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浅析中日双边贸易现状及未来走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瑾 《经济师》2010,(8):102-104
文章立足于现实的中日双边贸易情况,通过对中日经贸关系现状的分析,从贸易量和产品结构两个角度总结了中日双边贸易在现阶段的特点。继而分析了中日贸易中存在的贸易摩擦等问题。利用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论证了中日经贸持续发展的现实基础,提出了中日扩大双边贸易增长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赵多平  孙根年  马丽君  王洁洁 《经济地理》2011,31(10):1733-1739
以中国满洲里市为例,选取该市1993-2009年对俄出入境旅游和边贸进出口的相关统计数据。从两个断面4组指标的对应关系入手,分析了中俄出入境旅游对双边贸易的促进作用,结果发现:满洲里虽为中俄间最大陆路口岸城市,但与国与国宏观对接关系相比,其对俄出入境旅游与边贸进出口互动关系的弹性和波动性较大,但该市与俄出入境游客量的增长和进出口贸易增长具有明显的时间同步性和相关性,可以建立反映出入境对进口、出口及进出口贸易的6个推拉关系模型;从两个截面对比分析来看,出入境旅游对进口贸易带动作用均大于出口贸易;1993年来满洲里与俄入境旅游比与边境贸易依存度总体上同升同降趋势关系明显,但受到各种干扰因素影响表现出了阶段性的波动。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日贸易是关乎亚洲乃至世界经贸格局和未来趋势的关键,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中日汇率变动对各自贸易状况的影响,揭示了两者动态关联性中更深层次的现实,这对指导我国相关贸易政策的制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外居民旅游需求对中国入境旅游贸易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福义  生延超 《现代财经》2007,27(1):77-80,F0003
中国入境旅游的快速发展除了国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外,还得益于世界各国来华旅游消费倾向的提高,而旅游消费倾向则主要是各国人均收入增长的结果。鉴于各国人均收入的变化,应对中国入境旅游贸易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拓展中国入境旅游贸易提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魏琦 《生产力研究》2005,(11):110-111
本文对中日贸易统计差额进行了分析,中国已经由顺差转为逆差,并分析了中日贸易差额的改变对中韩贸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日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绍博 《经济论坛》2014,(4):167-168
中国和日本互为亚洲地区重要的贸易伙伴,中日贸易的良好发展对两国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线性回归的方法研究了中日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证明中日贸易规模的扩大对中国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文章最后提出了发展中日贸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季风 《经济》2013,(5):70-72
自日本政府宣布钓鱼岛"国有化"以来,中日关系一改过去的"政冷经热"的格局,走向"政冷经凉"的局面。2012年以来,由于受国际经济环境恶化的影响,中日经贸合作本来就出现了下滑趋势,再加上钓鱼岛争端的影响,这无异于雪上加霜。据中国海关统计,2012年中日贸易总额3294.5亿美元,同比减少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日本作为中国第三大的贸易伙伴,中日经贸关系一直备受人们关注。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里氏9.0级大地震并引发了海啸和核电站泄漏的危机给日本国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次大灾难也对作为日本的近邻和第一大贸易伙伴的中国,特别是中日经贸关系产生了各种影响。本文从多角度详细分析此次日本的灾难,并挖屈其给我国带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9.
日本产业政策的演进与中日贸易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政策演进和贸易发展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近年来中日贸易得到了迅猛发展 ,其中产业因素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从研究日本产业政策演进入手 ,利用实证数据 ,揭示出日本产业政策对贸易发展的决定性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日本产业政策和中日贸易发展前景做出预测 ,并提出新世纪发展中日贸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利用协整方法,分别对我国茶叶对日出口额、出口量和贸易顺差,与我国茶叶发明专利、实外专利(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专利之和)和学术文献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对我国茶叶对日出口贸易都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且实外专利在当年发挥的作用最大。而发明专利由于其技术含量较高、技术外溢较难等原因在滞后6年时,其影响作用才超过实外专利和学术文献。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茶叶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的发展方向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来国内城市旅游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城市旅游的高速发展使其相关研究日益增多,已形成旅游研究的热点.通过对在中国期刊网上检索到的329篇(1998-2007年)核心期刊论文的分析,发现十年来城市旅游研究文献快速增长,但这些成果很难被纳入一个完整的系统;理论研究有所进展,但仍然为薄弱环节;多数成果为宏观和中观研究,微观研究明显不足;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城市旅游开发、资源利用、旅游形象研究等早、中期发展领域,而对城市旅游的影响等后期发展问题研究较少.最后提出了今后该学科发展的一些趋势.  相似文献   

12.
旅游产业融合路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新型业态,当前各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主要通过资源融合、技术融合、市场融合和功能融合四条路径。在纷繁复杂的旅游产业融合实践中,有效探寻旅游产业融合路径,需遵循摸清市场、找准"融点"、善于创新三个步骤。  相似文献   

13.
民族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丁健  彭华 《经济地理》2002,22(1):101-10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少数民族55个,而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如何开发利用好这些民族文化资源来发展旅游活动,是关系是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旅游业有地吸引力、有无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影响民族旅游开发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这些因素是民族特色与民族知名度、交通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市场、旅游地民族感知形象、有无著名风景点或风景区、空间集聚与竞争、决策者行为、当地居民态度。  相似文献   

14.
浅析大连城市旅游的发展空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韩春阳  刘仁志 《经济地理》2001,21(3):376-379
本文从城市旅游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大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从城市、旅游与城市旅游之间的关系的角度,指出发展城市旅游是解决大连旅游业现实问题与大连城市发展原则和发展战略相协调、同时顺应国内外旅游业发展趋势的可能与必然的选择;在此基础之上,对大连城市旅游的整体形象进行了定位,并具体阐述了大连城市旅游的重点发展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部地区旅游规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区域规模差异的相关指标和城市地理学中的首位分布理论,研究1997—2008年间西部地区各省市区入境和国内旅游规模差异与分布规律。研究发现:①西部地区12省市区旅游业发展不平衡且其不平衡格局相对稳定;②入境旅游规模首位分布特征不明显,国内旅游规模首位分布特征显著;③四川省、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是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势头最好的省份,内蒙古自治区是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后起之秀,陕西省旅游强省地位式微,重庆市的旅游地位与其直辖市的城市地位不相匹配。最后提出三点启示,对制定"西部大旅游圈"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来广东省旅游客流变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城市潜在出游力作为衡量旅游输出地的指标,利用城市旅游收入作为衡量旅游接待地的指标,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等方法对两个指标进行位序分析可以发现省域层面的旅游客流变动规律。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1999年和2008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研究发现:①广东省域内存在明显的旅游输出地与接待地趋同现象。②根据旅游客流的演变,各地级市可分为输出趋向型、输入趋向型和变动稳定型三种类型。③旅游客流流量的大小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发达地区是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  相似文献   

17.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当前国际贸易领域一项重要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于进出口国的效应分析,可以将其分为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两个方面:在短期内技术性贸易壁垒确实能够增加进口国的福利,而如果进口国旨在用这一措施保护国内产业,则长期来看福利效益将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余意峰 《经济地理》2008,28(3):519-522
我国社区主导型乡村旅游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却已经显现出旅游市场的无序竞争和公共资源过度利用及破坏等公地悲剧问题。文章运用博弈论方法分析,认为这些问题是村民与村民之间以及村民与游客之间基于个人理性的相互博弈的结果。从长期来看,集体理性更符合村民长期利益最大化的心理需求,社区村民的博弈具有从个人理性向集体理性转变的机制和驱动力。为了避免和缓解公地悲剧的发生,缩短从个人理性到集体理性转变的时间距离,必须依赖于外部力量的引导以及合理的制度安排,文章提出了相应制度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大区域尺度的大众交通旅游职能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汪宇明  赵中华 《经济地理》2007,27(2):332-335
随着中国区域旅游深度发展、无障碍旅游区建设和人口跨区域流动量的增长,大众交通的旅游化以及旅游职能效应发挥程度的测度问题引人关注。从旅游发展与大众交通的复杂依存关系来看,旅游交通的实质是大众交通的衍生和发展,是大众交通适应旅游发展需求的产业延伸。旅游职能效应测度分析表明,中国大众交通的旅游职能效应在逐年提高,呈现出较大的区域不平衡性。其区域差异是中国各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条件、竞争型旅游资源的吸引强度、旅客交通流量、专业旅游交通发展等相关因素综合影响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