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客户需求日趋多样化,传统质量成本的理念和管理方式必然让位于基于客户需求的新型质量成本管理模式。新模式以客户需求为关注焦点和决策模型数据源,以Taguchi损失函数、质量功能配置矩阵(QFD)和简单活动分析方法(ABC)等为手段,搭建起“客户需求→质量成本评价→质量改进决策→客户满意度增加”的循环质量成本管理体系。新模式成功定义和量化了无形质量成本,使企业质量改进与顾客满意度、忠诚度紧密结合,为企业宏观战略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2.
现行产品质量改进(即Current Product Improvement Process,以下简称CPIP)是企业对现有的质量水平在得到控制的基础上加以提高,使其达到一个新水平、新高度,从而为本企业及客户提供增值效益的活动。质量改进可以是产品制造成本的降低,可以是零件质量和使用寿命的提高,也可以是售后服务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再简单地追求产品的基本功能,产品质量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当今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市场环境中,高质量的产品是企业竞争的有利条件,而控制成本也是企业长期生存的必要条件。但在我国,质量成本管理思想发展较晚,且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基于目前在中国质量成本管理的现状,找出我国质量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强和产品寿命周期的缩短,对产品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从企业的角度(生产者视角的产品寿命周期成本)采用价值链分析方法和增量成本分析方法讨论产品寿命周期成本与产品价值,以及产品寿命周期内各阶段成本结构的优化问题。将产品价值与产品寿命周期成本进行对比和优化从而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和满足顾客需求提供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林宗纯 《财会月刊》2012,(12):71-73
产品的质量成本由预防、鉴定、内部与外部失败成本四部分组成,但高危产品与非高危产品的最大区别在于成本项目构成比重不同。企业通过产品质量成本的核算,依此进行调整和改进质量作业,提升产品特性和优化质量成本的同时,追求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现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之间、产品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以质优价廉的产品占领市场,成为企业的发展方向。改进质量成本,将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关键作用。因此,只有通过加强质量成本控制和管理,才能有效地降低产品成本。本文主要探究了企业质量成本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6σ质量与"隐蔽工程"的开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σ质量6σ质量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质量特性必须满足顾客的需求;其次,避免缺陷。要使质量特性满足顾客的需求,必须正确定义质量,用量化的语言来描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特性(包括固有特性和赋予特性),充分考虑利益和成本两个方面。在正确定义顾客满意和忠诚的质量的基础上,避免缺陷和风险,使其差错率降为百万分之三点四(图1)。从经济性角度用财务的语言可表明推行6σ管理的重要性(图2)。每个组织都有成本核算。要想改进业绩,不断降低劣质成本占收入的比率,6σ管理就是一个务实、有效的途径。因此,从经济意义上讲,6σ管理对每一个欲改进其业…  相似文献   

8.
对于产品的质量,生产的企业要综合考虑国家对产品质量的规定和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需求以及企业自身生产产品的经济技术的各种因素。在符合国家质量规定的前提下,面对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及生产的成本和利润,不同企业对产品质量的定位也是不同的。生产产品的成本和利润是企业产品质量决策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在许多情况下,往往是根据成本或利润来决策质量以及在既定的质量标准、生产条件下,决策生产成本与使用成本的配置。1、最低寿命周期成本的产品质量寿命周期成本是指产品从研制、生产到使用报  相似文献   

9.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要素之一,改进质量,无论是改进有形产品(实体产品),还是改进无形产品(服务或工作),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质量成本的概念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A,V,Feigenbaum在20世纪50年代最早提出,其第一次将企业中质量预防和鉴定活动的费用与产品质量不合要求所引起的损失一起考虑,并形成质量成本报告,  相似文献   

10.
规制者与被规制者之间的质量博弈过程对产品质量有着重大影响。在整个博弈过程中,企业的目的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政府的目的同样可以理解为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只不过政府的成本收益函数更加复杂,是经济利益(和经济成本)与公众利益(和社会成本)的集合。企业在博弈中的收益主要体现为生产质量不合格商品的预期收益;预期成本主要表现为生产质量不合格产品被发现后的处罚成本和失信成本,它与处罚的力度和被发现的概率相关。只要生产质量不合格产品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企业就有生产的冲动。政府在博弈中的收益主要体现为受贿收入以及政府公信力提升,预期成本表现为质量规制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耗费以及规制失误(渎职)或受贿被查处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信用损失等。  相似文献   

11.
赵建 《价值工程》2011,30(10):113-114
中小型企业财务软件是一种高参与度产品,服务贯穿了产品交付乃至后续使用的所有环节,所针对的用户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结合中小型财务软件服务的特点,分析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让用户满意的服务,为企业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服务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2.
基于顾客价值创新的战略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建华 《价值工程》2005,24(6):41-43
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增加和顾客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竞争战略思维方式已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不适应性。本文从顾客价值创新的角度,在反思传统战略逻辑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战略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3.
可重构产品系统是为了适应市场多样性、定制化的需求和先进制造技术及生产运作模式的需要而产生的,对动态多变的市场需求具有快速响应能力,有利于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获得基于时间和成本的竞争优势。文章在明晰了标准化的实质和可重构产品系统及其可重构产品构成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运用标准化技术实现产品系统的可重构性并对其在可重构系统的核心支持作用展开了相关的研究,从而为有效实施可重构产品系统,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刘献  吴清烈 《价值工程》2009,28(2):90-92
大规模定制作为一种既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又不牺牲企业效益和成本的新的生产方式,已经成为21世纪制造业的主流生产方式。而客户需求信息获取是大规模定制的第一步,是对产品实施大规模定制的重要环节。按照大规模定制的四种不同模式,分别讨论了各种模式下客户需求信息的获取方法。  相似文献   

15.
肖凌卿 《价值工程》2014,(21):187-188
新产品的出现,同时伴随着新标准的编制,企业标准的编制必须要符合产品的实际要求,符合产品特性的要求,对格式的统一、标准的适应性、规范术语的解释、指标的制定、检验方法的确定及可能的发展方向都应建议考虑,这样才能使制定的企业标准有效地对产品从原材料验收、产品指标特性检测、产品验收等方面起到实际的指导与把关作用。  相似文献   

16.
风险导向的企业生态内部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内外连续爆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失控事件,诱发了对重构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迫切要求.为此通过分析国内外企业内部控制发展过程及回顾有关研究文献,在充分考虑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基础上,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根据ERM的要求,引入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构建企业生态内部控制系统的结构框架,并依据系统运行的需要,对各子系统构成进行深入研究,以满足系统自我调节与自我完善功能和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营销文化作为指导企业价值链运行的理念,既起着导入消费文化又起着传播企业文化的作用。随着产品的循环流动,营销文化在涨落作用下呈螺旋式上升。营销文化培育需要企业价值链上各环节的密切配合,以降低企业价值链中的无序状态,促使其向平衡态转化。  相似文献   

18.
整合资源、引进理念 搭建一流航天物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铁 《物流科技》2011,34(12):28-31
现代化企业越来越重视物流管理。国家也设立了物流工程师认证系统。航天生产中军工产品占主导地位,产品研制型号多,批产型号少且生产寿命短,所需物资品种规格多,生产进度急。国内多数外购厂家生产能力低,产品质量不稳定,产品标准混乱。特殊的行业性质、生产特点决定了它的物流管理必定和其他企业不同,利用一切现有资源结合先进的理念、工具,搭建符合航天工业特性的物流系统,精简、高效、大幅度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已经成为航天军工的一项紧急任务。  相似文献   

19.
e时代的学习曲线变革与成本创新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曲线在企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e时代下,学习曲线发生了变化,企业应适应时代的要求,进 行成本创新,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由高增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如何运用合适的绩效管理方法激发全员活力是每一个企业需要探讨、研究的问题。论文通过梳理CF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剖析了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对公司发展的影响。希望通过对CF公司绩效考核体系改革的总体方向、思路及实践运用的探讨,能够让读者对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