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蜀汉传形五铢,形制同东汉五铢,但风格与众不同,颇有独到的特点。“五铢”二字传形且反书,面无内廓,背有内外廓。钱径24.0毫米,穿10.0毫米,重2.4克,光背。(如图)蜀汉,三国刘备建立。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入蜀,公元221年汉中称帝,年号章武,在历史上存在过43  相似文献   

2.
笔者于日前在一农妇家中见到大约三百多枚古钱币。据她讲出土于成都某工地。这些钱币大多为五铢、五朱、剪边五铢和五铢,有少量汉半两、货泉、蜀五铢、直百五铢、轻薄小型大泉五十、直百、定平一百、太平百钱、汉兴、丰货等。我选了其中10枚,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笔者于2001年《西安金融·钱币研究》第11期上发表了拙文《襄樊汉江出水的内郭五铢》,根据其形制特征及史料记载,把它定为梁天监五铢的一种版式。主要史料引自《古钱大辞典》下篇第161页摘录的南史中的一段话,即“南史南平王伟传,天监元年,封建安王,初武帝军东下,用度不足,伟取襄阳铜佛,毁以为钱。”根据这一记载以及《隋书》食货志所说:“梁武帝乃铸钱,肉号周郭,文曰五铢,重如其文”之说,笔者认为,南平王肖伟所铸之币必遵循武帝铸币形制,同时根据襄樊汉江出水的内郭五铢特征所以得出了上述推测。文章发表后似觉意犹未尽,两年多来,又得内部…  相似文献   

4.
为配合机场高速路建设,2002年1月至5月咸阳市考古研究所对基建中发现的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M64、M49为新莽和东汉晚期墓葬,结构独特,比较罕见。墓葬早期被盗,文物大多流失,出土的钱币成为分期断代的重要依据。现将两墓出土的钱币介绍如下:M64出土五铢、小五铢等  相似文献   

5.
李鹏 《西安金融》2004,(8):58-59
最近一两年,陆续有几类直径超长的五铢被发现,引起了许多五铢爱好者的关注,而其价格也日益涨高。笔者先以大五铢代称,并通过收集到的几枚实物资料来具体探究这些五铢的性质、铸因。Ⅰ型大五铢(见图一)一般直径在27.2至28mm,个别有超过28.3mm的,但不多见。此Ⅰ型大五铢,面文与宣  相似文献   

6.
始铸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废止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的五铢钱,是中国历史上流通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钱币。既有图案,又有缀文的五铢钱与同时代的缀文半两钱,见之于出土报告和著录的却不多,钱上缀文超过八个字的五铢与半两钱,更是寥若晨星。  相似文献   

7.
2003年初,笔者在咸阳二O二所发掘了9座汉唐墓葬,出土了一批汉唐钱币,经整理,完整、清晰可辨的有五铢、开元通宝、乾元重宝等,共计362枚,现将这批钱币介绍如下:五铢,360枚,8座汉墓均有出土,可分为7式。Ⅰ式,78枚。“五”字交笔较直,“铢”字金头呈三角形,朱字上方下圆。有的穿上  相似文献   

8.
姬荫槐 《西安金融》2001,(12):61-62
西安三桥镇农民有老生坑轮侵五铢钱12枚。书铸风格雷同。轮压“五”字右侧上下角,二横短平,竖笔有微曲、较直、宽肥和中腰弯曲等型态。压铢字“金”左侧,四点长短不一。“朱”字有方、圆折和中竖上长等。钱径大小有时差地异之别。摘拓5枚如图表。  相似文献   

9.
一、东汉早、中期货币东汉初年,社会动荡,货币紊乱,民间交易兼用半两、五铢和莽钱。建武六年(30年),公孙述在四川发行铁质五铢,甚至一些地方杂用布帛金粟。直到建武十六年(40年),才重新开铸五铢。建武五铢。钱径2.6cm,较西汉五铢轻,一般为3克,小的1.9克。铜略带红色,铸造精致,钱面平整,都有外廓,钱文  相似文献   

10.
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进军围攻成都数十日,刘璋降。此时,刘备已拥有荆、益二州,势力日大。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封为汉中王。翌年,曹丕代汉自立为皇帝,国号“魏”,改元黄初,东汉亡。公元221年四月,刘备在成都即帝位,国号“汉”,改元章武,史称“蜀汉”。蜀汉铸钱的情况,史料少有记载。仅见《三国志·蜀志·刘巴传》注引《陵零先贤传》记:“初攻刘璋,备与士众约:‘若事定,府库百物,孤无予焉’。及拔成都,士众皆舍干戈,赴诸藏,竟取宝物。军用不足,备甚忧之。巴曰:‘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价,令吏为官市。’备从之,数月…  相似文献   

11.
一、开元通宝钱制的产生及意义唐承隋制,货币制度以钱帛为主,金银有时也用作货币支付。唐初,结束五铢钱制,如行通宝钱,历史1300余年,我国货币形制步入通宝钱制时期。唐初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废隋钱,效法西汉五铢,铸“开元通宝”, 取代五铢钱制,发展成新的钱币体制,对中国封建社会货币经济影响很大。主要意义有:(1)再次肯定钱币形制为外圆内方,肉好背有周廓。钱径2.4cm,币材为铜,重约4克。该钱式为以后历代王朝铸币的标准。(2)结束了以重量为钱币的  相似文献   

12.
南朝永明八年(公元490年)齐武帝肖曾遣使刘峻入蜀铸钱,开铸不久即订、究竟铸的是什么样的五铢钱,其形制样式、古钱谱未载,在古钱中始终是个谜。陕西牛群生先生经过多年考究,2001年在上海《钱币博览》二期对其形制作了报导,并拓图公示,从而揭示了南朝齐武帝铸永明五铢钱的西纱、  相似文献   

13.
笔者偶得一枚太货六铢钱,品相极佳,文字清晰。该钱背穿上俯月,钱径25.7,厚1.8mm,重4.4克(见图)。俱太货六铢中稀见品。南朝陈宣帝(陈顼)于太建11年(公元579年)铸太货六铢钱,系南朝钱中铸造最精者。当时被人民称为“叉腰哭天子”,是人民对陈宣帝铸钱的一种咒语。此钱的“六”字,  相似文献   

14.
读《钱币研究》(2004)三期6页杨建东先生的佳作《陶罐里面不装钱》一文,感到欠妥,不妨一议。所谓“陶罐”生活中之器物也。由于用途不同,自然它的涵意也就不同了。如:1、“陶罐”可以汲水、盛水、装谷物,可称贮物之器。2、“陶罐”可以煮食,可称炊具。3、“陶罐”可以装骨灰、作瓮棺,可称葬具。4、“陶罐”可以因迷信风俗随葬入土,可称殉葬器。5、“陶罐”古人将行用钱保存起来,在当时尚无“保险柜”的情况下,埋入地下是最可靠的,为防止损坏,选择陶罐装在里面封存,是最理想的。这种现象考古报导中是屡见不鲜的,这时“陶罐”可称窖藏器。在考…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期《考古与文物》发表文章,1991年9月,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陕西省邮电学校院内清理汉、北朝、宋墓6座,其中的M19为西魏时期,出土五铢钱。邮电学校位于咸阳市文林路北,马家堡对面咸阳头道塬上,北距汉成帝延陵2公里。出土随葬器物有,墓志砖1块,长32.6、宽16、厚6.5厘米。正面刻有“大统十六年七月九日,谢婆仁铭,住在谢营中”3行18字,楷书,魏碑体,“大统”是西魏文帝所用年号,“大统十六年”当公元551年。出土五铢1枚,正面有轮无廓,背面轮廓俱备,(附图)钱体正面稍隆起,边轮略有变形。五字交笔较直,左边有一竖画;铢字金字头呈三角形…  相似文献   

16.
石俊志 《金融博览》2011,(13):36-37
秦半两及汉五铼是古代青铜钱币的典型代表,它们流通的时代与当时波澜壮阔的社会历史交相辉映。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圆绕秦半两及汉五铢,介绍其演进脉络中那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和转折,用以凭吊和纪念我们的先人,并帮助读者了解古老的中国在一段浩荡的历史中呈现的经济“面容”。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0期《文物》杂志刊出,1991年1月,太原市晋源区罗城街道办事处寺底村发现一座古墓葬。文物部门接到报告赶赴现场时,墓葬遭破坏,出土器物已被哄抢,通过说服教育,从村民中收回部分文物,并对墓葬进行抢救性清理。墓葬位于吕梁山脉(太原西山)的蒙山之麓。东距汾河5.5、东南距  相似文献   

18.
大吉五铢     
我收藏一枚西汉五铢钱,背穿左侧铸有阳铭文“吉”字。 该钱从重量、文字以及磨损情况看,应是流通货币。背文“吉”字不如面文规整。此钱币的断代,从文字看应为武帝时期铸币;从穿下半星标识符号判断为三官钱制;从铸造工艺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钱币有的文学错位,例如:“半两、五铢、货泉、大泉五十”等本应是右读.但个别却有的左右错位,叫“傅形”。还有的正背面钱文相同叫“合背”或“合面”。文字也有的变异“咸丰重宝”的宝字.宝盖下“双王”(宋钱多见),有的是“尔”、“缶”“勿”宝字写法不同。太平天国的“国”字没点。这是文字写法之不同。也有的钱文错缺笔叫“异分”。版别千变万化表现在规制方面尤多,有“悮造”也有“非惧造”。  相似文献   

20.
读史多年,两部名作时常盘旋脑海,挥之不去:林语堂所著《苏东坡传》,梁启超所作《李鸿章传》,两位大才书写两位大家。距离不惑之年愈来愈近,我仿佛看到了1101年的苏东坡和1901年的李鸿章,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息,纵然“秋风宝剑孤臣泪”,依然“也无风雨也无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