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行 (BANK)一词,在中外文中,源头不一,内含各异,通过演化,最后才归为一体,成为国际上统一用词。   在中国,银行一词最早见于北宋。据《景定建康志》记载: 1057年,福州知府蔡襄作“教民十六事”,其中第 6条为“银行辄造吹银出卖许人告捉”,这是中国历史文献中“银行”一词单独出现最早的时间。到 1170年,南宋的建康 (今南京 )城内,银行成市,“今银行、花行、鸡行……皆市也”。 1260年时,建康城内银行生意兴隆,竟然形成一条“银行街”,可见银行数量之多。不过当时银行的含义仅是加工并出售银两、银器的银炉。真正现代…  相似文献   

2.
《投资与合作》2006,(11):36-36
坦率地讲,用“心若硅谷”作为本文的标题是偶然进发出的想法。但当我们仔细观察邓锋并将这个词与他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心若硅谷”会让你有一些思考与发现。通常情况下,找到一个恰当的词来形容杰出人物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因为“杰出”皆因人物的丰满——邓锋当然属于这类的人才。那么,就让我们用“心若硅谷”为线索,探究一下邓锋的成功履历。  相似文献   

3.
张靖 《理财》2013,(2):91-91
当今中国社会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恐怕就是“经济”,几乎无人不晓其意,连小饭馆也用“经济实惠”招徕食客。 实际上,公元4世纪初东晋时代已正式使用“经济”一词.“经济”一词是“经邦”、“经国”和“济世”、“济民”,以及“经世济民”等词的综合和简化,含有“治国平天下的意思”。  相似文献   

4.
试论产权     
“产权”一词是我国当今经济生活中极为流行的一个经济学概念。究竟什么是产权,中国的产权说与西方的产权说有什么异同,当今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产权的涵义及其理论,对于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想谈点粗浅看法,供参考。一、产权的经济实质从权能的角度讲“产权”,是一种动态的权利规范。“产权”与“经济”紧密相关,只要有了财产的“个体所有权”,也就是存在着“产权”的因素。一个牧民自养了一群羊,从法律上牧民拥有这群羊的财产所有权(即自物权);一个农夫拥有一块自耕自作的土地,从法律上农夫拥有这块地的所有权(…  相似文献   

5.
编辑手记     
《新理财》2006,(8):M0002-M0002
“执行力”一词自进入中国以来热度不断上升。据某知名咨询公司对企业的调查,“执行力”是近两年企业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各层级管理者乃至一般员工,莫不把“执行力”一词挂在嘴边,甚至有决定企业成败的“二八”论一说,即企业成功20%靠战略,80%靠执行。不仅企业界如此,“执行力”一词也开始进入政府公共管理领域。  相似文献   

6.
绿色会计     
绿色会计●吴丽雅绿色会计的定义随着人们对环境与经济问题的日益关心,“绿色”一词似乎有了特殊意义:“绿色消费者”、“绿色产品”、“绿色广告”、“绿色选票”、“绿色法案”……凡是联系环境问题来考虑的经济问题,无不染成“绿色”。会计理所当然地也受到这一冲击...  相似文献   

7.
一座城市,映射着区域化的百态生活,引领着经济的集优化前行。“城市化”已起步,对于经济,一切皆有可能。  相似文献   

8.
在鸦片战争后的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清朝政府称涉及对外事务的事为“夷务”;到了六十年代,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处理日益繁复的对外事务,不仅办理外交、派遣公使,还兼顾对外通商以及主办同文馆和派遣留学生,这时民间就盛行“洋务”一词了。西方经济知识的早期传播者王韬曾就这十年间的变化作了比较后说“几于人人皆言洋务,为始料所不及。”当时一般进步人士多有程度不同的洋  相似文献   

9.
徐润恒 《深交所》2009,(6):75-75
在我的理解中“不确定”这个词通常是带点点不太好的意思,而“肯定”则通常是比较褒义的。但是,自从学完《桃花心木》这篇课文以后,我对“不确定”和“肯定”这两个词有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工程”何其多●柳健谏时下,“工程”一词使用频率极高,许多地方以“工程”命名的活动比比皆是。其中有不少莫名其妙的工程,使人觉得空洞无物,甚至有一种凑热闹之嫌,免不了产生几点忧虑。一忧胡拼乱凑,搞数字游戏式的政绩工程,自欺欺人。不少地方为了体现经济快速...  相似文献   

11.
作者的用意并非只是论证“一切皆有价”,而是在此基础上,提醒人们要谨记“一切皆有价”的信条,在市场经济中遵循市场交易的原则和信念,不为某些表象所蒙蔽。  相似文献   

12.
和谐与诚信,是近年来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词。这说明现如今非常需要和谐、诚信。国家需要和谐、诚信,社会需要和谐、诚信,集体需要和谐、诚信,人与人之间也需要和谐、诚信。我们注册会计师、行业对和谐、诚信的需要,更是不言而喻了。和,表明一种关系。古人对“和”的解释是:“和,相应也,从口禾声”,是指互相之间默契、配合、协调的一种关系。古人对“和”还有许多说法,如“和实生物”、“和,故百物皆化”、“和为贵”、“和气生财”等等。我们的语言中,也常使用“中和”“和善”“和蔼”“和平”“和解”“和睦”等词。“和”,形成了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13.
《现代商业银行》2023,(8):18-19
<正>近年来,“盲盒经济”逐渐火了起来,随着电商业务的不断发展完善,盲盒已经由玩具发展到万物皆可“盲”,受到了广大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盲盒文化“火”起来盲盒是一种潮流玩具,也称为艺术家玩具或设计师玩具,每个IP有其自身的文化内涵或历史背景。盲盒也是时尚玩具的一种销售形式,意味着许多玩具统一包装在具有相同外包装的盒子中销售。在打开盒子之前,因为消费者不知道盒子中是哪个玩具,所以他们不能选择款式,如果拆开后意外发现是自己喜欢的款式,  相似文献   

14.
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不尽资源。“改革”一词的意思是,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创新”一词的意思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改革注重事物的合理性,创新注重事物的创造性,虽然两词的应用有所不同,但内涵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西方语言中经济一词,来源于希腊语Oikovoμja原意是家庭管理的意思.古汉语原有的经济一词,具有“经帮济世”,“经国济民”的含义,(见《尚书》、《三国志》等书)与西方语的经济不同.19世纪后半期,日本学者翻译西方著作,借用古汉语中这个词,中国现在所用经济一词是沿用日本译法.其内容包括:1、指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或社会经济制度.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上层建筑赖以建立的基础,并决定社会的形态.2、指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相应的交换、分配、消费等环节.如通常所说的经济活动,经济增长,或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意即谈好处大家趋之若骛,谈风险大家避而远之。实际这都是人作为“经济人”的本能表现。金融机构扮演的角色就是帮助“经济人”实现趋利必害。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需要思考金融危机与经营模式的关系,探讨危机中分业和混业到底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保险”一词,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与含义。从字面上讲,汉语字义丰富,如“保”,有养、育、安、保持、担保、保证、负责等意;“险”,作为危险、险阻、险要、险恶、狠毒以及几乎等解释。“保”与“险”合为“保险”,通常是讲“稳妥可靠“或“有把握“,含有担保风险、”保证设有问题、“使放心”等意。 从经济学角度讲.“保险”是有特定含义的经济范畴,是分散危险的一种经济补偿制度。它以概率论为基础,通过合理计算,聚集保险费,建立保险基金,按保险契约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对约定的特定灾害事故所致的经济损失(或人身…  相似文献   

18.
最近,工行铁岭市分行利用一周的时间,以中国银行界历年来发生的各类典型案件的展示为主,举办了全员参加的“警示教育展览”。通过观展,笔者在万分感慨之余也注意到:那些案犯中有高管人员,也有普通员工;有年近花甲的“老银行”,也有工作不久的“新人”他们为什么放着好日子不过,却走上犯罪道路呢?皆是源于贪。  相似文献   

19.
《安徽水利财会》2009,(4):36-36
“会计”一词有千万种解读,在我的词典中,它一头牵着父亲,一头系着沧桑。  相似文献   

20.
中国货币文化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货币”一词并非在货币使用之始就出现,而是有一段曲折有趣的演变转化形成过程。  货币一词的“货”与“币”,早期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含义,出现使用时间迟早不一,源头也各有差异。以贝壳为媒介而出现“货”,以布帛为媒介而使用“币”,经过多年的相互渗透、借用、混用,最后才组合成“货币”。期间,货币的名称曾有多种,如古化、古泉、古钱、泉币、泉布、帛刀、帛货、货布、货泉、钱币、钞票等,在历史演变过程中,“货币”最终被广泛认可和使用,而其他的货币名称,逐渐淡化使用,成为代称、专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