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对外开放不断深化,有效推动了我国从封闭型经济体系走向开放型经济体系,创造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奇迹。特别是“入世”以来,我国实现了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然而,随着1999年西雅图谈判不欢而散、2001年多哈回合无果而终、2003年坎昆会议陷入僵局,主要国家纷纷开展多双边经贸谈判,呈现了自由贸易区成为WTO框架下国际经贸形式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2.
自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经济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全球化的推动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十年来,中国经济积极融人经济全球化和世界贸易多边体制,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对外贸易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对外贸易竞争力显著提升。目前已建立了充满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3.
一、当前世界经济环境分析 自2006年,美国爆发爆发严重的次贷危机,并迅速升级为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带来强大冲击,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2002年世界经济在波动中和不平衡中总体运行好于预期,也好于2001年。展望2003年,尽管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或不确定因素,世界经济运行可能会出现波动甚至反复,但随着主要国家刺激经济计划的实施以及2002年世界经济形势的好转,2003年世界经济总体运行可望进一步好转。针对世界经济总体运行继续转好的形势,我们应积极扩大出口,努力吸引外资,加快国内经济结...  相似文献   

5.
目前世界经济正处在冷战后的调整时期,经济结构、经济关系、经济政策无不要适应冷战后时期的特点而不得不作出相应调整。这种调整对21世纪世界经济将起积极作用。从较长远观点看,冷战结束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积极方面是主要的。今后一段时期,世界经济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内向化”明显,经济以科技“当家”呈主要发展趋势 (一)在国际竞争加剧的现在,来自各国内部的挑战越来越严峻。各国无一例外地都在从事内部的调整,普遍把关心焦点移向国内,重视整治、振兴国内经济。  相似文献   

6.
2010年,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总体好转,中欧经贸合作呈现出积极恢复、发展态势,成果丰硕。  相似文献   

7.
《中国集体经济》2003,(2):47-48
新一年开始之际,人们普遍关注世界经济的发展前景。许多全球性和国家级权威机构纷纷对2003年世界经济前景作出了预测。总体而言,预测均不敢过于乐观,但也都认定世界经济不会再次陷入衰退。联合国在《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指出,由于世界经济全面复苏的时间延后,2002年全球经济将仅增长1.7%,2003年的增长率将达到2.9%。最新调查显示,专家们预计经济的全面复苏将推迟到2003年下半年才能实现,经合组织2002年11月21发表的《秋季世界经济展望》指出,世界经济的复苏比原来预计的要“更加踌躇且不够广泛”…  相似文献   

8.
王桢  张建中 《发展》2006,(12):110-111
一、我国的经济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通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年经济增长率平均达到了9.8%,在世界经济整体疲软的20世纪末期,成为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尤其是近几年,我们在抵御世界金融危机、向世界承诺人民币不贬值的巨大经济压力下,GDP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长(见表1)。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最后一年,世界经济形势喜人。总体看来,在 21世纪之初,多数国家和地区经济将继续发展,世界经济可望进入新一轮增长期。   20世纪是令人难以忘却的。一个世纪里发生两次世界大战、持续 5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和历时 40多年的冷战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另一方面,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大力推动下, 20世纪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达 3%,大大高于 19世纪世界经济年均 1%的增长水平。按可比价格计算,世界总产值从 1900年的近 2万亿美元、 1950年的 5. 3万亿美元增加到 2000年的约 30万亿美元。概言之, 20世纪既是世界文明进…  相似文献   

10.
乘世博之船致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150多年历史的世界博览会。是一项世界性的非贸易性、大规模产品展示和技术交流活动,被称为体现各国综合实力以及展示经济、科技和化最新成果的“经济奥林匹克盛会”,公认为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加速器”。我国政府已向世界庄严承诺,2010年奉献给世界的,将是一届最成功、最精彩、最难忘的世界博览会。积极策应上海世博会,主动融入上海世博会。倾力接轨上海世博会,对江苏在新世纪新阶段抢抓发展机遇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07年伴随着CPI的上涨,流动性资金的大量涌入,股市的“狂涨”……一下子将中国经济的过热或过快的发展速度带来的种种“弊端气象”暴露出来,宏观经济的“热与冷”受到空前的关注。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一个国家从贫困走过脱贫走向繁荣,这路程伴随着“冷热”袭击,在更大的一个历史时期来看,也属一件正常的发展轨迹。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如今的中国经济以越来越快的步伐,融入到世界经济中,世界经济的变化,将在更大程度上影响2008年中国经济的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海外经济评论》2008,(2):26-27
英国《独立报》2007年12月29日 如果说2007年是金融市场骚动的一年,那么对实体经济来说则是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年。的确,世界经济受到了能源食品价格上涨、美元贬值等带来的巨大压力。然而对整个世界来说,2007年全球经济增长了5%左右。无论是富国还是穷国,几乎所有国家的生活水平都有所提高。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就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而言,2007年看来是近1/4个世纪以来最好的年份之一。  相似文献   

13.
2012年,世界贸易增长低于世界GDP增长,全球经济尤其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是导致世界贸易继续减速的主要原因,而欧盟国家进口需求减少则是关键原因。进入2013年,世界经济贸易形势出现了积极迹象,但从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在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3年春季)中可以看出,2013年世界经济贸易形势不会有大的改观,复苏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05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为4.3%,低于2004年的5.1%。这一预测与该组织2005年4月份做出的预测一致。尽管世界经济发展而临一些问题,但从整体来看。世界主要经济机构仍乐观看待今球经济前景。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将达到4.3%,和2005年持平。  相似文献   

15.
庄宗明 《开放潮》2002,(4):54-56
2001年,除了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少数国家外,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出现经济增长严重下滑或经济衰退,美国、欧盟、日本三大经济体同时出现衰退,全球四分之三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低于2000年,这使2001年成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最为严峻的一年。至今为止,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和私人机构的经济学家所做的预测和一些统计数字表明,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大概只有1%-1.3%,远远低于2000年增长4%和1999年增长2.9%的水平。对2002年的世界经济趋势,多数机构和经济学家的预测都持谨慎态度,比较普遍的预测是:2002年第2季度或下半年,世界经济可能摆脱不景气,逐渐走向复苏。同时,多数预测认为2002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仅可能与2001年持平或有小幅增长。  相似文献   

16.
2001年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正值世界经济普遍低迷。两年来,我国较好地发挥了加入世贸组织的积极效应,抓住机遇加快自身发展,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了主动。  相似文献   

17.
胡少维 《开放潮》2002,(1):19-20
2001年以来,尽管世界经济环境不好,中国经济仍保持了比较高的增长。但由于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不确定性因素大大增加,如果2002年中国扩大内需的政策力度没有增大,市场化改革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话,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很可能出现下滑势头(比2001年),因此,为避免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过快,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需要在体制、制度和政策上做出必要的改进和调整。2002年要维持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格局,应该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并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在千万百计扩大出口需求的同时,又要着力于开发国内需求,…  相似文献   

18.
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 2008年10月,始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不断向世界蔓延。这场金融危机波及之广、影响之大、危害之深、情况之复杂超出了人们的预想,严重冲击了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这使得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经济环境有所恶化,给中国实现今后的经济增长目标造成了很大压力。众所周知,以改革为动力促进发展,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基本经验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13,世界经济是平稳恢复的一年,中国经济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梳理2013年的经济走势,各种经济类图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线索。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将是世界金融海啸和世界经济危机最危险的一年。在这一年,台湾经济将遭遇战后第二次负增长。不过,与2001年的负增长原因有所不同,它不是政治干扰和经济政策不当,而是国际经济环境恶劣对以出口为导向的台湾经济的严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