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为促进科技创新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并取得了相应成效,但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其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地位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科技创新涉及诸多方面,如科技管理体制、财政税收制度、金融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其中,财税政策由于具有引导性、规范性、程序性等特点,是一国促进科技自主创新有效的政策选择,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鉴于此,从财税政策的角度就如何促进我国科技创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探讨科技协同创新理念;认为推进科技协同创新的关键是协同创新模式;提高科技协同创新效益是协同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6~2017年全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为依据, 运用面板门槛模型, 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环境规制与科技创新协同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环境规制与科技创新的联合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着基于科技创新水平的双门槛效应, 只有当科技创新水平跨越相应的门槛值后,环境规制与科技创新共同作用于产业升级的正向效应才得以发挥。要加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亟需理顺环境规制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推进两者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企业竞争的成败在于企业科技创新是否有效,一个企业竞争力增强的过程,实质上是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的过程,企业在国内、国际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取胜,相当程度上是凭借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经济实力米决定的。近年来,瓦轴集剧公司坚持走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建立激励员工参与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与制度保障机制,创造了良好的企业科技创新氛围,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条件,用知识产权打造民族品牌。  相似文献   

5.
2012年8月27日,由吉林大学中国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研究中心、吉林省科技厅、吉林大学管理学院等单位与我刊联合主办的"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研讨会"在长春举行。会议围绕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新兴产业与创新集群展开研讨。为了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讲话精神,探索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的路径,我刊开辟了"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笔谈,邀请了中国工程院李京文院士、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柳卸林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雷家骕教授、林苞博士,针对我国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的新问题和新形势进行集中讨论。  相似文献   

6.
8月27日,为了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讲话精神,探索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的路径,由吉林大学中国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研究中心、吉林省科技厅、吉林大学管理学院等单位与我刊联合主办的"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研讨会在长春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为"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围绕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新兴产业与创新集群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7.
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数字经济背景下科技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复合系统协同创新的机制,构建了协同视角下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我国2011~2020年相关数据,利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测度了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水平,并对我国不同区域的协同创新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上升,但总体水平相对较低,各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东部地区水平最高,中部和西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最差。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提升我国数字经济背景下区域协同创新协同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制度建设、创新技术管理手段、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详细说明了技术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生产实践证明,它在助推安全生产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做好矿井技术管理,实现矿井安全和生产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9.
产业技术水平决定了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竞争能力.科技创新引领着产业的发展方向,作用越来越显著.为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产业升级,必须加强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系统配套.本文通过对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内容、功能及工具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了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科技政策与产品政策配套的推测.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深化航天科技院所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科学的科研院所管理制度。论述了科学的科研院所制度的特征、衡量标准,以及建立航天科研院所制度的八条途径:①观念创新;②制度创新;③结构创新;④体制创新;⑤机制创新;⑥科技创新;⑦管理创新;⑧条件创新。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区分科技支出、采购、投资3项创新政策,并考虑创新异质性,利用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创新效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科技支出、采购、投资3项科技创新政策的创新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另外,部分效应也有区域一致性。这表明,政府应采用结构化的政策工具支持不同区域创新,同时倡导适度化的创新政策,控制同一区域创新支持规模。  相似文献   

12.
创新资源是支撑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创新资源协同主体的行为对创新资源协同起到重要作用,在对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机构之间的关系和协同方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作为博弈主体在有无其他协同主体作用情况下的动态演化过程,并找出在各个主体参与下影响两方长期协同稳定的因素,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运用熵理论与耗散结构对黑龙江省煤炭行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进行协同研究,构建相应的模型,为后期的实证研究打好基础。目的是促进黑龙江省煤炭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协同建设部署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14.
制度环境、技术复杂度与空间溢出的产业间非均衡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度环境作为约束区际互动的因素对于经济空间关联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系统地构建了空间溢出影响产业演化的路径体系,探索制度环境导致空间溢出产业间非均衡性的作用机制,以剖析制度影响区际经济关联的微观基础。基于中国地级地区4位数制造业的实证研究表明,地区间会通过“水平关联”“技术关联”与“投入产出关联”三条路径实现空间溢出,但受到制度环境的调节,较差的制度环境会削弱溢出效应。制度环境通过信任机制影响区际互动,对于不同溢出路径具有差异性的调节作用。技术关联和投入产出关联溢出依赖于企业间的密切互动,显著受到制度环境的调节;水平关联溢出并不一定依赖于企业间互动,受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较弱。高技术复杂度产业的发展更加依赖于具有密切技术相关性和投入产出关系的企业间协同机制,因而要求优越的制度环境支持,由此,在制度环境影响下,空间溢出在不同技术复杂度的产业间表现出非均衡性。本文结论暗含“产业促进政策悖论”:致力于促进本地发展的政策很可能因为扭曲制度环境反而成为制约发展的因素。中国推进转型发展与区域协同创新需要降低区际经济互动的交易成本,设计和建设规则透明、信息畅通、政策公平的正式制度是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制造业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和制度创新3个要素的创新成果进行研究,通过 VAR 模型(自回归模型)分析制造业中创新要素的协同度,使用 DEA-BCC模型对比分析 3 种创新要素各自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促进效率。研究发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和制度创新各自都对制造业创新和发展具有较高的促进效率,同时三者之间存在互相带动效应,因此通过促进制造业创新要素协同发展可以有效推动产业升级。本文基于品牌竞争力视角下制造业创新要素协同创新内涵和机理,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政策规划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的煤炭供应链具有更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更坚实的煤炭产业基础支撑、可持续的绿色发展能力、更加数字化智能化和较高的韧性5个特征。基于我国煤炭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的基础和挑战,总结出坚持独立自主科技创新、促进煤炭供应链协同发展、加快煤炭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完善煤炭产业科技创新组织体系的总体思路。利用工业互联网助力提升煤炭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建设煤炭储备基地增强供应链韧性,积极探索“低排放”、“零排放”新型煤炭产业。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创新型企业建设步伐,逐步构建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文化创新协同发展的创新体系,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有效支撑项目履约和新兴业务市场开拓。立足高起点定位实现坚实起步谱新篇公司为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发挥集团海外研发机构创新政策先试先行  相似文献   

18.
大型企业集团科技创新体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 ,人类已开始进入以知识 (智力 )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和使用为重要因素的崭新时期 ,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而科技创新是科技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实力竞争的关键 ,也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尤其是国有特大型现代企业集团 ,是知识经济的挑战者和主力军 ,必须注意和加强科技创新工作 ,必须建立与企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现代企业集团的科技创新体制。科技创新体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企业在市场中处于竞争优势的关键环节所在。一、建立集团公司科技创新的管理体系1.建立决策与管理系…  相似文献   

19.
各相关单位:十二五时期是中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阶段,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为了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十二五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十二五开局做好服务,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吉林大学中国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研究中心与《工业技术经济》杂志社拟于2011年8月20日~8月21日在吉林省吉林市举办科技创新与工业技术经济发展研  相似文献   

20.
长江流域板块结构分异的制度成因与区域空间结构的重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长江流域区域板块结构的形成与分异是各地区不同程度的市场化进程对区域空间结构产生非对称影响的结果。并论证了制度的创新与协调将有助于区域板块常规动力的耦合与外生动力的内在化。为促使长江流域区域的板块融合,应结合不同层次城市区域的空间结构特征和重组驱动力.制定与技术变革和全球化现实背景相适应的、以产业空间与城市空间相协同为目标、以区域治理体制为保障的空间结构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