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乔秀萍 《山西农经》2022,(3):157-159
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中央农村工作会强调稳粮、增收、强基础,保护土地红线,高度重视土地问题。近年来,左权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始终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全县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尽管左权县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但是,耕地保护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全县土地撂荒现象日益明显。文章分析了左权县土地撂荒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以期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稳定播种面积,确保粮食持续稳定增长,为国家粮食安全、全县全面协调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2.
论耕地质量红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义耕地质量红线,促进农业农村部"建立耕地质量红线标准"和"研究提出耕地质量红线划定方法"的落实。[方法]文章主要采用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方法。[结果]人们普遍认识到保耕地红线不仅要重视数量,更要重视质量;不仅要有数量红线,也要有质量红线。然而,何为耕地质量红线,目前并无明确定义。[结论]耕地质量红线应分为微观层面的耕地质量绝对红线和宏观层面的耕地质量相对红线。耕地质量绝对红线,也称之为微观层面耕地质量红线,是指耕地质量关键要素的极限值,一旦突破该线,原有的耕地将不再适宜耕作,或不能生产安全合格的农产品;耕地质量相对红线,也称之为宏观层面耕地质量红线,是指在区域耕地数量红线的背景下,为了保障区域内粮食及主要农产品安全供给,区域耕地质量平均等级(等别)的极限值。  相似文献   

3.
脆弱的农产品供应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耕地严重不足的国家。根据2005年数据,中国耕地总面积约为18.31亿亩,人均耕地只有1.4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以这样的耕地面积养活13亿人口,难度极大。因此,中国高度重视耕地保护,不仅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还定期制定发布保护耕地的各种纲要、条例、通知、规划、指标,并明确提出在2020年前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国策。  相似文献   

4.
南通市国土资源局开发区分局自2005年组建以来,全系统通过不懈努力,谱写了科学服务保发展、严格监管守红线的精彩华章。以耕地保护和监管责任双落实为标志,综合管理全面优化。分局始终谨守保护耕地天职,通过更新调查、第二次  相似文献   

5.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确保粮食安全、保障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条件。有关部门经科学测算。确定18亿亩是中国保护耕地的底线。党中央、国务院对耕地保护工作极其重视。温家宝总理近期还多次讲到: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地方政府与农用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将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冲动日趋强烈,全国耕地数量进一步逼近18亿亩的红线.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保护耕地的有关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等,而面对农地转用的巨大经济利益,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来保护耕地资源越来越显现出其不足.耕地保护中存在着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户三方面行为博弈与外部性,为完善当前的耕地保护制度应建立耕地保护补偿运行机制,构建区域性耕地保护补偿体系,加大政府耕地保护执行监督处罚力度.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耕地保护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及人口的增加,耕地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如何保护耕地,能不能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成了对地方各级政府尤其是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考验.  相似文献   

8.
激励相容机制与耕地保护积极性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地保护参与者的积极性在耕地保护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历史上,我国耕地红线一次次失守,主要是由于参与者的积极性不高,耕地保护主要还处在行政、被动保护阶段。本文认为,要改变这种局面,主要应构建调动耕地保护者积极性的激励相容体制,并就此从土地市场机制、耕地价值估算机制、干部考核机制、土地管理机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耕地保护政策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研究目的:研究中国耕地保护的现状,构建数量质量并重的耕地保护体系。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因果分析法。研究结果:(1)中国耕地保护的现状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等级不高、分布细碎、后备资源少;(2)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耕地保护体系是严守耕地红线、提升耕地等级、稳定耕地布局、严格耕地占补。研究结论:农用地分等成果是耕地质量保护的有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 然而,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严峻现实:我国现存耕地面积仅约为18.26亿亩,比1997年的19.49亿亩又减少了1.23亿亩,人均耕地面积由10多年前的1.58亩减少到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今天,18亿亩耕地红线岌岌可危!  相似文献   

11.
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显示,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与投资和经济发展(GDP)有明显的相关性.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给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带来压力.耕地保护事关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事关亿万百姓的幸福指数;事关农民的生存与发展.当前耕地保护存在多头管理、体制不健全、登记制度分散且不规范.要在本世纪中期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必须通过转变耕地配置和利用方式来根本转变发展方式,就须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耕地制度和耕地管理体系,创新耕地资源利用战略,通过健全耕地保护的法律体系、建立耕地保护新机制、实施管经分离的耕地管理模式等有效的体制、政策来保障这一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浅论我国耕地保护政策中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保护是我国基本国策,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是目前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的主要手段。本文分析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公平与效率问题、社会、经济、生态效益问题以及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关系,认为耕地保护必须在完善农地权利体系基础上,走“质量、数量并重“的道路,尽快将保护耕地的重点从行政区为导向“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向基本农田为导向的“优质耕地、优质保护“转移。  相似文献   

13.
动态     
李克强:任何时候都要守住耕地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设施农用地管理视频会议2015年1月5日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我国人多地少,任何时候都要守住耕地红线,守住基本农田红线。要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格实行特殊保护,扎紧耕地保护的"篱笆",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  相似文献   

14.
《自然资源通讯》2018,(21):41-42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证,永久基本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耕地保护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要求严防死守耕地保护红线,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必须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严格保护耕地的决策部署,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积极作为,坚持农地农用.  相似文献   

15.
要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全面解读耕地红线的内涵;保护耕地红线是我国耕地资源及其利用特点决定的,是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的需要,坚守耕地红线是应对当前所面临严峻形势的需要,坚守耕地红线就是掌控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坚守耕地红线要以节约集约用地为主线;通过"土地日"宣传契机,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切实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共识;要坚持内涵挖潜,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措施;通守健全、完善执法与服务机制,优化节约集约用地环境;同时要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与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耕地占补平衡作为我国耕地保护的一项基本制度,它对遏制耕地锐减的势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与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的实现息息相关。因此,各地政府都很重视占补平衡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普遍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倾向,"占优补劣、占近补远、占水田补旱地"现象仍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自2009年6月首个农民自发成立的"耕地保护协会"在江苏金坛诞生以来,同类协会在湖南、湖北、河南等地相继涌现,成为守护耕地红线、维护土地权益的最直接力量。这一新生事物不但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一时间,关于耕地保护新机制、"第三方力量"等说法和讨论也陡然兴起。笔者认为,农民耕地保护协会是保护耕地的最直接力量,是在市场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18.
贺斐 《中国土地》2012,(5):42-43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耕地占补平衡,是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重大举措.保持稳定的耕地面积和质量,切实提高补充耕地能力,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提升耕地保护和用地保障能力,是国土部门解决土地利用问题和破解“双保”难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探析耕地保护补偿制度的立法定位,准确把握耕地保护补偿制度的调整范畴,为正在制定的《耕地保护法》关于“国家建立耕地保护补偿制度”提供具体的立法建议。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和制度目标分析法。研究结果:(1)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在认识论层面,耕地权利设限与补偿的法权基础模糊;在本体论层面,耕地保护补偿的内涵外延尚存争议;在价值论层面,生态供益与增益的激励属性无从彰显。(2)耕地具有资源利益和生态利益一体两面共存的属性,《耕地保护法(草案)》相关条款仍是在“资源—管制”立法理念下的产物,存在显著构造缺陷。(3)以补偿目的为基准,该制度涵盖耕地资源存续补偿与耕地生态保护补偿;以补偿属性为基准,该制度包括耕地保护填平补偿与耕地保护奖励补助。研究结论:建议通过“一般规定+具体制度群”的立法模式在《耕地保护法》中完善耕地保护补偿制度,从而实现该制度维护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目标定位、价值导向和功能预设。  相似文献   

20.
集成曲线估计模型和灰色数列模型,研究耕地总量在1983-2006年间的变化过程以及在2010~2020年间的变化态势,分析政府行为在耕地总量减少中的责任和在保护耕地中的作为.研究结果:2020年耕地总量可能低于新的耕地红线,政府对耕地减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