远稳定地发展下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食品行业执行工商管理、市场准入管理,强化市场监管作用,促进市场体系完善,引导市场侧结构改革,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及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建设。对于企业来说,应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企业创新,主动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主动发觉消费市场的需求方向,着力加强需求产品建设,升级产业价值链,多措并举,形成更加协调的市场环境,也促进企业长远、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孔艳晓 《价值工程》2019,38(36):75-76
当前社会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以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高速增长的方式不可能持续。在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不仅要求速度,更要求质量,根据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央提出"在适度增加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工作做出了整体战略部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18年12月2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河北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且利润低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本文主要讨论河北省去产能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空间是改革开放的诞生之地和现实舞台.任何经济体制改革创新都须有其规则实施的空间条件,大多数经济体制改革方案,都要在一定的区域空间中进行尝试检验,调适实践,都需要有规则落地的地区条件.当前,中国改革创新的重要规则落地,涉及城乡关系变迁的规则调整、土地配置中的制度创新、房地产税的适时启动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重区域责任等四个特别值得关注的具有区域经济显著特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空间是改革开放的诞生之地和现实舞台。任何经济体制改革创新都须有其规则实施的空间条件,大多数经济体制改革方案,都要在一定的区域空间中进行尝试检验,调适实践,都需要有规则落地的地区条件。当前,中国改革创新的重要规则落地,涉及城乡关系变迁的规则调整、土地配置中的制度创新、房地产税的适时启动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重区域责任等四个特别值得关注的具有区域经济显著特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城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规划改革的“加减乘除”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的重大创新和必要举措。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是化解经济下行压力与推进深层次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契合点。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城市工作结合起来,具有重要意义。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公共产品,也存在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主要从需求侧发力,出现中高品质城市供给不足的问题,应该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四个轮子"发力,推进城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城市规划是引领城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环节,既能直接作用于城市的土地因子,又能间接影响城市的劳动力、技术和资本因子。而目前的城市规划存在编制理念滞后、编制类型不够丰富、编制技术有待提升等种种问题,需要运用"加减乘除"的思路推进城市规划编制理念、类型、内容、技术、管理等方面改革,使规划成为促进城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推手。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17,(16):28-30
十八大以来,在新的发展理念下,基于供给侧结构改革经济政策的变化,引起了国家宏观层面政策的一系列调整。预算作为供给端,具有分配、调整资源配置的重要功能,可从源头引领高校的学科调整和专业建设,从而使得高校的各项改革与国家整体改革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6.
在新经济时代的特殊背景下,创新成为未来管理的主旋律,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成为管理创新的主题。本文对新经济的内涵和特征,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所需人才的类型和素质进行论述,提出了在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之来,中国区域经济学在经济地理学和生产力布局学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学科,并迈向一个新的学术高度。当前中国区域经济研究遇到的"短板"主要是如何正确认识区域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如何正确认识区域差异、城乡差异产生的基本机理;如何正确认识要素聚集与分散的变化规律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区域创新对比较优势的挑战。完善中国区域经济学,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现代化,要以"五大理念"引领学科建设;将中国区域经济实践与学科建设相融合;借鉴国际区域经济及其相关学科的最新学术成果,丰富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均衡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的非均衡发展和协调发展三个阶段。近年来,中国在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形成了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为引领,以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四大板块为基础的区域发展格局。与此同时,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即区域分化仍是困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新时期,对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成型、可以制度化的理论和实践,要毫不含糊地坚持和巩固,即守正;根据新形势与新任务、新目标与新要求,新需求要与时俱进地进行完善与发展,即创新。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