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资本市场自身发展和金融体系建设的需要,能够为满足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企业融资需求和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提供平台,也有利于提高金融效率,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动机和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以2007-2011年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机构投资者异质性这一独特的视角,研究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能够有效抑制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基金持股和QFII持股能够显著抑制公司的过度投资,而券商持股、保险持股和社保持股则不具有显著抑制公司过度投资的作用。本文研究结论为完善资本市场功能、保护投资者利益和提高公司投资效率提供了经验证据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工薪族"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重要的理财细分市场客户群体。为分析我国"工薪族"客户金融投资理财行为和投资理财需求差异,以河南省8个市县地区为样本,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近2 000名"工薪族"理财客户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工薪族"属于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偏好风险较低的金融资产;但是,"工薪族"的负债比例却较高且集中在房屋和汽车等方面;中高收入地区"工薪族"更偏好理财产品,而低收入地区"工薪族"更偏好银行储蓄;低收入地区"工薪族"在投资理财时存在更为明显的从众行为。  相似文献   

4.
中国证券市场的投机氛围浓厚,个体投资者的博彩偏好强烈是市场价格泡沫产生的源泉,而机构投资者的博彩偏好则是泡沫生成和膨胀的加速器,其利用个体投资者的博彩心理进行泡沫骑乘并获利。通过检验机构投资者的博彩偏好对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影响,发现机构投资者的博彩偏好对股指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并且股指期货市场交易限制的实施使得这种负面影响进一步加剧。因此,要想从源头上管控投资者的博彩行为,维护市场正常定价机制,不仅要加强对个体投资者盲目投机行为的限制与纠正,同时也要强力规范机构投资者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以复杂投资者网络为载体,通过分析投资者对金融创新产品的投资决策机制,运用基于智能体的仿真计算方法,研究投资者网络拓扑结构、投资行为理性程度、投资者风险偏好异质程度、投资者"羊群效应"异质程度对产品扩散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投资者网络节点连接随机性的增强,产品扩散深度不断降低;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越理性,产品扩散深度越高,扩散速度越慢;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异质程度和"羊群效应"异质程度越高,产品的扩散深度越高、扩散速度也越快。最后从金融机构的创新产品优化推广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6.
对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市场的分析表明,牛市行情时代码尾数为“4”的股票组合资产收益低于给定风险水平下的市场必要收益,而其他组的表现不明显。说明我国投资者对股票代码表现出部分数字偏好:对“4”存在刻意回避的现象,进而对代码以“4”结尾的股票的投资收益产生显著影响;但对“8”、“6”等吉利数字的偏好并不显著。同时,投资者回避“4”的行为只在牛市行情时表现明显,在熊市行情时趋向消失,说明投资者在熊市行情下的投资行为更为理性。  相似文献   

7.
乔云霞  邵胜伟 《全国商情》2012,(4):34-35,38
行为金融学中关于投资者情绪的理论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由于投资者情绪可以影响证券市场的股价波动和交易主体的交易策略,因此有必要对投资者情绪理论进行深入分析,以寻找投资主体心理及情绪因素对股票市场内在交易机制及定价策略产生的影响,也为宏观上的资本市场调控起到一定指导实践意义。本文从理论层面对国内外有关投资者情绪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在系统论述投资者情绪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还给出了未来研究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8.
RQFII制度是在我国资本市场开放过程中为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国内证券市场提供的新途径。回顾RQFII制度的发展,分析该制度与人民币国际化和证券市场国际化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进一步完善RQFII制度,扩容其投资规模,为我国资本市场的深入开放发挥更积极主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投资者的数量增多,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对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财务信息作为投资者决策的主要依据在其决策行为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阐述了财务信息的质量问题和对投资者决策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对财务信息与投资者决策行为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机构投资者作为证券市场的主要力量,其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并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作用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选取了我国沪深两市A股市场上市公司2008年—2011年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了机构投资者整体及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我国机构投资者整体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不同方向的盈余管理行为,在众多类型的机构投资者中,证券投资基金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作用对于其它类型的机构投资者相对显著。  相似文献   

11.
羊群行为作为机构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对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国外证券市场上机构投资者存在显著的羊群行为,而中国证券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是否也存在羊群行为呢?对中国机构投资者——投资基金在股票交易中的羊群效应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羊群行为在投资基金之间表现显著。  相似文献   

12.
QFII制度作为一种外资进入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如果利用得当会促进本地资本市场稳定发展,会改变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会影响中国证券市场投资策略与投资理念的转变,有利于中国证券市场监管模式向市场导向化转变,有利于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一些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13.
羊群行为作为机构投资者的有限理性行为,对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在国外证券市场上,机构投资者存在显著的羊群行为,中国证券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是否也存在羊群行为?通过对我国机构投资者——投资基金在股票交易中的羊群效应行为进行系统研究,发现羊群行为在投资基金间表现显著。  相似文献   

14.
商业保险业因其竞争性、投资经营的灵活性而成为当今世界上一种积累大量资本的金融中介机构,也是资本市场上的重要机构投资者.对此,中国本身并没有现实老道的经验教训,只能很好地仔细研究西方与新兴市场国家的情况,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商业保险机构必将是今后我国证券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是资本市场的一股支撑力量,资本市场也将成为保险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实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羊群行为作为机构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对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在国外证券市场上机构投资者存在显著的羊群行为,而中国证券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是否也存在羊群行为呢?笔者对我国机构投资者———投资基金在股票交易中的羊群效应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羊群行为在投资基金之间表现显著。  相似文献   

16.
股利政策市场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额收益法对深圳和上海股票市场的股利政策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探析了不同类型股利的市场效应及投资者行为。实证结果表明,投资者对现金股利的欢迎尤其是对连续现金股利偏好和对不分配股利的漠视效应。  相似文献   

17.
IPO抑价发行是目前国内外资本市场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而我国证券市场新股上市超额收益率过高的现象较为严重。以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7月31日之间我国沪深两市上市的A股股票为样本,以上市时公司公布的财务数据和上市当日证券市场的基本情况为数据来源,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这些新上市公司上市首日超额收益的多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做出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IPO发行抑价(新股上市首日超额收益)主要与市场指数、筹资规模、发行价以及首日换手率有关,与流通股比例并无太大关系。对此,应合理制定发行价,尝试摆脱市盈率的定价模式,结合公司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来进行定价,以满足投资者不同投资偏好的需求,从而降低首日抑价水平;预防证券市场过热,引导投资者理性看待新股上市。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行为金融理论悄然兴起且影响与日俱增,它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逐步构建了自己的理论基础,建立了一些行为投资决策模型,获得了关于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大量研究结论,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证券投资策略。本文在综合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结合我们的研究和实际参与证券市场投资的体会,用行为金融理论深入探讨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策略,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我们的看法,以期望行为金融理论能在中国证券市场得到广泛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在证券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情况下,作为证券市场上集资本与技术于一体的机构投资者也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在众多机构投资者中,代表投资者的证券投资基金发展更为迅速,证券投资基金作为具有独特风格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其行为对股市的作用愈发显著,引人注目.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A股市场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与上证指数涨跌幅进行分析可知,在大多数情况下基金持股比例的变动与上证综指涨跌幅呈正相关关系,这说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并未对稳定股票市场发挥较积极的作用.机构投资者有责任推动证券市场平稳良好的运行,同时使自身能在证券市场上更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0年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转型行为的实证研究发现,董事会权力配置特征是影响企业战略转型决策的重要变量。董事会中不同类型权力主体的行为偏好不同,其权力配置特征对企业战略转型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其中,职位性和知识性权力主体主要表现为政治行为,其权力的集中会促进战略转型实施;股权性和威望性权力主体主要表现为合作行为,其权力的集中会抑制战略转型实施。此外,不同权力主体会根据自身利益与资源选择相应的转型模式,职位性权力主体偏好"地域扩张"导向的战略转型,知识性和股权性权力主体偏好"管理模式重塑"和"价值链延伸"导向的战略转型,威望性权力主体偏好"非相关产品市场进入"和"管理模式重塑"导向的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