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发行地方公债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为了暂时性地平衡预算而片面地重视其发行,同样还要非常重视其偿还、监管等,因而要从制度层面对整个地方公债的发行进行规范和完善。本文构建了地方公债的制度框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地方公债制度的措施,以期对地方公债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为应对经济危机,中国政府从2009年发行地方政府公债,先后采用转贷、中央财政代发和地方财政自主发行三种模式,但这些都是在中央政府监管和控制之下的地方债,是中央债的变形。虽然地方政府公债的出现是中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但在这些模式下发行的地方政府公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地方债。要实现地方政府公债长期化、正规化,必须加强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能力建设,编制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只有这样才符合财政体制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3.
建立地方公债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方公债是政府公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逐步推行地方政府公债制度是完善分税制、全面落实地方政府应有财权的客观需要 ,是强化财政职能、缓解各级政府财政困境的必然选择 ,是统一政府债权、强化债务管理、防范政府债务危机的现实要求 ,有限度、有选择地发行地方公债的条件完全具备 ,并对地方政府公债发行的选择性和限定性及可控性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由于我国现阶段政府财力的上移和事权的下移,导致了地方政府财政的收支严重不平衡。再加上地方对于公共产品和基础设施的需求逐渐加大,我国现阶段给予地方政府完全独立举债权的条件还不成熟。因此,除了由国家中央政府以及地方融资平台筹款集资外,地方政府融资的重要途径是举借公债。从时间线上看,我国由国债转贷到中央政府代发地方政府公债再到地方政府自行发行公债,可以说,地方政府的公债融资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的三个时期。从三个时期地方政府公债融资的发展进程来说,国债转贷只是地方政府发放公债的初步探索,而中央政府代发则向地方政府公债发放迈进了一大步,最终形成了由地方政府自行发放公债的融资途径,使得我国现阶段真正实现了独立的地方政府公债融资。从地方政府公债融资的根本目的上看,建立地方政府公债融资途径,可以有效的通过中央政府的监管解决地方政府公共产品资金供应不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地方政府公债融资途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我国现阶段地方政府公债融资现状进行研究,为地方政府相关人员选择公债融资途径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方公债发行的必要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同,现在的问题是:建立一套怎样的体制、机制和法制来保证地方公债能够规范运行,保证公债成为“公利”而不是“公害”  相似文献   

6.
西方主流公债思想演变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其演变历程对我们看待和评价公债有着诸方面的启示。近年来,一些西方主流资本主义国家频发债务危机,警示我们在运用公债工具时,应审时度势,恰当运用,不可发行过度,亦不可因噎废食而不去发行公债,恰当地使用公债工具,对我国经济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峰 《企业导报》2011,(12):16-17
地方投融资平台为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和扩大内需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构建地方融资平台方面也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法律规范和投融资风险约束机制及运作机构不健全等问题,使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出现了很多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公债以其筹资灵活、期限较长、信用良好和筹资成本较低等优点正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发行地方政府公债也显得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赵平 《企业经济》2005,(11):29-30
地方公债是地方政府依据信用原则,吸收社会闲置资金满足地方公共支出需要的一种筹资形式,是国家公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美国地方公债的经验,尽快构建我国地方公债市场,用制度、法规来规范地方公债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一、公债的财政意义与经济意义 从财政角度看,公债是财政收入的补充形式,是弥补赤字、筹集建设资金的有效手段.通过发行性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也是现代国家的普遍做法.当国家财政一时支出大于收入、遇有临时急需时,发行公债比较简捷,可济急需.从长远看,公债还是筹集建设资金的较好形式.政府往往发行长期建设国债投资于一些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见效慢的项目,如能源、交通等重点建设.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产生于1950年发行的“东北生产建设折实公债”,几十年的发展中,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一方面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发债体制建立不够完善,存在一些不足。西方发达国家对地方政府发债极为重视,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较为全面完善的制度体系,在法律保障、财税体制、及全方位监督管理体系等方面给我国地方政府发债体制的完善提供了可借鉴的蓝本。  相似文献   

11.
区域规划是大都市地区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工具。区域规划需要法律、制度化的政治和财政为基础,其制度化程度越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就越高。美国双城地区的大都市理事会,作为有效区域规划机构的典型,其发展证明了州政府是区域规划机构有效运行、大都市区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徐君君 《价值工程》2010,29(14):115-116
区域公共物品是一种特殊的公共物品,不仅具有公共物品的一般属性,还具有其自身特殊属性。正是由于区域公共物品的这些特性,区域内地方政府在供给区域公共物品时容易陷入"囚徒困境",导致区域公共物品供给不足,阻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本文运用博弈分析原理,对区域公共物品供给不足进行了分析,认为区域公共物品供给不足除了区域公共物品的特性以外,政府的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导致区域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重要因素,并就区域公共物品供给不足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公共产品供给的机理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存在着市场失灵,因此需要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同时,由于存在着区域间发展不均衡和地方利益保护,公共产品的供给也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反过来限制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进程。文章研究根据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提出了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的横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以此更好地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Public procurement in industrialized nations accounts for a significant share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 hence it is imperative for loc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utilize this potential. However, previous discussions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small business policy have by and large marginalized public sector procurement. As a contribution to giving greater salience to the linkages between regional development, entrepreneurship and public procurement, this paper presents empirical results of a qualitative study into local government authoriti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In particular, it draws out a range of enablers and barriers for sourcing from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hat were perceived by procurement managers. The focus on public sector procurement furthermore leads to a more systematic theoretical elabor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policy as being based on legal authority or the market or network effects from geographic proximity.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用事业是典型的垄断性产业,通过城市公用事业地域与网络垄断性、外部性、公益与营利双重性分析,论证了政府价格规制之必要。其次分析了以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作为逻辑理论基础的西方国家城市公用事业价格规制,及其逐步形成的公共利益理论、俘获理论、寻租理论以及放松规制乃至取消规制的演化过程。最后深入剖析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存在的规制单一、价格倒逼、补偿缺位,监管虚设等问题,继而提出了强化市场定价、设计经济杠杆、完善社会监督、加强政府监管、构建价格体系等政策建议,以期实现政府规制与市场化融合,提升规制的公平、公正与效能。  相似文献   

16.
邓锋 《城市问题》2012,(8):73-79
公租房小区有三个特征:一是租房者和买房者的混居;二是政府在公租房小区有着相当比重的经济利益;三是居民都是社会的收入中下阶层。公租房小区要避免变成贫民窟,其关键之一是中下阶层的居民能够也愿意参与到小区的治理中来。在此基础上,公租房小区的治理应该强调以小区居民代表为主体组成小区管理委员会,居民代表由居民大会选举产生,买房者的投票权高于租房者,政府代表拥有一定比例的投票权。  相似文献   

17.
吴志军 《企业经济》2012,(6):145-148
本文从公用企业本质要求、城镇化发展需要和社会分工精细化等方面来探寻公用企业进行资本运作的动因。同时,详细研究了目前公用企业的资本运作模式,主要有政府担保的银行贷款、兼并收购、特许经营权和资产证券化模式。最后提出了打破区域限制、加强人才建设、维护公共关系稳定和探索资本运作新模式等策略,以提高公用企业资本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公众环境关注度对绿色金融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众环境关注度对绿色金融发展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传导机制检验表明,公众环境关注度促进政府提高环境规制强度,进而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调节性效应检验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绿色创新水平能够正向调节公众环境关注度对绿色金融的正向影响。异质性检验表明,在中西部地区、教育水平较高、污染排放量较高、环境信息公开的地区,公众环境关注度对绿色金融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必须激发公众对环境的关注,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提升绿色创新水平,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田雪峰  赵文保 《价值工程》2010,29(26):55-57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政府贪污腐败问题也日益突出。公共部门贪污腐败问题的日益严重,与我国公共财务管理不善有着直接关系。改善我国公共财务管理的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加快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现在实行的政府会计体系在会计准则和具体核算等多方面出现了很严重的与现实脱节的状况,存在着大量棘手的问题。我国的公共财务管理与政府会计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以公共财务管理学和政府会计学为基本理论,进行了公共财务与政府会计的理论分析,接着详尽地指出我国公共财务与政府会计的问题,最后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提出了改进公共财务与政府会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公众”内涵辨析与公众满意战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公众满意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唯一价值取向,推进公众满意战略应以“公众”为核心。对于“公众”内涵存在多种理解。本文首先对“顾客”与“公众”;“公众”、“利益相关者”、“受益者”及“受众”;“公众”、“公民”及“市民”等几组概念进行了辨析,并研究了“公众”的分类,进而提出了以“公众”为核心实行公众满意战略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