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对政治经济周期理论进行了全面分析 ,在基本假设和模型结构上进行了拓展 ,特别是定量地分析了政治经济周期模型中的政策有效性和动态非相容性问题 ,并给出了政策动态相容性的基本条件 ,论述了政治经济周期理论对制定当前经济政策具有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从政治经济方法的视角分析英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决策过程中的各项制衡因素,主要包括中央政府、政党、国内利益集团以及外国政府和组织.研究发现,在英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决策过程中,中央政府尤其是内阁的决策目标是决定性的影响因素;政党和国内利益集团的立场和行动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外国政府尤其是美国的态度和立场严重牵制了英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在总结西方政治经济周期理论的内涵和要素的基础上,以其中对政党动机要素的不同假设和不同结论为脉络,分析了该理论不断演进的过程。同时,该理论在解释财政赤字的原因上取得了新进展,本文也分析了这一新进展。最后,对西方政治经济周期理论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7.
8.
本文基于研发与创新形成的技术冲击对经济运行存在的确定性与随机性均衡增长路径,构建了种类扩张内生性增长模型,对我国研发、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研发投入、创新产品种类与产出增长率存在顺周期变动关系;在均衡增长路径上,当研发与创新由市场供求和企业自发决定时,水平型创新将更有利于促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但会加剧宏观经济的潜在波动性,而当研发与创新由外生性政策决定时,水平型创新能够显著增强经济内在稳定性,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有所降低;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已明显不足,需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阶段落实创新驱动战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形成完整的内需体系。在第一阶段,应充分运用政府政策干预优势,加快推动企业研发与创新进程,带动产出和消费增长率快速提升;在第二阶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企业自主实施研发与创新,将政府政策干预重点转向抑制创新市场波动性上,从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出口贸易逐年上涨,我国的国际经济交往也愈加密切,中国已经走向世界,融入到全球化的经济贸易体系。把握住经济发展的周期、国际贸易的周期和贸易政策周期三者的规律,以及三者之间的潜在联系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经济的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10.
11.
文章通过凯恩斯的资本边际效率(MEC)理论探讨了经济危机发生的条件、可能区域以及演进的机理,并对次贷危机进行了实证考察.文章认为,次贷危机是在美国政治周期推动下,制度结构和社会条件变迁改变危机进程所造成的危机叠加.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流动性过剩说、经济结构失衡说、负债消费模式说、国际金融体系说、新自由主义制度说等观点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初叶以来至现在,西方经济周期理论假说已经汗牛充栋;60年代中期以来,东西方学对社会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研究也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但是,中国经济周期研究却远远滞后于国外同类研究。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周期的新特征是:扩张与收缩的比率迅速下降。失业与经济周期的阶段十分密切,解决中国失业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要促成经济的全面回升和扩张。战争导致经济周期变形。它有时固然能带来“战争景气”,但总的说来是给经济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作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国际经济学,忽视了国内政治因素尤其是政治制度在对外经济政策中的重要作用。国际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将政治因素纳入了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从政治与经济相互结合的视角探讨影响对外经济政策的因素。在实行代议民主制的国家,作为政治制度主要行为体的利益集团和左右翼政党的政策偏好,以及不同的民主模式,对贸易政策、汇率政策和资本流动政策的选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新态势与经济增长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第三季度GDP增长率出现了明显的下滑,最近一轮经济周期波动出现了新的态势.随着中国政府最近出台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内需的措施,房地产过度扩张之后遇到的资源和需求约束将不复存在,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增长不会出现大幅波动. 相似文献
15.
16.
政府生命周期模型--对公共政策理论基础的重新阐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财政的视角,在一个契约的框架内通过对穷人、富人以及代理人集团博弈的财政过程的描述建立了政府生命周期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重新阐释,得出了公共政策的实质是权利分配、政府通常偏好短期政策操作、公共政策多是"穷则思变"的结果、权威在公共政策施行中起着独特作用的结论.本模型在还政府行为本来面目的同时,可以扩展到对企业家生命周期和对经济史上制度变迁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兼论现阶段中国经济周期的阶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分析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其实就是判断中国经济目前所处周期的阶段。但是,在实践中要区分周期的四个阶段或转折点,是极其困难的。本文从两个层次考察当前中国经济周期的阶段。首先是缺口理论、总需求-总供给(AS-AS)模型、IS-LM模型这几种工具的综合分析;其次分析GDP增长率、失业率、价格指数这些重要宏观经济变量。这些工具和变量中,最有价值的是产出缺口理论和价格指数。通过对这些工具和变量的分析,本文的最后结论是:当前中国经济确实了明显转机,出现了回升的系列迹象,正在步入复苏阶段,但并示真正稳定走出低谷或萧条。 相似文献
18.
政府分权是实现我国增长的重要制度安排。本文以中央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微观主体分权为逻辑起点,以制度-结构-行为-绩效为分析框架,从激励与约束的视角研究地方政府行为。研究认为,在分权激励下,地方会展开“中国式的政府竞争”,并过多的保护资本,而忽视劳动力、土地、环境等要素的产权。非均衡的产权制度在经济发展前期能够实现公众与地方政府的共容利益。随外在约束条件的不断变化,在原有的激励模式下,“包容性增长”被“排斥性增长”所替代。在缺乏公众的约束下,地方政府带来激励偏差会加大。因此,作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上市公司2002—2007年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公司的盈余波动不仅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且以行业因素和企业成长性为代表的经济周期指标对盈余波动的影响显著;退市监管是公司盈余波动的主要因素之一,经验检验表明,退市监管加剧了公司管理层的盈余管理,从而使得盈余波动性更大,同时盈余波动主要来源于应计项目的波动。 相似文献
20.
The Euro and Internal Economic Policy Coordin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lexander Italianer 《Empirica》1999,26(3):201-216
This paper reviews, mainly from an institutional angle, the objectives, forms, scope, levels, implementation and challenges involved for internal economic policy coordination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euro on 1 January 1999. In particular, it identifies six different aspects of coordination (procedures,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analytical framework, monitoring, policy interactions and joint determination of policies) and analyses the rationale for coordination in eight different policy areas. After presenting some of the challenges lying ahead,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although an appropriate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seems in place, it still has to undergo its baptism of fir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