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非对称信息下的协调供应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晓辉  张强 《物流科技》2007,30(5):80-83
针对m个供应商与n个零售商构成的分布型供应链,其中供应商作为主导者确定批发价,零售商确定各自的零售价,市场需求量由零售商的价格弹性需求决定的问题,利用逆向归纳法的方法研究具有Stackelberg博弈特征的定价决策,同时给出由信息非对称分散控制供应链转化为信息对称集中控制供应链的协调条件。研究表明,在信息非对称条件下,当零售商利润占总利润比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时,零售商可以和供应商信息共享,从而达到供应链系统协调下的“双赢”。最后通过实例验证给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2.
供应商-零售商两级供应链协调和利润分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单个供应商与单个零售商组成的高级供应链进行研究,分析在非线性市场需求下供应商和零售商在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情况下的利润,进而对利润分配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供应链协调时的系统利润要大于不协调时的系统利润,零售商的售价决定供应链的利润,供应商的批发价决定供应链的利润分配,供应链可以通过分配因子的选择实现利润的共享。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从制造商定价与零售商信息共享的成本的角度来激励供应链中的下游企业与上游企业的信息共享。本文建立了1个制造商,n个零售商的简单二级供应链模型,在一定的零售商信息共享的边际成本条件下。来制定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定价策略。分析结果表明:本策略可以有效激励零售商进行积极的信息共享行为:并且随着信息共享规模的扩大,零售商与制造商的总体效益也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4.
刘啸尘  杨爱峰 《物流科技》2009,32(1):117-120
文章以一个供应商与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其中,供应商生产产品的能力小于零售商的年需求量,此时供应商可以把自己缺失的这部分产品以一定价格外包给一个外部生产商,然后再把外包生产的产品重新供应给零售商,假设外部生产商允许原供应商货款延期支付一段时间。文章分别研究了在无外包与有外包协调两种情况下供应链的最优利润模型,并对协调前后利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外包可以提高供应链的利润,并且外包也是从供应链协调的观点解决供应能力不足的一个有效方法。同时还给出了根据延期支付时间来决策外包比例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刘啸尘 《价值工程》2010,29(14):6-8
本文以一个供应商与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市场需求受零售商进行促销投资的影响,供应商采取了共同补给期和补偿促销投资的协调策略。本文分别建立无协调策略与协调策略下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利润模型,并对促销投资额与补给期的进行决策。共同补给期条件下,零售商的利润会比无协调策略条件下有所减少。供应商通过补偿促销投资的方式使得双方的利润都有所增加。最终,在共同补给期与补偿促销投资的双重策略下,零售商与供应商可以有效协调。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市场需求扰动情况下包含一个供应商和两个零售商的供应链价格竞争问题。供应链可以采取集中式或分散式决策模式,并且,两个零售商的市场需求扰动问题会以一定的概率发生。通过分析需求扰动的不确定性对供应商和零售商最优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商、零售商以及供应链的利润都会随着需求扰动概率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7.
林朝阳 《物流技术》2014,(21):399-401
研究了市场需求扰动情况下包含一个供应商和两个零售商的供应链价格竞争问题。供应链可以采取集中式或分散式决策模式,并且,两个零售商的市场需求扰动问题会以一定的概率发生。通过分析需求扰动的不确定性对供应商和零售商最优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商、零售商以及供应链的利润都会随着需求扰动概率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8.
陈鑫华  石岿然  蒋凤 《物流技术》2014,(15):385-388
考虑双渠道供应链中的供应商质量投资决策问题。以双渠道供应商二级供应链为例,对供应商提供质量投资前后的供应链均衡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供应商不能盲目进行质量投资。质量投资越大,零售商越得益。但对于供应商和整体供应链来说,合适的质量投资才能使其利润得到优化。最后提出,在一定情况下,供应商可与零售商签订适当契约提供质量投资补偿,从而使供应链各方均从质量投资中获益。  相似文献   

9.
以供应商和零售商构成的两阶段供应链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两者如何通过中期回购或追加订货的方式来实现供应链整体利润收益最优,使用产品回收价格和批发价格两个基本参数作为主要分析变量,研究了集中运作和分散运作两种供应链运作模式下的供应链采购策略问题。结果表明,在零售商追加订货的情况下,供应商只要将产品批发价格调整到某个区间即可实现对双方合作动机的有效激励;在中期回购的情况下,只要双方将回收价格控制在某个区间范围内就可以保证双方都从中收益,而不需要额外的激励补偿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新冠疫情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造成严重冲击,为缓解这一痛点,在疫情风险背景下,构建了一个生鲜农产品供应商和零售商组成的单周期两阶段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并引入看涨期权,研究零售商和供应商的最优订货定价策略。研究表明:零售商的最优期权订购量是疫情风险系数、期权订购价和期权执行价的减函数。供应商不同时存在最优期权订购价和最优期权执行价,但若固定其中一个,便能获得供应商最优期望利润。供应商通过提高期权订购价或期权执行价均可增加自身期望利润,但其代价是减少零售商的期望利润,以致供应链总期望利润降低,这对供应链的发展不利,可通过调整期权价格,以实现供应链协调。另外,疫情风险对供应链期望利润的影响存在一个拐点,当疫情风险低于该拐点时,供应链期望利润是疫情风险的增函数,此时零售商购买看涨期权对供应链有利,反之则不利。因此在疫情初期,零售商购买看涨期权会不断增加供应链收益,但随着疫情的不断恶化,供应链收益会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制造商和n个零售商的简单供应链系统中,建立了一个零售商需求的AR(I)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明确了需求信息在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共享时所产生的价值:信息共享可以降低制造商的库存水平和库存成本。  相似文献   

12.
徐纯纯 《物流科技》2014,(12):96-99
针对需求信息非对称的环境下双渠道供应链中零售商和制造商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问题,研究了双渠道供应链的定价策略。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求得了最优解,并且做了相应的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渠道需求弹性系数对定价的影响大于交叉渠道需求弹性系数对定价的影响;双渠道供应链各参与者之间需求信息的共享更加有利于制定合理的定价,并取得更高的收益。  相似文献   

13.
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已经成为众多现代化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同时企业商品的销售价格可以成为影响供应链各成员企业的关键因素之一,文中假设一个两阶段的供应链由上游的XY水泥制造企业和下游的零售商所组成的。分析零售商如何制定合理的水泥销售价格既能保证供应链各成员的稳定收益,又能保证整条供应链效益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4.
信息共享下绿色供应链价格协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共享前提下建立了绿色供应链中制造商、零售商的博弈模型,分别讨论了非合作博弈与合作博弈下的利润模型,制定了该绿色供应链在合作博弈下的内部价格协调机制,以及给出了价格协调参数的两种求解方法。最后,验证了信息共享下该绿色供应链的制造商与零售商进行合作时,不仅能极大的提高消费者对该绿色产品的需求,而且按照对联盟的贡献协调内部价格时,该供应链系统的稳定性与整体效率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解决多人合作博弈问题的Shapley值方法用于解决两级易逝品供应链合作利益分配问题。考虑由一个供应商和两个零售商所组成的两级供应链模型,零售商与供应商不合作时,零售商根据供应商的批发价确定订货量,合作时共同决定库存,零售商之间的合作为共同决定订货量且通过库存调剂(转运)共享库存,三方合作可获最大利益,采用Shapley值法可合理分配合作利益,从而使合作更稳定。  相似文献   

16.
基于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进行研究,比较了分散决策与集中决策对供应链利润的影响,分析了供应链协调的重要性,建立了增量返利激励的供应链合作模型。最后通过数值算例说明了所建立的协同机制可以使分散的供应链系统达到了和集中式供应链系统相同的绩效,系统实现了帕累托的改进,实现供应链成员的利益共享。  相似文献   

17.
在VMI系统中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从而提高整条供应链的利润,如何建立合理的利润分配机制,维持供应链上节点企业的长期合作,成为至关重要的研究课题。文中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博弈论理论建立了零售商、供应商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三方的利润分配模型。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To encourage retailers to submit orders as soon as possible, manufacturers usually launch a time-sensitivity promotional mechanism that the earlier you order, the cheaper the wholesale price will be in advance of the selling season. This paper aims to investigate if the mechanism can improve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A dyadic decentralized supply chain system comprising a single manufacturer and a single retailer is viewed as a research framework. Initially, a benchmark model is proposed to provide a criterion-referenced for coordinating the supply chain in a non-standard distribution environment. Second, a time-sensitive wholesale price contract is constructed to confirm that the mechanism can coordinate the supply chain. However, the retailer accepts the entire forecast risk under the contract. An improved contract called a time-sensitive revenue-sharing contract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notion that the manufacturer shares partial forecast risk. The results show that participants can arbitrarily divide the optimal supply chain’s expected profit between the constructed price contracts; however, two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the contracts, that is, participants have contract preferences. Finally, a numerical analysis and a few management insights are given.  相似文献   

19.
供应链一体化实施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彤华 《物流技术》2010,29(7):113-115
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是围绕核心企业,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通过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提出了从信息集成、系统协调和组织联结等三个方面实施供应链一体化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