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梁坤乾 《魅力中国》2010,(34):236-236
本文通过王国维《人间词话》,提出所有立大志、成大事、做大学问真学问的人必经的、不可逾越、不可跨越的三个阶段。同时告诉我们“人贵有志”、“志贵有恒”,干事业,做学问要“立常志”而不要“常立志”等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2.
熊金华 《魅力中国》2012,(32):14-14
王国维是近代著名学者,中国文学和美学理论的集大成者。王国维在其《人问词话》中提出了“意境说”,并形成了新的意境理论体系,对我国文学理论的构建和完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就王国维的“意境说”的本源进行了探讨,并对其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点评。  相似文献   

3.
每一个民族的室内设计都因其个性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风格特征,它以不同的造型,图案及色彩等,表现着不同民族的精神风貌和个性特征。本文通过研究蒙古族传统室内的基本形态,从而对蒙古族传统室内设计风格特征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认为蒙古族传统室内设计风格与游牧民族生活方式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4.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能歌善舞的民族。受草原文化的影响,舞蹈风格彪悍矫健。传统的舞蹈有:马刀舞、鄂尔多斯、筷子、安代、盅碗舞等。这些舞蹈节奏欢快、舞步轻捷,表现出了蒙古族劳动人民纯朴、热情的健康气质。建国后蒙古族舞蹈涌现出很多优秀的作品,舞蹈风格从朴素的捕捉舞蹈形象到编创者个性的升华,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5.
张小荣 《魅力中国》2014,(27):92-92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她有着绵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在漫长历史进程中,春节成为我国多民族的重要节日。商朝建立,商王钦定以《夏历》十二月初一日为“春节”,名为“元朔”起,一年一度的春节在中国的沃土上陪伴着中华民族走过了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在传承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地域性、民族性的特征。内蒙古自治区是蒙古族聚居的地方。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蒙古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这使得蒙古族的民俗文化有别于农耕文化的其他民族,有着自己独特而又鲜明的特点。本文通过田野调查,更具体的叙述兴安盟东部德伯斯镇--这个游牧民族文化浓郁的地方的春节习俗,力求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内涵及多民族国家中蒙古族民俗文化所体现出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现代社会日益增长的多元文化组织和结构,带来了诸多的议题和挑战,例如在种族和民族上占少数的群体,越来越要求社会对其自身的文化身份加以承认和支持.蒙古族公众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科学文化观,例如传统蒙医,挖掘和发展少数民族公众的科学文化观念,需要破除传统的二元科学知识观念,以建构主义的视角,探讨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大段评述南唐后主李煜词作,不惜笔墨的赞誉李煜,甚至有些学者认为到了过誉的程度。我们可以从王国维的身世背景、学术文化、他的词学思想主张以及李煜词的艺术手法入手来探析其中原因。  相似文献   

8.
对那达慕文化资源振兴与开发应特别注意从表层文化与深层文化两方面去挖掘蒙古族那达慕文化资源,既需要积极抢救即将消失的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也需要努力创新开发民族文化资源,从而实现那达慕文化与社会经济之间、那达慕文化内部传统与现代文化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9.
都日娜 《魅力中国》2010,(7X):27-27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代封建王朝,因此它在民族政策方面,接受和吸收了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北方民族的很多经验和教训的同时创新了很多治理民族的一些政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娜日松 《北方经济》2009,(18):31-32
蒙古族是生活在北方草原的少数民族。由于生活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等不同,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饮食文化。本文主要对蒙餐业进行界定、探讨蒙餐业与蒙古族饮食文化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蒙餐的特点及优势。  相似文献   

11.
王萌 《新西部(上)》2009,(12):157-158
本文通过分析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认为王国维对李煜有着特殊的偏爱,将其置于一个很高的地位,这其实是一种过高的评价。究其原因,不仅因为李煜的忧郁气质和人生经历恰巧暗合了王国维自身忧郁悲观的性情,从而引起王内心深处的某些共鸣,还因为李煜之词有他独特的魅力,有着“真”性情的抒发和“真”感情的流露。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采用以商品为起点,依次论述货币、资本、剩余价值、利润、利息、地租等经济范畴的方法,分析了当时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国经济史研究中曾有人用这种方法,分析中国近代经济。对此当时就有人提出疑问,认为这种方法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方法,不适用于分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古代蒙古社会是一种前资本主义社会,其经济以游牧畜牧业为主,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揭示这种社会的经济及其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3.
高娃 《黑河学刊》2009,(9):35-36
在全球化语境下,文化霸权深刻影响着我国当代蒙古族文学。理解和定位当代蒙古族文学中的状况、变化和发展,类比研究当代蒙古族文学在几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现状和文学特点,探讨当代蒙古族文学的传统和文学精神的变化和与全球化的接轨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道如娜 《魅力中国》2011,(5):260-260
“双语”、“三语”教学是民族教育领域的核心问题,也是民族教育发展的焦点。本文对对“三语”教学问题进行了分析,在“三语”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使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促进学生多元文化的掌握。  相似文献   

15.
江新献  邓文慧 《新西部(上)》2009,(10):140-140,137
纵观王国维对清真词(周邦彦,字美成,北宋词人,著《清真居士集》)的整个评价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其前后态度由贬抑到褒扬的转变。诚然,日益加深的对周邦彦及其词的理解是王国维态度前后转变的主要原因。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其在评价清真词时所表露的某些偏激倾向。由年青自是性格导致的评价偏激倾向,不仅影响他的词学批评,而且同样表现在其他的学术批评中,影响着评价的公允性。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内蒙古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加强人才培养对于内蒙古地区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科学文化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发展速度与改变能力,科技文化水平越高的民族和地区发展速度越快,经济增长也越快,而提高科学文化水平的本质是加强人才培养和输出。针对内蒙古地区教育特殊性与人才培养特殊性来看,如何有效加强资源配置与人才培养是蒙古族教育的重要课题。结合内蒙古地区蒙古族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现状,对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对策展开详细分析,促进蒙古族教育优化,增强人才培养,进而推进内蒙古地区科技文化水平提升,促进地区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7.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在弘扬民族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蒙古族非遗文献译介可以为艺术传播、文化研究、文化素质教育提供有效途径。同时,以译文各种应用目的为导向的翻译策略对今后蒙古族非遗文献的外译也将会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是蒙古族社会生活中须臾不可离开的亲密朋友和战友,在蒙古族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建立过辉煌的功绩,由此而形成了一系列“马文化”,展现了蒙古族人民对马的热爱和敬重。  相似文献   

19.
清朝时期的北疆,包括内蒙古和外蒙古,采取什么政策治理蒙古至关重要,清廷除通过建立理藩院作为专门治理蒙古的机构外,还通过建立将军衙署、都统(副都统)、办事大臣、在边界建立卡伦等一系列机构,对蒙古加强统治,同时在大肆推行藏传佛教,建立佛寺,在思想上进行统治,也起到了十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安代舞最初流传于中国内蒙古柯尔达大草原,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舞蹈在老人健康的身体、少年少女交流感情等领域全面普及.在学校里,学生们选择了以舞蹈动作为基础的律动体操,这在中国内蒙古地区比较普遍,本文以舞蹈为研究对象,结合律动相关知识,分析其发展、动作特征和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