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枝丫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枝丫生产,是充分利用森林资源的重要环节。伊春林区是我国重点林区之一,每年木材产量在400万立方米左右。据乌伊岭和新青林业局1978至1980年的统计资料计算,每立方米原木产生枝丫材0.5至0.6层积立方米(包括小头直径3厘米以上的小径木、倒木、摔断的梢头等,不包括小枝丫),伊春林区每年应产生枝丫材220万层积立方米。党的三中全会以来,伊春林区的枝丫材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但是,这方面的生产潜力还很大,主要表现为“三低”:一是收集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伊春林区为例,围绕林区生产发展方向,就银行信贷资金投向实行战略转移,支持老林区经济全面发展问题,谈三点意见。一、银行信贷资金投向实行战略转移的迫切性多少年来,林区经济一直处于以木材生产为主的单一经济模式中,不重视其他各业的发展。林区这种单一的经济模式,不仅造成银行信贷资金投向单一,始终以木材生产为主要投放对象,而且给林区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在单一经济思想指导下,木材过量采伐非常严重,采育比例严重失调,可采森林资源急剧下降。伊春林区开发初期,森林总蓄积量4.2亿立方米,到1985年税减到2.2亿立方米,其中,成过熟林蓄积量  相似文献   

3.
一、40年来伊春林区资源掠夺型经营方式必须改变 伊春市自1948年开发建设,40年来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林业施业区面积为405万公顷,开发建设40年来,共为国家生产木材2.04亿立方米,其中商品材1.9亿立方米;更新造林有效保存面积68万公顷;创造工农业总产值295.3亿元;上缴各种资金46亿元(其中上缴利税35亿元),相当于国家同期投入14.1亿元的3.3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相似文献   

4.
运用伊春林区和哈尔滨市实地调研得到的资料和调查问卷数据.从伊春国有林区教育现状入手,分析伊春国有林区教育落后的原因,提出了促进林区教育发展必须改变林区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加强林区教育经费投入,改善教学环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小兴安岭林区,是我国第一个重要的林区,有“林海”、“红松的故乡”之称。1978年统计,这个林区所生产的木材占全国木材总产量的1/10,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1979年11月,我们到伊春林区进行了一个星期的调查,深感这里的森林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森林愈砍愈少,林相愈变愈坏,造成了小兴安岭林海的危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采育比例失调,后果严重伊春林区从1949年到1978年为国家生产木材14,300万立米,消耗蓄积量20,497万立米,  相似文献   

6.
《浙江林业》2005,(11):F0002-F0002
松阳是浙江省重点林区县,据2004年森林资源调查统计,全县活立木蓄各量379.5万立方米,比1999年的284.9万立方米,净增94.6万立方米,增长33.2%。  相似文献   

7.
建国30多年来,国有森工企业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就伊春林区来说,开发以来,为国家提供商品木材1.72亿立方米,营造人工林有效面积51.9万公顷,上缴利税40亿元。然而,一个非同于其它产业的异常现象却使人困惑:森工企业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酿造了自己的贫困境遇,乃至在它的发展史上竟出现了“小老穷”企业,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相似文献   

8.
苏联森林抚育伐始于十一世纪末十二世纪初。当时,抚育伐材在木材产量中比重很小。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平均年抚育伐面积达170多万公颂,生产木材1,600多万立方米。进入六十年代,年抚育伐面积增加到312万多公顷,木材产量增加到2,705万立方米。近年来,苏联每年抚育伐材大约为4,000多万立方米,相当于苏联同期木材产量的10%左右,但集中于集约经营的林区,乌拉尔地区(欧洲部分)的抚育伐材甚至高达3,470多万立方米,约占全国抚育伐材产量的85.9%。  相似文献   

9.
伊春林区纵贯小兴安岭山系,施业区面积341万hm2,其中有林地250万hm2。活立木总蓄积2.4亿m3,森林覆盖率74%。伊春林区自1948年开发建设以来,共为国家生产木材2.2亿m3,累计上缴利税、折旧、育林基金57亿元,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由于长期过量采伐,超负荷承担国家木材生产任务和各项上缴指标,致使伊春林区陷入可采林木资源危机、企业经济严重危困的境地。活立木总蓄积和可采成过熟林蓄积已分别比开发初期减少了46.30和92.8o。。林管局从1989年起出现全行业亏损,到1998年底,累计亏损挂账、潜亏和福利费超支挂账…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目前多种经济成份共存的情况下,民营经济是最有发展潜力和最具活力的。伊春林区多年来一直是国有经济占主导。当前,人们发现发展民营经济在伊春林区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有利的条件。伊春林区发展的目标是:经过5年努力,使非国有经济在全市国民经济中占到70%。  相似文献   

11.
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重点林区之一。经过二十年的开发建设,大兴安岭林区已初步形成一个新的木材生产基地和一个比较完整的林区社会。在边建设、边生产的过程中,共为国家提供商品材3,620万立方米,积累资金5.6亿元。二十年来,共花掉国家投资13.8亿元,森林覆被率下降了11%,可采蓄积减少了1.1亿立方米,而林木生长量为0.8亿立方米,人工造林24万亩,仅占宜林荒山荒地的2.5%,且保存率很低。照此下去,  相似文献   

12.
纵观国内、国外对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研究,大多数都是把焦点集中在区域竞争力单一层面而相对独立于产业集群来进行的,很少有从发展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竞争力这个角度来进行研究和阐述的。因此,应用产业集群以及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相关理论,采取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结合,对于伊春林区关于发展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竞争力主导产业的选择进行深入探讨是必要的。立足于伊春林区的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伊春林区发展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基于层次分析法,通过发展产业集群构建提升区域竞争力选择主导产业的指标体系,确定伊春林区发展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为伊春林区制定和发展产业集群战略提供相关的理论指导和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3.
一、伊春林区交通运输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由于自然条件、被运物性质和经济发展程度的限制,伊春林区的交通运输在当今五种主要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管道)中,除嘉荫沿江的少量水运外,主要采取铁路和公路两种运输方式。目前伊春林区的铁路和公路状况是:铁路线有双丰至乌伊岭、伊春至翠峦、南岔至浩良河3条,总长493公里,其中大部分为单线,通过能力小,年货运量仅270多万吨;公路有哈尔滨至嘉荫、伊春至南岔、伊春至鹤岗3条,总  相似文献   

14.
<正> 一现实与挑战国有林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和西南部,分属黑龙江省林业总局,伊春林管局、黑河林管局等二十一个大局所管辖。经营面积3516.6万公顷,有林地面积2286.5万公顷,森林蓄积量241816万m~3,(八五年统计资料)拥有林业职工95.2万人,是全国最大的林业生产基地。黑龙江林区是我国国有林区的一块绿宝石,开发建设始于本世纪四十年代,时间上具有  相似文献   

15.
伊春林区是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目前已面临木材紧缺、盲目开发生态旅游、多种经营不具规模、林业职工大量富余等经济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不仅直接威胁伊春国有林区持续健康发展,还可能引发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衰退。本文以伊春国有林区开发的历史和现实为依据,提出了建立木材销售联盟、发展特色生态旅游、区域布局多种经营和加大劳务输出等方面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木材综合利用,是当前缓和木材供需矛盾、扭转采育失调、搞活林区经济、扩大知青就业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拟就通化地区木材综合利用、充分利用三种剩余物和发展人造板生产,作一些粗浅探讨。一、森林资源概况:通化地区有林地面积为190万公顷(其中,省属林业局83万公顷,地县林业局、经营局107万公顷),有林地林木蓄积量为2.2亿多立方米(其中,省属林业局为1.29亿多立方米,地县属林业局为9,000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68.2%。近几年来,全区平均每年生产  相似文献   

17.
今年上半年,全国木材供需形势缓和,市场比较活跃。计划外资充沛,进口材到货集中,总的趋势是进大于销,库存量上升,价格稳中有降。下半年以来,木材供需关系开始紧张,主要进口材(北美材)减少,资源趋紧,库存下降,林区“三边”(铁路边、公路边、大河边)存材减少。今年国家统配材计划比去年减少112万立方米。进口材到货预计要减少300万立方米。南方林区福建、江西、四川等省今年采伐量比去年减少110万立方米,全社会木材资源减少了500万立方米。进入  相似文献   

18.
一、“两危”的基本事实金沙江林区是我国重点林区之一。林区于1965年开发建设,先后建立了碧泉、华坪、宁浪、黑白水、巨甸、中甸、云台山、红旗、漾江等9个森工局。形成木材生产能力72万立方米,完成投资1.96亿元,修建林区公路3767公里,完成更新造林144.5万亩,生产商品木材840万立方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伊春林区职工自营经济对林区目前发展的意义和影响,并针对发展现状和特点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0.
伊春国有林林权制度改革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伊春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为研究对象,结合伊春林区实际,论证了“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确保收益权,落实处置权”的林权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分析了“远封近分、三林流转、大力发展民有林”的伊春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模式和民有民营、股份合作经营、国有民营的民有林发展模式的利弊,并就改革坚持的原则、需突破的政策障碍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