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审判方式的深入,证人出庭作证对我国的刑事审判的意义越来越重要.本文根据我国现在证人出庭作证难的现实情况,论证出庭作证的必要性,并分析了造成出庭率低的原因,针对原因,提出了解决证人不出庭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率低是刑事司法实践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既有证人自身原因,也有制度规定的缺失,更有司法实践的不足。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关系到司法公正、审判公信、人权公义。基于此,新刑事诉讼法在修改和完善过程中对这一制度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创立和完善。纵观新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目前我国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可分为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核心制度、保障制度和程序制度。在这些制度中,确立证人强制出庭制度和限定应当出庭证人范围是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题中之义,完  相似文献   

3.
证人证言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重要证据之一。《民事诉讼法》规定,证人必须出庭作证。然而,目前我国的证人出庭率极低,究其原因在于《民事诉讼法》没有确立证人出庭制度,使得司法实践中无章可循。本文通过对造成证人出庭率低这一现象的原因分析,对建立我国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王劲松 《经济师》2011,(10):71-74
证人不出庭作证是我国当前审判实践中十分突出的问题,且在三大诉讼中带有一定的共性,特别是在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率极低,已严重影响庭审质量。证人拒绝出庭作证既有文化心理上的原因,也有诉讼价值层面和制度层面的原因,有社会原因也有证人自身的原因,证人拒绝出庭作证是在中国独特文化背景和司法制度下衍生出来的一种现象。面对我国的现实国情,要解决证人拒绝出庭作证这一问题,必须采用综合治理、多管齐下的方式,才能在一定限度内遏制这一现象,使其不至于影响审判公正。文章试从我国的传统文化、思想道德以及风俗人情等方面另辟蹊径,找出刑事证人拒绝出庭作证的原因,提出一些符合实际的立法建议和司法措施。  相似文献   

5.
周静 《时代经贸》2012,(24):63-63
证人出庭作证是法庭审判的重要环节。证人有出席法庭审理才能将影响证人证言证明力的各种因素予以澄清,诉讼活动才能得以正常进行。然而,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存在着证人出庭率低、证人作证难的普遍现象,影响了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鉴于刑事证人在诉讼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刑事证人出庭作证不仅必要而且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孔志强 《时代经贸》2008,6(19):170-171
证人证言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法定证据形式,而且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0条第1款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但是在司法实践当中,证人出庭作证的现状不容乐观。据统计,在目前法院审结的案件中,约90%的证人没有出庭,只提交书面证言。即使有的案件证人出庭了,也只是个别证人出庭。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使得审判人员无法通过当庭质证判断证言的真伪,查明案件事实,既影响了办案质量,也不利于提高诉讼效率,从而直接影响了民事诉讼的公正和效率,阻碍了各项诉讼原则的贯彻。对此,实务界和理论界给予了高度关注,对其成因做了深刻剖析,总结起来主要有历史文化传统的制约、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和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缺乏对证人的经济补偿和必要办案经费、  相似文献   

7.
在刑事诉讼中,证人证言作为一种经常运用的证据,有其独特的特色和意义.但在实践中,证人不出庭、证人到庭但拒绝作证、证人作伪证的现象却经常发生,证人不出庭作证不利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法院正确查明和认定案件事实,不利于打击犯罪.其中,证人受到打击报复这一现象已严重妨碍了中国的司法公正,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格格不入.所以为响应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也为了查明和认定犯罪事实,完善证人保护制度刻不容缓.本文拟从我国证人保护的必要性、现状、原因及相关对策这几方面来浅谈我国证人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20,(1)
以审判为中心,推进庭审实质化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落实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在推动庭审实质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解决庭审实质化改革进程中刑事证人出庭作证中的问题,对于我国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着重对庭审实质化背景下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推进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证人出庭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缺乏有效的证人保护制度.立法上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实体性和程序性规则,机制上缺乏经济补偿和人身保护等保障.解决证人出庭难问题,要构筑证人保护法律框架,完善证人经济补偿等保障机制,并在制度上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10.
袁群 《经济师》2015,(4):93+95
刑事诉讼证人保护制度的构建是刑事司法制度的重要内容。2013年1月1日实施的《刑事诉讼法》对我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进行了修改,在强制证人出庭、证人出庭范围和证人保护措施等方面有所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刑事证人保护制度存在的不足,但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为了构建适合我国的行之有效的刑事证人保护制度,需要从扩大刑事证人保护的范围、明确刑事证人保护的程序及扩充刑事证人保护制度的措施三个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加强对人权的保障是现代刑事诉讼发展的必然趋势,刑事证人权利保障是诉讼中人权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现行法律缺乏对证人权利保护的有效机制,导致中国刑事诉讼中证人的出庭率极低,严重影响了案件事实的查明,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因此,要化解证人出庭难问题,必须完善对证人权利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经济学中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分析存在于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审判改革后,影响庭审效率的因素。首先,通过阐释刑事诉讼成本收益,刑事庭审成本收益概念及相互关系,使读者有一个大致印象。进而运用经济学领域中的事后信息不对称原理以及克斯定理的引申等,分析影响我国庭审效率的四个因素:证据开示制度缺失的弊端;审前过滤机制的不完善;证人出庭制度因素以及法官、执法人员的素质因素。使读者从经济学角度对这一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提出我国目前刑事诉讼庭审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特殊关系,对劳动争议中证人证言的内容、占有、支配、采集和证人态度、证人举证能力以及证据价值、证据效力等有着重要影响;合理地解决劳动争议中有关利害关系证人证言、证人出庭、书证物证的选择适用、用人单位举证责任及证人证言适用排除等问题,对于劳动争议当事人及司法裁判机关依法辨别、采信、运用和认定证人证言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日常的行政诉讼司法实践中,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的现象甚为少见,普遍情况下造成了百姓"告官不见官"的局面,从而不利于行政争议的实质性解决,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为探究这一问题在我国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的原因,文章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力求找准行政首长出庭应诉难的症结所在,深层次分析出庭难的原因。其次通过进一步阐明出庭应诉的多方面现实意义,显示出其必要性,以期为推进行政首长出庭应诉这一制度的有效实施,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展,必然要求我国在法治的道路上继续前进以保证经济的发展。国家法治要求更完善、完备的司法诉讼制度。仅以当前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看,还有诸多差强人意之处,其中,警察出庭作证的不规范已是路人皆知的事实。规范警察出庭作证制度、强化警察出庭作证的规范化,对于我国法制化进程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夏瑜 《经济研究导刊》2012,(33):263-264
交叉询问是英美法系的重要审判制度和证据规则,有利于发现案件事实,平衡控辩双方诉讼地位。中国刑诉法也有针对交叉询问方面的相关规定。新修改的刑诉法增加了许多关于证人出庭的规定。公诉人需要做好应对工作,以更好地在法庭上指控犯罪。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于1996年正式设立了刑事简易程序。从理论上讲,简易程序可以节约司法资源,加快刑事案件的审结,提高审判效率,从而有效缓解我国司法机关的办案压力。司法实践表明,简易程序的适用在分流案件、减轻司法负荷、提高诉讼效率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因此,将就简易程序中的"公诉人不出庭"现象进行探析,以期有助于该程序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从古代法中的"亲亲相为隐"到近现代法中的亲属拒证权,虽然制度的基本内容未发生重大变化,但其本质已实现了从家庭为本的亲情伦理立法到以人为本的亲属权利立法之实质性转变,而后者对于完善中国的证人制度,有效解决证人在涉及亲属权益的案件中出庭率低、容易作伪证等问题,同时避免诉讼过程中产生新的纠纷,从而维护社会整体环境的和谐稳定,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何双凤 《时代经贸》2007,5(10Z):223-224
警察出庭作证支持公诉,同时接受控辩双方的质询,在诉讼模式、法律文化传统和观念存在差异的不同法系中,对这一问题的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存在较大的不同,因此,对于警察能否出庭作证也有不同的法律规定。由于我国独特的诉讼构造模式,对警察出庭作证问题上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郭莹 《新经济》2014,(14):71-71
我国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设立确有必要。污点证人作证豁免本质上是司法交易,我国刑诉法对其没有设立任何相关规定,但是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的地位日益显著。本文审视该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构建该制度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