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有这样一则故事: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通医术,到底谁的医术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又问.“可是为什么三个人中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疗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  相似文献   

2.
有一位昆虫学家和他的商人朋友一起在公园里散步、聊天。忽然,他停住了脚步,好想听到了什么。“怎么啦?”他的商人朋友问他。昆虫学家惊喜的叫了起来:“听到了吗?一只蟋蟀的鸣叫,而且绝对是一只上品的大蟋蟀。”商人朋友很费劲的侧着耳朵听了好久,无可奈何的回答:“我什么也没听到!”  相似文献   

3.
商界逸趣     
门店不是“头家”好 朋友要在服装大市场开一个服装精品屋,他准备租下服装市场最东头的三间门面房,他的意思是顾客差不多是从东头来,一来就首先到了他的门店里,自己肯定就能占有服装市场的头等生意。 另一朋友听了他的打算后,摇头说:“一个市场的领头店,其实并没有占上地利啊。”朋友不相信。一个市场的“头家”门店,怎么能占不上市场的地利呢? 那个朋友问他说:“你每次到市场上买东西,是不是见了就买呢?”  相似文献   

4.
朋友的女儿考入北京一所大学,他这个做父亲的自然非常高兴,摆了一桌宴席,请我和几位好友。席间,我们少不了说些祝贺的话,然后,我问他:现在大学谈恋爱比较普遍,你有没有和女儿谈过这个问题?朋友点点头,说:“谈过了,我已经表明我的态度:不鼓励,也不阻止。”“那么……”我又问,“  相似文献   

5.
禅悟管理     
慈尼 《企业家天地》2006,(11):54-55
1、“现在”是唯一的答案。有一位将军,他内心有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一直令他困惑,即:做每件事情的最好时间是什么?与你共事的最重要的人是谁?任何时候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这位将军问遍了帐下的所有文官,但他对所有人的回答都不满意,于是,将军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平民,独自一人登山去寻找一位得道禅师。当将军找到这位禅师的时候,隐者正在茅棚前的菜园里挖地,这个工作对年老的禅师来说显然很吃力。将军说:“我来这儿请你帮忙回答三个问题:做每件事情的最好的时间是什么?与你共事的最重要的人是谁?任何时候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禅…  相似文献   

6.
这12年来,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许多人问我:中国靠什么创造了如此快的增长速度?我说:中国38%的增长来自于乡镇企业。我和我的乡镇企业同行们一直在中国农村的大地上奔跑。  相似文献   

7.
儿子聪明,但有个爱钻牛角尖的毛病.凡事非得寻求标准答案。比如有一次,他在电视上看到,世上没有两件完全相同的东西。儿子不解,就来问我。我说:“任何东西的质与量都不同.比如两只苹果,看起来一般大.实际上重量、质量都不一样。”“老师说过,同类才能相加,爸爸这样说,加法都没法算了。”儿子的思考超出我的想象。  相似文献   

8.
开心加油站     
《全国商情》2013,(10):94-95
学英语一次打车跟司机闲谈说到2008年奥运会,我问师傅当初英语怎么学的,他万分委屈长叹一声:"哎!"我问:"怎么?您是怎么个学法啊,上学习班还是怎么?"他说:"让我们买磁带!这不磁带还在车上呢,我给您听听啊。"  相似文献   

9.
八点三十分,准时到达办公室,我还没来得及开办公室的门,一位约六十来岁的男士气势汹汹地冲进物管前台大厅,大叫着要找物管经理,还未等我接话,管理员郑工跟了上去,亲切的问:“方爹爹,你家又有什么事呀?”看到郑工,方爹爹火气更大了,说:“你两次电话告诉我,说我窗户前的垃圾桶问  相似文献   

10.
有一个德国企业家朋友,对我于西方文化的理解很是吃惊。我反过来将他一军,问他了解多少中国文化,他说知道孔子。我问知道孔子什么。他说“everything should be in its place”。我说你指的是“札”,但只是“札”的一部分,regulation,order,即规则和秩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在律师家里     
《新智慧》2000,(1)
一个卖肉的人怒气冲冲地走进一个律师的家里,对他说:“喂,我问你,如果一只狗在我店里偷了一块肉,它的主人应不应该赔偿?”律师回答:“当然应该。”“那好,”卖肉的高兴地说,“你的狗刚才偷了我一块价值二十法郎的肉。”“好,好”,律师笑着说,“这样,扣除你的肉钱,只要再?..  相似文献   

12.
西方国家流传着一个故事:三个商人死后见上帝时,讨论他们在尘世中的功绩。一个商人说:“尽管我经营的生意接近于倒闭,但我和我的家人并不在意,我们生活得非常快乐。”上帝听罢,给他打了50分。第二个商人说:“我很少有时间和家人呆在起,我只关心我的生意。你看,我死之前,是一个亿万富翁!”上帝听罢默不作声,也给他打了50 分。  相似文献   

13.
美国谈判专家荷伯科恩说过:“现实世界是一张巨大的谈判桌,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谈判家。” 有一位教徒问神父:“我可以在祈祷时抽烟吗?”他的请求遭到神父的严厉斥责。而另一位教徒又去问神父:“我可以在吸烟时祈祷吗?”后一个教徒的请求却得到了允许,悠闲地抽起了烟。这两个教徒发问的目的和内容完全相同,只是谈判语言表达方式不同,但得到的结果却相反。由此来看,表达技巧高明才能赢得期望的谈判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一座破旧的庙里住着两只蜘蛛,一只在屋檐下,一只在佛龛上。一天,旧庙的屋顶塌掉了,幸运的是,两只蜘蛛没有受伤,它们依然在自己的地盘上编织起蜘蛛网,没过几天,佛龛上的蜘蛛发现自己的网总是被搞破。一只小鸟飞过,一阵小风刮起,都会让它忙上半天,它去问屋檐下的蜘蛛:“我们的丝没有区别,工作的地方也没有改变。为什么我的网总是被弄破?而你的网却没事呢?”屋檐下的蜘蛛笑着说:“难道你没有发现我们头上的屋顶已经没有了吗?”  相似文献   

15.
打不过就跑     
曾经问一位企业家朋友,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毫不犹豫地告诉我,第一是坚持,第二是坚持,第三还是坚持。我心里暗笑。没想到朋友又“狗尾续貂”了一句,“第四是放弃”。放弃?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怎么可以轻言放弃?该放弃的时候就要放  相似文献   

16.
有一次,台湾诗人林先生在日本到一家中国人的餐馆,要了一份他感兴趣的汤。入座不久,服务生将一大盆汤放在他面前。他一愣,问服务生:“这么大一盆汤,我能喝得了吗?”服务生理直气壮地回答:“你没有说明是要一小碗呀!”他一时语塞,匆匆喝了几口汤,心里感到不是滋味,便按一大盆汤的价格付了钱后拂袖而去。 后来,他又到一家日本人开的料理店,要了一份同样的汤,出没有说是  相似文献   

17.
《大众商务》2008,(6):1
我参加过一次登山比赛,攀登海拔2300多米的明月山。在登山的队伍中,我发现了一位腿有些残疾的中年男人,想不到他也攀到了峰顶。我问他:“这高山是如何登上来的,刚上山时就不畏惧吗?”他回答说:“我根本没有想过这山的高度,只是想走好脚下的每一步!”他的回答令我茅塞顿开。创艺与登山是何其相似,那些一开始就想赚百万,成为千万、亿万富翁的人,往往会事与愿违,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的人,却在不经意间成了大富翁。  相似文献   

18.
“0”的价值     
会计算完工,乐得一拍桌子:“嘿,增加了9万元!”他拿起笔,在一连串数字后面添上一个“0”。 这个“0”疑惑地问:“我就能表示9万元吗?” “不错!”会计回答说,“你的前面是一个1,4个0,代表1万;添上你,就成了10万——这不是就多出9万!”  相似文献   

19.
“物择良木而栖。”儿子六岁时,不知从谁口中学到了上面这句话,我并不在意。那时候,我就想让他读大学,以完成我未竟的梦。谁知他读六年级时,有一天,老师告诉我,他逃学了。我在电子游戏机旁找到他,我打了他耳光,嘱他争气。他哭着说:“爸爸,这是技术,我将来也要学技术的。”现在回想起来,我一世亦在“择良木”,我自己配良木吗?由于工作忙,对孩子的事管得少。放假后,他和奶奶一起住,帮奶奶卖小人书,摆象棋,售凉水。我以为他考不上初中,没想到他的数学和英语考得很好。读初中时,他迷上了物理、化学。每逢放假,他又到大修厂家电部“瞄手艺”,有时一天只吃两餐饭。我说:“父亲是搞文科的,你如果文科太差,不是背叛爸爸吗?”毕业时,我要他去读普高,他却要去读职高。他坚决地说:“求求您,别浪费您的血汗钱。物择良木而栖,我还是读职业中学电子专业适合。”“职中师资水平和实践场所及管  相似文献   

20.
王芬芬 《现代经济》2006,(12):58-59
家住15层的徐老太又来投诉楼上往下扔东西,她颤颤巍巍,情绪有些激动地说:“这几天我总觉得家里面有臭味,到处找,抬头一看发现厨房玻璃上一层鱼汤,窗台上一堆鱼骨头,现在夏天苍蝇多,简直臭死了,你们帮着怎么解决一下吧。”我问:“您知道是多少层干的吗?”我问这个问题有点打哈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