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雁开地产的体制演变,基本就是中国企业体制改革的缩影。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但“一分股、一分权”则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
《新西部(上)》2003,(9):54-55
公司成产于一九八五年,为国家二级房地产开发企业,先后征在1000余亩。建成了崇德坊小区、东八里小区、太白小区、唐园新苑、纬二街小区,太白新苑、唐园新苑、明德怡心居小区等一百余万m^2,10000余套商品住宅和配套设施15万m^2,公司现有员工5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2,资产2.1亿元,年向国家上缴税金1000多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3.
2002年10月,新颁布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首次认可了MBO这一新生的杠杆收购形式,MBO从此在我国迅速盛行起来。作为西方国家实行公营部门私有化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MBO在我国的盛行使一度陷入困境的国有股减持问题看到了新的希望。本文从分析我国国有股减持的现状和存在  相似文献   

4.
所谓股份制是指不同资本所有者以股金的形式共同出资创建企业,自负盈亏、共担风险和按股分红的资本组织形式和运营制度。  相似文献   

5.
MBO的野蛮     
在历史上著名的公司争夺战中,管理层收购被称为是“门里的野蛮人”,而他们往往也是最有实力的一方,但管理层收购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指责。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企业MBO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BO(ManagementBuy-outs),即管理层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MBO属于杠杆收购的一种,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曾盛极一时,它对企业界和金融界影响巨大,引发、带动了并购的高潮。进入90年代,随着垃圾债券市场的萎缩,MBO有所降温,到了90年代末期,管理层扩大持股比例成为一种发展方向,经营权与所有权呈现融合的趋势,MBO重新日趋活跃。一、我国企业MBO的特点我国早在1980年就开始了这方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的论题是时下颇为热门和敏感的管理层收购。笔者在学习了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些著作之后受到了某种启发.提出了MBO是中小国企改革的出路之一这一论点.并通过理论和实证进行论述.提出了我国推进MBO的一些具体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9.
MBO是英文“Management Buy-Outs”的缩写,意为管理层收购,是指企业管理层利用自有或借贷资本收购其所服务企业的股权,使管理层从单纯的企业管理者转变为企业的股东。 在我国,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聚焦于所有权缺位问题。很多人认为,“产权虚位”是制约国企改革的瓶颈。在推行经营者年薪制、员工持股等措施仍不足以解决经营者的激励问题时,有人就瞄上了MBO,认为它可以从根本上实现国  相似文献   

10.
11.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将转变为以宏观调控为主,国有经济必然要进行战略性调整,国有企业将逐步从竞争性行业退出;另一方面,在我国的国有企业中还存在着较严重的产权问题,具体表现为产权结构不合理,委托代理成本高,“内部  相似文献   

12.
MBO进展得如火如荼之时却遭到了财政部的冷遇,国有股和法人股的受让由于没有流通的市场价格显示机制而显得过于简单草率,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又开始讨论;曾被褒扬的所有权、经营权合一带来的对管理层的激励效应似乎并未在收购后很好的体现,反而出现了“一人独大”的股权异状。本文就将对此进行简单的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3.
<正> 整体观察从国内首例MBO-粤美的到最近的胜利股份,MBO在我国已走过了3年的历程,由最初的仅仅由法人股转让发展到后来的国家股转让与法人股转让并举,其实施方式由最初的协议转让法人股发展到更加多元化,其内涵和外延也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和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而变得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14.
15.
MBO即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简称MBO),具体讲就是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股份,从而改变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或控制权结构,进而通过重组目标公司,实现预期收益的并购行为.作为企业并购的一种创新,MBO运用财务杠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值得在中国推荐的企业并购新思路,但在我国现有经济环境下,对MBO存在着种种制约.本文通过对MBO中西方对比分析,阐述我国企业开展MBO的意义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MBO即“管理层收购”,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由于MBO在激励内部人员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被国外企业广泛采用:目前,我国国有中小企业效益不佳,六七万亿国有资产待改造,其中三分之一属于竞争性领域:据此,理论界、实业界和政府管理层都纷纷提出通过管理层收购把国有资本所持股权出售,使国家实现收益最大化,并以此作为国有产权退出和企业改制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较信托的模式更甚,通过委托进行的MB0更是防不胜防毋庸置疑,《暂行规定》是迄今为止对管理层受让企业国有产权行为最为详细和规范的指引。如果严格按照《暂行规定》执行,不仅MBO 的难度大为增加,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杜绝MBO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但是,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市场人士看来,《暂行规定》也存在着一些可供利用的曲径。  相似文献   

18.
MBO的合法性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理论缺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国有企业改制不走资本市场产权多元化的道路,而走企业内部人收购(MBO)的道路,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只能归人民代表大会,非经人民代表大会立法或作出决定,或授权所进行的国企产权改造即MBO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合,击的。激励管理并不是提高企业靖效的惟一办法,如果仅考虑企业的改造,而不考虑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这样的改革是要打问号的。当下我国企业制度理论最大的缺失是缺少职工治理和桑体参与理念,一切改革几乎都是经理人治理式的改革,实践中存在着很多不公平问题。如果要避免走权贵私有化和非民主私有化的道路,在国企产权改制中要平衡好广大职工与经营之间的利益,要在劳动权利保障和民主制度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MBO的理论依据及其制度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华 《山东经济》2005,21(2):58-60
MBO近期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热点话题之一。从已有的文献来看,现有的研究多集中在MBO对推动国企改革的积极作用方面,对MBO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弱点、缺陷关注不足。对此,本文在现代企业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实践中可能存在的经理人能力不足、激励扭曲、道德风险、国有资产流失、与大企业的不相容性等几个关键性问题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对MBO的实施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顾云 《西部论丛》2005,(6):67-68
2005年4月14日,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业内人士认为这份文件既表明了国资委对以往的MBO改制效果的承认,也显示了国资委对未来合法MBO放行的态度。它表明,在历经混乱、治理与争议,2003年3月又被财政部紧急叫停之后,中国的MBO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必将带动中小企业新一轮的管理层对国有企业产权的收购热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