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存达 《山西农经》2014,(4):120-121
农村建设用地是指乡(镇)村公益事业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以及农村居民住宅用地。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80%左右,农村家庭户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多,农村建设用地数量就大,如果不加强管理,就会造成农村建设用地无序紊乱和大量的土地浪费,保耕地红线的目标难以实现,进而影响国家粮食安全。为此,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近日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全面加快推进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同时,将农房等集体建设用地上的建筑物、  相似文献   

3.
<正>受限于全市耕地后备资源枯竭、占补平衡压力大、基本农田保护率高,浙江省平湖市整体建设用地空间极其有限,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保发展和保红线层面显现了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规划实施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原有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与实际建设发展用地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规划执行过程中,面临着以下问题和困难:相对过高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率,给耕地保护和用地空间的拓展带来巨大压力。根  相似文献   

4.
按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原则,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必须确保建设用地不增加,农用地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结合上海各区县的实际情况和基础条件,正确处理好和小城镇建设、农民宅基地置换、农村土地综合治理等相关工作的关系,对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宅基地、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用地这三大类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进行分类指导,适用不同的流转模式,才能充分发挥试点政策在社会经济方面的综合效能。一、流转模式分析(一)农民宅基地流转模式1、宅基地置换模式宅基地置换属于广义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范畴,是指按照城乡建设用地增建挂钩的政策,在农民  相似文献   

5.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建设用地市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用地市场的城乡分割局面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道路。从当前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的现状入手,分析现代市场理念下城乡一体化建设用地市场的必然要求,并认为"不转权"的集体建设用地市场是关键。研究表明:城乡一体化的建设用地市场可以通过乡镇企业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宅基地一体化流转以及缩小征地范围三方面实现。  相似文献   

6.
建设用地市场的城乡分割局面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道路。在对当前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现状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市场理念下城乡一体化建设用地市场的必然要求,并认为“不转权”的集体建设用地市场是关键。结论是城乡一体化的建设用地市场可以通过乡镇企业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宅基地一体化流转以及缩小征地范围三个方面实现。  相似文献   

7.
农村建设用地置换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用地置换可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解决城镇发展用地难问题,但不少地方置换工作起步迟,操作起来有许多需要完善地方,对其中的热点问题还需要进行沉着思考,冷静处理,以引导建设用地置换工作更好更快开展。  相似文献   

8.
集体建设用地隐性流转泛滥和国有新增建设用地短缺,促使政府允许以至鼓励公开流转。促进集体建设用地公开流转符合公平和效率原则.因而具有合理性。公开流转的基础工作薄弱、农村集体的隐性流转偏好和缺乏重新开发集体存量建设用地的资金,构成公开流转的主要障碍。政府应该对症下药推动集体建设用地公开流转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9.
要想富先修路。近年来,我国公路铁路建设快速发展,建设用地服务监管工作逐年好转。但公路铁路项目违法违规用地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今年3月国土部、交通部、铁道部决定进一步加强公路铁路项目建设用地监管工作,促进公路铁路项目建设依法依规用地。  相似文献   

10.
<正>安置房建设是一项惠民工程。笔者现以福建省莆田市为例,就如何做好拆迁安置房用地保障工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谈几点意见。拆迁安置房用地存在的问题目前莆田市存在较多历史遗留的拆迁安置房两证办理进度缓慢等问题,群众意见大,在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拆迁安置房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复杂。安置房建设审批手续复杂,涉及选址意见书、用地预审、环评、立项、用地规划、用地报批及安置房地质勘察、设计、总平及建设方案报批、施工图审查、  相似文献   

11.
当前揭东县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还没有开展,而隐蔽性流转却普遍存在,本文在分析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必要性和开展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已成为发展的瓶颈。也正因此,城市建设用地需求缺口与农村建设用地闲置浪费并存的现象,成了挖掘建设用地潜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为统筹城乡用地,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国家出台了  相似文献   

13.
《上海农村经济》2009,(7):46-46
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的思路,通过大规模开展土地整治科学调整建设用地布局,有效缓解了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压力。1999年至2008年,我国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4163万亩。  相似文献   

14.
伴随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资产价值日益凸显,流转大量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法律却严格限制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导致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失序与混乱。本文通过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得出,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是一种制度创新,并对其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最后本文提出了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镇建设用地结构合理性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研究目的:分析不同城市间建设用地结构的差异.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1)以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4个区域为单位计算出的同一地类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基尼系数很小,但不同地类问差异较大,而且随时间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2)大多数省份的城镇建设用地结构基尼系数略有下降,说明中国整体的城市建设用地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化;(3)依据基尼系数的计算结果,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进行了对比.研究结论:使用基尼系数衡量城市建设用地结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政策的梳理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目的:梳理并展望当前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政策。研究方法:理论评述与现状分析结合。研究结果:在分析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政策背景的基础上,从流转的限制条件、价格确定、收益分配以及宅基地、商品房开放及直接入市6方面综合归纳了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基本政策,并分析得出当前存在所有权主体悬空且归属不清、使用主体限制严格且权能残缺不全、法制建设滞后且现行法规规定相互矛盾这三个主要问题。研究结论:为进一步促进、完善中国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提出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权能、做好征地制度改革工作、建立集体建设用地评估制度、做好用途管制和土地集中统一供应工作、建立农村土地金融制度、建立集体建设用土地流转登记制度等多项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首家“农村土地交易所”在重庆正式挂牌成立,此举旨在实现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在土地流转中促进农民增收,并严格保护耕地。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由重庆市政府出资成立,注册资金5000万元,主要从事地票交易。所谓地票,指包括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用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用地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8.
泰兴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着用地供需矛盾大、土地利用效率低、占补平衡资源少、存量盘活成本高、违法用地控制难等问题。破解泰兴市用地难题的路径:(1)加强规划引导,以管控促集约保发展;(2)加强土地整理,重点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和耕地占补平衡项目;(3)加快土地市场体系建设,以市场提效率促集约保发展;(4)建立健全节约集约评估机制,出台奖励措施,全面盘活存量土地,整体联动推进节约集约用地;(5)加强执法监察,全面落实园区、乡镇的土地管理责任,联席会议、联动执法、联合督办,积极构建违法用地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合理分配是实现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减量化,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激励和约束机制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考虑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区域分异,构建包括人口、二三产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耕地保有量、建设用地可拓展空间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下达指标分配体系,并结合区域建设用地经济增长贡献率分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折抵指标,为全国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提供方法参考。研究方法:综合评价法、经济计量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1)基于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差异构建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下达指标分配体系,既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又兼顾区域资源禀赋的供给约束,评价体系更为全面;(2)考虑不同区域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折抵指标,优化了新增建设用地供给结构,能够兼顾资源配置的效率。研究结论:本文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小城镇用地技术指标与用地规模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确定小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和建设用地构成比例的基础上,根据小城镇人口发展规模等因素,本着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节约用地、提高小城镇经济效益、保证小城镇环境和生活质量等原则,合理确定小城镇用地规模,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