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第四大粮食作物和第三大油料作物,大豆产业发展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安全。近年来,跨国粮商的全产业链渗透与控制,以及国内大豆市场供求总量与结构失衡,使我国大豆产业面临发展困境和生存危机。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有效供给,本文以大豆产业为例,提出政府应及时采取有力的破解对策,即制订转基因大豆安全管理政策、充分运用WTO规则加大大豆产业补贴和扶持力度,培育"全能型"的大型粮食企业,建立严格的跨国粮商准入制度,通过国际合作打破跨国粮商对大豆产业的垄断。  相似文献   

2.
曾伟 《经济学家》2023,(3):109-119
我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国际粮食价格对国内粮食市场和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长周期视角,分析了1964—2022年间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的特征和驱动因素。自1960年代以来国际粮食价格大涨共发生6次,分别发生于1972—1974年、1977—1981年、1994—1996年、2006—2008年、2010—2012年、2020—2022年,每次持续时间最短20个月,最长超过44个月。全球粮食价格大幅波动的根源和诱因表明,自然灾害和极端气候、地缘政治和地区冲突、贸易限制和供应链受阻、资本炒作和投机是国际粮食价格波动进而引发粮食危机的重要影响因素。总结这六次价格大幅波动规律,供求失衡是国际粮价波动的客观基础,资本炒作和投机是国际粮价短期急剧波动的重要推力,原油价格通过成本效应和替代效应与粮价共振等成为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的共性特征。为防范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对国内输入性、传导性风险,应立足国内着力夯实粮食供求基本面,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着力解决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加强粮食期现货市场监管预警打击资本炒作和恶意投机,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提高国际粮食供应链韧性。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国情看,农业和粮食贸易生产对世界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粮食产品较低的可贸易度制约了比较优势作用的发挥,在粮食供给具有的波动性的条件下,政府干预应该以粮食安全为导向,在增加国内生产以满足需求的同时,通过进口以弥补国内生产的不足,利用好国内市场以及国际市场提供更高的粮食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4.
郭家虎  崔文娟 《经济论坛》2012,(9):110-111,138
在全球化背景下,外资粮食集团正加紧对于中国粮食产业的渗透。面对粮食安全的新挑战,我们需要树立新的粮食安全观,强调粮食数量、质量、生态和产业安全的多维安全和全粮食供应链安全,注重社会弱势群体的粮食获取能力建设,统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
沈刚 《经济》2012,(12):35-3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下,今年粮食总产量实现"九连增",连续6年超万亿斤,为保证市场供应稳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粮食消费继续增长,小麦、稻谷平衡略余,玉米供求偏紧,大豆和油脂油料对外依存度较大,稳定国内粮油市场压力增大.从我国国情粮情、国际市场粮食供求形势看,保障国内粮食市场供应和粮食安全的形势复杂、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保粮食安全不仅是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基础,而且是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关键。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相互交织,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粮食安全形势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本文在深入剖析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高度对国家粮食安全问题进行了审视,认为:在当前阶段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1)必须坚持国内自给为主、进口调剂为辅的原则,既不能片面强调自给自足,也不能过度依赖国际市场;(2)必须同时发挥好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3)必须继续高度重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4)最为根本的是要改革和完善我国现行土地经营制度,实现土地经营的适度规模化、集约化。文章最后,提出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八项政策建议:(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3)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不断提高种粮比较效益;(4)积极探索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促进粮食主产区经济社会发展;(5)促进粮食产业化发展,降低粮食物流成本;(6)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引导粮食适度规模经营;(7)健全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体系,保持粮食市场的基本稳定;(8)鼓励企业到国外投资建设粮食生产基地,开发利用国外资源,进一步拓展国际粮源。  相似文献   

7.
增强我国粮食安全的综合保障能力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2004年以来我国实现了粮食生产的"九连增",但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呈现新的特征,并面临严峻的挑战,提高国家粮食安全的综合保障能力势在必行。必须从国民经济全局和国家战略高度出发,调整现有工业化、城镇化资源与空间布局战略,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粮食流通能力;提高粮油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建立健全粮食生产科技支撑体系;增强农业抗灾减灾应变能力;加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建设;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出台《粮食法》,依法治粮。  相似文献   

8.
中国粮食进出口的适度规模及合理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宝民 《生产力研究》2012,(2):52-53,101
文章首先明确了适度进出口粮食是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并研究了我国粮食进出口的适度规模与合理结构。经过研究认为我国粮食净进口的理论规模可确定在国内需求量的5%左右,而10%作为粮食净进口率的安全线。从比较优势角度考虑,我国应当适量出口稻谷和玉米,进口小麦,在大量进口国外优质大豆的同时也充分拓展国内非转基因大豆的出口贸易。  相似文献   

9.
由美元贬值引起的农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替代生物能源需求增加、国际投机资本流动等派生因素,对粮食价格的直接、间接推动作用,根据中国粮食现状,现阶段应采取敦促美元升值、提高粮食单产、提高科技对粮食贡献率以及密切关注国内粮食期货价格波动等因素,努力保证中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粮食安全的经济与生态合理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78年开始的农村经济改革改变了我国粮食长期匮乏的局面,并实现了自给有余。但长期追求较高的粮食自给率,又使我国农业资源要素供给从充裕转向短缺,粮食供给从不足转向过剩,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对我国的经济和资源环境状况,固守以粮食大量生产和储备来保证粮食安全的传统观念既不具有经济合理性,也不具有生态安全性。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应立足于提高国内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适当降低粮食自给率,对粮食的生产能力进行储备,利用国际粮食市场调剂余缺,以最低的经济成本、最小的环境代价保证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1.
1978年开始的农村经济改革改变了我国粮食长期匮乏的局面,并实现了自给有余.但长期追求较高的粮食自给率,又使我国农业资源要素供给从充裕转向短缺,粮食供给从不足转向过剩,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对我国的经济和资源环境状况,固守以粮食大量生产和储备来保证粮食安全的传统观念既不具有经济合理性,也不具有生态安全性.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应立足于提高国内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适当降低粮食自给率,对粮食的生产能力进行储备,利用国际粮食市场调剂余缺,以最低的经济成本、最小的环境代价保证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已经进入了高水平粮食安全与高水平农业开放并存的阶段,国际粮食市场已经成为国内粮食供应体系的一部分.随着农业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非必需"进口量的增加冲击了国内粮食供需平衡体系,国际规则约束了国内农业政策的调整空间,国际市场不确定加剧了输入性风险以及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受阻等非传统的挑战.为此,需要确立连接国内外市场的价格,而不完全是供需缺口;高产量不等于高竞争力,粮食增长也不一定提高自给率;粮食安全并不等于绝对的自给自足.需要从粮食安全目标导向转向、农业政策设计转型、风险管控机制构建以及对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体系的参与等方面来提升中国对内、对外粮食安全治理的能力及水平.  相似文献   

13.
粮食安全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来看,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比提高粮食产量更为重要;我国应该适当扩大进口我国不具备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以适度的国际交换来促进我国粮食生产和流通的效率;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是由粮食商品的特殊属性和经济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也是各国粮食流通体制变革的普遍规律;我国应在放开粮食收储市场的同时,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管理和宏观调控,以确保一个拥有13亿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障粮食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粮食生产、流通、消费、调节和政策导向等许多方面,需要统筹兼顾、科学安排。我国要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可持续发展;规范相关政策,建立支持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发展流通,构建高效顺畅的粮食供应体系;合理储备,建立粮食供求平衡调节体系;积极利用国际市场资源,降低粮食安全代价;倡导科学消费,扩大粮食来源。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在中国粮食安全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中国始终面临着较大的粮食需求压力。特别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不仅会对粮食的需求与供给产生重大影响,也会直接威胁中国的粮食安全。目前,中国粮食安全面临以下问题:一是粮食产出不足以满足国内需求;二是粮食生产能力与消费需求区域差别较大;三是中国粮食安全不可能完全依赖国际市场。黑龙江省由于耕地面积、土壤、机械化程度、粮食商品率等多方面的因素具备了粮食生产的优势,在中国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保持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优势,不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外资企业进入国内粮食流通领域的过渡期到2008年已经结束,国内粮食市场逐渐向外资全面开放。在这样背景下,外资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进入我国粮食产业。外资进入对我国粮食安全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文章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是外资为什么进入我国的粮食产业;二是外资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进入我国粮食产业的;三是外资进入我国粮食产业对我国粮食安全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四是面对外资进入,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7.
世界粮价波动带有明显的周期性质,从短期看,国际粮价维持在相对不高的水平上,而全球粮食供求将长期趋紧。世界粮食供求格局对我国影响日趋明显,从中长期分析我国的粮食供求压力较大。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应采取加快农业开放步伐,加强双边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资源等措施并制定正确的农产品国际贸易战略。  相似文献   

18.
该文针对国内大豆产业"外资威胁论"的相关观点,从外资进入对我国大豆产业安全、粮食安全、农民经济利益和消费者福利变化等四个方面展开了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大豆产业危机的本质并不在于外资进入与否,而是大豆与大豆企业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因此,应该抓住外资进入的机遇,积极提高我国大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应注重对食用大豆消费和非转基因大豆的开发和利用,走差异化的道路,以提升国产大豆的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9.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质。本文从研究粮食的本质属性入手,对粮食的弱质特征、市场特征、供求预测、安全预警及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等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及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粮食供求形势处于波动性紧平衡状态。本文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的资源约束、粮食结构矛盾及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并就应对我国现阶段粮食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稳定粮食耕种面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升粮食生产的科技水平;稳定国内粮食供给,开展多元化国际粮食贸易;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减少粮食消费基数;利用非粮食物资源,分化粮食消费需求;完善粮食加工体系,提升粮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