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业伦理丑闻的频发引起了国内外理论界和实践界对伦理决策问题的关注。市场营销是伦理困境高发领域之一,在营销人员与各个利益相关者频繁接触的过程中,各种利益集团和价值观相互冲突,容易触发伦理困境。西方对营销伦理决策的研究较早,而中国的相关研究还只处于起步阶段。为推进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在中国的验证和拓展,文章对西方营销伦理决策的理论模型、测量量表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以发现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黄宝东 《新西部(上)》2009,(11):248-248,240
托马斯.琼斯的伦理决策研究从构成问题的道德强度的六个变量出发,为我们理解组织中的伦理决策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道德认可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决策者的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之间的不一致,对于我们理解组织伦理决策,改进伦理决策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伦理想象是指在面临伦理困境时洞察所处情形的伦理意义,并在考虑利益相关者观点和态度的基础上提出创造性解决方案的认知过程。本文介绍了伦理想象的定义、维度及测量方法,探讨了伦理想象的影响因素及其对伦理决策的影响效应,指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强调了跨文化研究和组织学习理论对完善伦理想象研究的重要性,最后阐述了伦理想象研究对于我国管理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探讨个体道德与企业道德的内在联系,学习从伦理思维的高度分析问题、培养人文精神、习惯道德关怀,并结合我国目前企业管理中的道德问题展开正确分析与决策,阐述如何在企业中坚持道德管理、提高企业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5.
个体风险决策是个人决策中的风险决策,是决策中最简单但是却很重要的一种类型,具有相对独立性和不完全确定性两大特征。对个体风险决策的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个体风险决策及其在决策研究中的基础性地位及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进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5):102-104,148
文章以企业员工为考察对象,探讨个人面临道德困境时的伦理决策意向。样态架构以道德成熟度为预测变项,功利导向性气候为情境变数,经由道德强度知觉影响伦理决策意向。实证资料采用问卷调查,假设验证主要以回归及ANOVA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个人道德成熟度是经由道德强度知觉对伦理决策意向产生的影响效果,道德成熟度对道德强度知觉有正向影响关系;在人际亲疏关系为疏远的条件下,道德强度知觉对伦理决策意向具正向影响关系,功利导向性气候则会干扰道德强度知觉对伦理决策意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安然、文凭门等国内外伦理事件的相继发生,组织及其员工非伦理行为正逐渐成为组织管理理论界与实践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和焦点。但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对非伦理行为本身及其个体诱因的探讨,却缺乏对领导风格与非伦理行为之间的关系与作用机制的研究。鉴于此,文章从带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差序式领导"和"圈内人身份认知"等角度入手,拟采取实验、问卷调查、案例等多种方法,通过对领导层面的影响机制、个体层面的影响机制和复合层面的影响机制等多个层面的实证研究,对员工职场非伦理行为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其中直接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调节效应模型进行检验分析,进一步优化相关领域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叙事伦理批评关注个体的生命感受,在虚构伦理与现实伦理的相符相悖中思考个体生命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问题,它与文学伦理学批评有所区别,但都植根于我国自己的时代语境,解决的是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的问题,具有很大的原创性.叙事伦理批评还昭示着一种生命美学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当代学者的伦理-政治研究,如泰勒的"本真性伦理"和关于"自身"的历史研究、李尔的"灵魂动态交通"理论等均表明,对生命的理解已经成为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研究的必要维度。从尼采和福柯奠基于生命哲学的伦理-政治观点出发,把握从希腊思想、基督教到当代自由主义中的生命概念及其伦理-政治转换,思考个人主义和个体生命/社会生命的双重性,既清晰体现出伦理学和政治哲学创新过程与生命哲学发展的根本联系,又充分展示了生命研究对于伦理学和政治哲学思维的突出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反生产行为正负效应及管理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生产行为引起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的重视。通过文献回顾,分别站在组织和个体的角度,系统总结和分析了反生产行为的潜在消极和积极影响。指出反生产行为可以提高组织成本、恶化伦理氛围、伤害个体福利,同时也有利于暴露组织管理问题、维护员工利益、发泄个体消极情绪等。最后,基于反生产行为的正负效应提出了一些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从伦理角度,剖析了传统人类中心论和非人类中心论的伦理缺陷,论证了树立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为必然的伦理抉择,为科学和经济决策提供道德依据。  相似文献   

12.
蒋阳 《黑河学刊》2014,(1):20-26
当代学者的伦理一政治研究,如泰勒的“本真性伦理”和关于“自身”的历史研究、李尔的“灵魂动态交通”理论等均表明,对生命的理解已经成为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研究的必要维度。从尼采和福柯奠基于生命哲学的伦理一政治观点出发,把握从希腊思想、基督教到当代自由主义中的生命概念及其伦理一政治转换,思考个人主义和个体生命/社会生命的双重性,既清晰体现出伦理学和政治哲学创新过程与生命哲学发展的根本联系,又充分展示了生命研究对于伦理学和政治哲学思维的突出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负面影响的加剧,生态伦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以个体、组织和国家三个层面同时从伦理因素、文化因素与科技因素的相互关系的作用中来实现生态伦理问题的制度设计,形成生态伦理问题有效的立体的制度方案。  相似文献   

14.
维持现状偏差(Status Quo Bias)描述了一种在个体决策时普遍存在的偏离理性决策模型的行为倾向,这种倾向使个体偏好已经做出的选择或偏好能维持现状的选项。研究者从有限理性的满意型决策原则出发来观察维持现状偏差,弥补了以往相关研究中的不足之处,证明维持现状偏差并不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决策偏差,仅在个体对现状满意时才会发生,当个体对现状感到不满意时,维持现状偏差则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源管理的伦理道德、实践框架与伦理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亚丁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1):120-123
HRM伦理的道德框架,首先应明确HRM过程中所涉及的伦理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HRM伦理原则与伦理导向,从而寻求组织公正的产生与组织员工普遍认同,促使组织成员个体伦理行为的产生。HRM伦理的实践框架。是在HRM伦理的道德框架基础上,通过对具体管理实践中HRM伦理结构的分析,进一步发现HRM伦理冲突的原由及表现形式,以及由此产生的HRM伦理困境的状态,并由此寻找HRM伦理实践的方法,用以克服组织伦理冲突及困境,最终向伦理型组织发展。个体行为与组织形态的伦理化,也即为HRM伦理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6.
刘接忠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9):113-117,121
消费者伦理研究属于营销伦理的范畴。尽管从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提出这一概念,但大部分伦理研究主要是以卖方为主,忽略了买方,尤其在国内相关的分析仍很少。消费者作为商业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与决策的影响者,是商业企业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基于此,在中国文化环境下,文章通过实证分析方法,运用回归分析,考察消费者伦理信念与消费者非伦理行为及消费者文化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并考虑把文化价值观作为消费者伦理信念与消费者非伦理行为的调节变量,进而得出减少消费者非伦理行为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有限理性下的个体决策:一种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涛  覃琼霞 《南方经济》2007,34(12):24-31
本文试图延续Shesheinski(2003)的分析思路,通过有限理性的模型化使有限理性下的个体决策重新与经济学的福利最大化和边际决策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我们先后分析了有限理性结构下的纯个体决策和集体行动中的个体决策问题。同时,对集体行动中的有限理性和理性决策进行初步的比较与分析。得出了有限理性下的最优决策规模要大于理性决策规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传承文明,塑造个体,教化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事业。由于教育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而也有善恶之分。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受到利益的驱动,功利主义的冲击,致使有些教育活动偏离了教育向善的伦理价值取向,教育领域的道德问题凸显出来,从而人们对教育伦理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教育领域中出现的道德缺失现象研究,探讨了当前教育领域问题的伦理归因,并简单论述了当代教育伦理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构成人生存和活动的最基本的单位,对于个体的思想观念、道德修养、行为习惯等的培育与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其中,在家庭对个体修养产生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因素则是家庭的孝道建设。孝道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被各个时代的思想家、统治者所提倡、所设计、所实践,是合理建构家庭与个体,个体与社会,社会与家庭三者关系的重要基石,在现代仍具有极高的个体性和社会性作用。而孝道就其本质来看则反映的是一种伦理关系,如何加强和完善家庭中孝道建设下的个体修养,提升个体的生命内涵,这需要我们进行伦理思考。  相似文献   

20.
社会契约理论自产生以来,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而言,社会契约理论可以为其合理性提供伦理基础;同时也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从个体视角向关系视角的转变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