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婺源县盛产绿茶,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5.8万亩,1987年茶叶产量达9.5万担,比1986增长9.3%。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实现茶农增益、财政增收、外汇增加、企业增利四个同步增长。1987年毛茶总收入达到了2536.5万元,比上年增长19.8%,全县农业人平增收30元;提供税收570万元,比上年增长29.5%;创汇1000万美元。198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中毛茶产值占20.8%,税收总额中茶叶税收占28.5%,外贸出口总额中茶叶创汇额占90%以上,可见茶叶在我县老区经济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非抓紧抓好不可。  相似文献   

2.
上犹县是江西省重点产茶县之一,全县现有茶园面积3万亩,其中已投产茶园近2万亩,国营专业茶场12个,乡村办集体茶场96个,有茶叶加工厂44个,其中年产3000担的加工厂1个。1998年,全县茶叶总产突破1万担,茶叶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26%。我县...  相似文献   

3.
一、铜鼓县茶叶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目前,江西铜鼓共有茶叶加工企业8个,茶园总面积8149.1亩,其中:老茶园6453.1亩,新茶园1696亩,建立重点茶叶示范村5个(茶园面积达1092亩)。2007年全县生产各类茶叶10万公斤,平均亩产量15.5公斤,亩产值1240元,总产值800万元。  相似文献   

4.
上犹县是全省老区重点县,又是全国贫困开发县,在老建扶贫工作中,我们注重抓了投资少、见效快、好管理、收益大的茶叶生产项目。两年来,扶持专项贴息贷款61万元发展新茶园;24.3万元改造低产茶园;50万元建造一座年产2000担茶叶的精制厂。现在全县已发展茶园12700亩,今年茶叶总产4150担,比去年增产750担,增长22%。全县人均纯收入由去年的267元上升到今年的310元,有13931户特困户解决了温饱,占全县特困户总数的94%,有1300户特困户  相似文献   

5.
茶叶兴,婺源兴。茶叶在婺源的经济地位举足轻重。茶叶税收占全县财政1/3,年出口创汇1200万美元。现有茶园16.5万亩,年产茶叶11万担,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婺绿的天然品质,婺绿被誉为“中国绿茶品质之最优者”。多年来,上海外贸、省外贸总将婺绿拼配其他绿茶出口,婺源也向以此饮誉天下的“绿色使者”自豪自喜。随着茶叶市场全面放开,各地名优茶脱颖而出,婺绿之影响相形见绌,“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优越地位  相似文献   

6.
经济发展速度不快,步子不稳,效益不高,这是婺源县财政收入的主要制约因素。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方面:1、受茶叶市场疲软影响,支柱财源锐减。婺源茶叶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其产值占全县四分之一,税收占三分之一,重点茶区占二分之一。八十年代,全县共生产毛茶83.3万担,加工精茶78.3万担,实现产值1.9亿元,提供税收4772万元,创汇5858万元,贡献是突出  相似文献   

7.
杨华 《发展》2014,(7):61-61
正一、发展现状(一)产业基地已具规模,果业发展形成气候。至2013年,全县果树经济林面积达到91.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2.4%,户均9.6亩,人均2亩,挂果果园达到45万亩。建成了10个果园化乡(镇)和60个果品专业村,形成了以李店河流域10万亩苹果出口创汇基地、葫芦河流域10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区和312国道沿线绿色早酥梨产业带为主的"三大基地",规模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8.
一、铜鼓县茶叶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目前,江西铜鼓共有茶叶加工企业8个,茶园总面积8149.1亩,其中:老茶园6453.1亩,新茶园1696亩,建立重点茶叶示范村5个(茶园面积达1092亩).2007年全县生产各类茶叶10万公斤,平均亩产量15.5公斤,亩产值1240元,总产值800万元.  相似文献   

9.
《湖北经济管理》2014,(11):F0002-F0002
咸丰是“全国有机农业基地(茶叶)示范县”,全县生态农业面积达到32万亩,为生态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县域经济要积极应对“入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有望近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安化作为一个资源大县,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应如何面对“入世”呢?一、分析机遇,坚定“入世”后发展县域经济的信心我们首先要根据县域经济的特点,找出入世后给本地各行各业带来的机遇,从而坚定发展县域经济的信心。1.可以充分发挥农业的资源优势。安化22.8万亩水面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42.7万千瓦,可放养水面15万亩,45万亩草地,理论载畜量可达250万头(只),茶园10多万亩,可产各类茶叶15万多担,还有木本药材12万亩,水果14万亩。这些资源都可转化为经济优势。特别是全县有林地面积达600万亩,…  相似文献   

11.
曾楚 《老区建设》2012,(11):50-52
旺苍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米仓山南麓,境内最高海拔2281米,最低海拔380米,土质良好,雨量充足,无重污染源,有机农产品发展优势得天独厚。目前,全县有茶叶15万亩、干果22万亩、水果4万亩、猕猴桃3000亩,年产干茶2500吨、核桃6000吨、森林蔬菜370吨,农业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乐安县水利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全县建成969座水库,总库容量9876.3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由1950年的2000多亩增到现在的24万多亩。水利工程达到了三十年一遇洪水标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临沭柳编历史悠久,早于唐朝贞观年间,以柳命名的临沭“柳庄村”,就以传统手工艺将沭河岸边的“杞柳”编织成箱、囤、斗、升等产品使用。临沭柳编产业化发展也经历了60年,1953年始建县条编厂,1973年柳编产品纳入国家出口计划,填补了国内出口柳制品空白,现已形成完善的杞柳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化体系。临沐现有杞柳种植面积10万亩,编织户5万多户,柳编产业从业人员10万人,占全县从业人员的30%,柳编花色品种达到2万种以上,全县柳编加工企业达到150家,产品出口东南亚、日本和欧美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1.5亿美元,占全国柳编出口总值的25%,临沭成为全国最大的柳编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14.
位于鄂西南边陲的来凤县,是湖北省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1984年6月,县政府支持县特产局成立了以柑桔、茶叶、桑茧、杨梅为主的经济作物种苗技术服务公司,并在公司下设九个区、镇服务站。四年来,这家公司先后从银行、财政贷特产基地建设开发资金451万元,支持全县3万贫困户从事绿色革命,兴办“无烟工厂”。据统计,该公司已支持全县贫困户建成特产商品基地57645亩,其  相似文献   

15.
武宣农产品加工业现状 武宣县地处广西大瑶山南麓,属江南鱼米之乡,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打下了良好基础。境内丘陵盛产双髻龙茶及晚熟龙眼、荔枝、大果枇杷、牛心柿、胭脂李、反季节蔬菜等果蔬产品。沿黔江一带产优质谷、蔗糖、奶水牛,是国家糖料生产和优质谷生产基地,也是中央肉活畜储备基地和全国农业标准示范县。近年来全县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了农作物良种普及率,名、特、优农产品逐年增加。2004年全县甘蔗种植面积29万亩,进厂原料蔗149万吨;实现产值3,6亿元。优质木薯7万亩,优质谷26万亩,优质茶叶8500亩。食用菌140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16.
广丰县人多田少,劳力剩余成为最突出的矛盾。全县有29万劳力,而耕地面积有30多万亩,人平只有0.5亩左右。农业劳力按5亩需要1个劳力计算,只需6万多人。也就是说,全县尚有20多万剩余劳力。如何对待这一严峻事实?我们县委认为不能把剩余劳力当“包袱”,而要变剩余劳力为“财富”,让剩余劳力在发展商品经济的舞台上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英山县围绕茶叶、蚕桑、药材、板栗等本地特色产业做文章,坚持打“资源牌”,唱“特色戏”,目前全县人均多种经营产业基地达到1.5亩,农民收入五成以上来自特色产业。英山县河南畈村通过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建成全县第一个茶叶专业村,实现了户均2亩茶、亩均收入过5000元目标。在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县委县政府鼓励多层次多成分多形式发展,打破“门户之见”,谁有能力谁牵头,谁当龙头扶持谁,并从资金政策上大力支持。目前,全县已先后扶持起“绿屏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等78个龙头企业,形成“公司 基地 农户”模式,带动了农民增收。其中,引进…  相似文献   

18.
云南云龙县借林改做活山林文章,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目前,全县的核桃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7万亩(1亩=1/15ha),人均达2.8亩,其中挂果的15万亩左右,产量达1.7万吨,为全县山区农民带来了1.8亿元的收入,仅此一项该县农民人均收入达700多元。  相似文献   

19.
李琳 《北方经济》2009,(19):35-37
福建省福安市地处闽东.近年来随着临海工业的发展.逐步发展成为福建第一大民营船泊修造基地,已具备5万吨的远洋货轮修造能力.500多家规模以上电机企业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底船舶和电机总产值达200多亿。同时,福安农业又占较大比例,是全国葡萄协会名命的南方葡萄之乡,种植葡萄4万多亩;国家林业部命名的中国茶叶之乡,共有茶园30多万亩。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清流县引进台资农业企业,对本县农业青龙果蔬有限公司成功引进、种植台湾蜜雪梨,带动全县优质茶果产业的快速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目前全县已种植蜜雪梨1000多公顷,引种了四季春、金萱、软枝乌龙等台湾优良品种茶叶,聘请台湾制茶专家进行技术指导,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台湾制茶设备和工艺,制作的茶叶获得第一、二届‘诲峡两岸茶化交流暨茶王邀请赛”铜奖和银奖。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已批办台资农业企业17家,总投资687.10万美元.实际利用台资525万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