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1996年实现"软着陆"后,中国经济经历了一段低通胀或轻微紧缩的蛰伏期,并于2003年开始了新一轮经济"软扩张","软扩张"过程的主要特征是周期波动性弱化和稳定性增强,主要成因在于经济增长方式由总供给驱动向总需求驱动转变、紧缩性调控向稳健性调控的方向转变。进入2008年后,随着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和国内外经济冲击的影响,本轮"软扩张"阶段有可能转入新一轮平稳经济周期。  相似文献   

2.
一近期通货膨胀的成因近期通货膨胀的成因与1988年相比要复杂得多,但有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表层原因与深层原因之分。主要的及直接的原因是:(1)1992~1994年“超高速”发展的结果。连续三年的投资扩张及乘数效应导致了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失衡,形成需求(主要是投资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2)价格调整措施集中出台的影响。近两年对原油、煤等矿产品。粮、油、棉等农产品和铁路运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价。这些上游产品的提价,带动了下游产品的涨价,形成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3.
针对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菲利普斯曲线扁平化问题的讨论,利用拓展后的卡尔曼滤波解决了状态空间模型的非线性问题,并以此对中国开放条件下的变系数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估计。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通货膨胀与产出缺口之间的关系依然紧密,近年来中国经济减速主要是结构性的;中国的实际与潜在经济增速自2011年以来同步放缓,但实际增速始终低于潜在增速;危机过后通胀预期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总需求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近年来政府对于通胀预期的引导更是成功避免了中国通缩的发生;国际价格波动对于中国内部通胀的影响有限。因此,处理好"稳通胀"与"保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加强对于通胀预期的引导是货币当局进行相应宏观调控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通胀,不可否认已成为继2010年之后2011年中国的第一关键词。在全球通胀浪潮下,国内外掀起了并购高潮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下去,国内发生通胀同时也影响了各企业的融资需求。本文重在关注通胀、并购、融资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以便更好厘清2011中国经济现状。  相似文献   

5.
理论界在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关系的问题上曾经有过很多争论.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经验实证,从而得出结论:二者关系有以下四种类型"低通胀-高增长"、"低通胀-低增长"、"高通胀-低增长"、"高通胀-高增长";并且认为,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定的条件,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其经济意义在于:不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在具备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轻微的通货膨胀可以带来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治理通货膨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及粮油价格上涨引起的全球性通货膨胀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国际比较和世界共识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在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和类型的同时,借鉴国外成功治理通胀的经验,并对当前国内外通胀形势及可能的解决方法进行了剖析。针对中国通胀现状及特点,应该正确把握宏观调控力度和方向,加强物价管理和调控,并制定合适的货币政策,防范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7.
通货膨胀已成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重要现象。本轮通胀表现出结构性、输入型、可控性、回归性等特点,而当前货币政策因缺乏与财政政策的协调搭配且没有兼顾其它经济发展目标,治理通胀的效果不佳,故应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治理通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前通货膨胀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宏观调控面临的主要难题。一方面,经济体系内在的失衡促使物价上涨压力巨大;另一方面,对于伴随着经济过热的通胀蔓延,如果政府不加以控制,必然会使经济和社会稳定遭受严重冲击。本文通过研究表明,当前的通胀是经济内在的隐形通胀得以显性化的结果,而政府必须采取多种宏观政策协调治理通胀,并努力降低通胀预期,保障民生利益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9.
当前,通货膨胀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首要问题,也是宏观调控的核心目标。在性质上,本轮通货膨胀属于多种因素重叠的复合式通胀。输入性通胀、货币性通胀、结构性通胀在宏观经济运行中都有明显的表现,但全面通胀尚未形成,整体宏观经济仍处于上升期。面对这一形势,宏观调控框架转向"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稳健货币政策和以供给管理为重点的积极财政政策成为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的新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0.
货币超发还是输入通胀?——基于MS—VAR模型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膨胀及其影响因素之间固有的内生性使得采用单方程分析不可避免会产生偏差。本文运用MS—VAR模型并利用2001年1月~2011年12月月度数据对我国通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高通胀水平下货币供应量、石油价格波动以及国内需求和通胀预期对价格水平均会产生正向冲击,而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于价格水平的累计冲击响应效应为负;(2)相对而言,货币供应量变动对于通胀水平影响最大。(3)货币供应量上升太快是我国2007年下半年来物价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与汇率变动以及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等外部冲击因素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1.
对于2008年以来的通货膨胀,学界有货币超发说、外汇占款说、成本推进说、外部输入说等多种解释。通过综合考虑成本、流动性、输入性、经济增长、供求失衡等多种因素,分析本轮通胀的内部自生性和外部输入性,并选取国内劳动力成本、货币供应量、国际农产品价格指数、经济增长、人民币汇率等作为解释变量,实证考察了造成本轮通胀的原因。结果表明,引发本轮通胀的主因是成本和经济增长,其次是国际农产品价格和人民币汇率。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明,本轮通胀主要是自生性因素引起的,输入性因素也发挥了一定作用。为抑制通胀,应该完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与其他国家合作并完善国际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稳定汇率升值预期。  相似文献   

12.
构建一个含名义与实际刚性、带金融加速器的开放经济模型,研究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经济的外溢效应及中国的应对之策。通过贝叶斯估计与数值模拟发现:美联储加息后国内利率将呈“驼峰”状上升,汇率即期大幅贬值,远期小幅升值。汇率贬值使进口需求锐减,出口需求骤增,国内通胀高企。实际利率上升使居民消费产生跨期替代,国内消费持续低迷;企业外部融资成本上升,由于金融加速器效应,国内投资锐减。因此,美联储加息使国内总需求降低,出口需求增加,净产出增加,同时出现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进一步的福利绩效分析表明,若货币当局实行单一最优货币规则可有效提高社会福利。基于此,提出货币政策调控与汇率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周焕琴 《现代经济》2009,8(3):59-60
在全球化深度发展的今天,“蝴蝶效应”将被演绎的精彩绝伦。2007年,我国CPI指数4.8%创下近十年新高,同时许多其他国家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的通胀率也都创出了十几年新高,全球性通货膨胀开始蔓延。此外,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辐射。使美国经济开始衰退。并多少让人联想到了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在这样的内外环境下,我国将面临既要确保经济较快增长又要平抑通胀的重大挑战。时值改革开放30年之际,在全球受到金融风暴冲击的背景下,2009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艰难同时也是最关键的一年,顺利渡过这一难关,必将促进中国经济在今后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通货膨胀已成为全球性的经济现象。与以前曾经出现的通货膨胀不同,中国新一轮通货膨胀不仅表现为需求拉动,更主要表现为成本推动,以及输入拉动。这意味着抑制通货膨胀的难度加大了。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是两难选择,关键在于如何寻找两者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5.
通货膨胀预期是影响实际通胀的重要变量,也是货币政策有效运用的关键因素。在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论框架下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利用贝叶斯Gibbs抽样算法估计我国2001—2013年的季度预期通胀率,进一步利用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我国通胀预期对实际通胀的动态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季度预期通胀率的适应性特征强于理性特征;适应性预期冲击在短期对实际通胀会产生较大影响,但累积效应在大约9个季度之后消失;理性预期冲击对实际通胀的正向影响会持续较长时间,并最终将实际通胀推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因此,货币政策应从降低适应性通胀惯性和管理理性通胀预期两个方面来调控通胀预期对实际通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巨大成绩,从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来看,出现了资产价格和物价持续上涨现象,已经改变了前几年“高增速、低通胀”的运行态势,步入偏热阶段,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既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经济过热,又要防止目前的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是2008年宏观调控的目标,防范可能的经济风险是摆在决策者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7.
张嘉 《全国商情》2007,(11):76-77
2007年7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6%,为10年以来的新高.通货膨胀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国际国内的经济实际对通货膨胀会计的要求以及传统会计补充完善对通胀会计的要求的基础上,说明了我国通货膨胀会计发展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探讨了完善我国通货膨胀会计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受2007年密集宏观调控政策的滞后作用以及世界经济趋缓等因素的影响.2008年中国GDP增速可能略有回落,但仍将保持11%左右的高增长.本轮经济扩张性增长周期不会结束.消费需求是三大需求中拉动经济增长最积极有效和最不易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也是结构调整和政策鼓励的着眼点.因此可以判断2008年消费需求仍将呈现稳步上升的走势,继续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同时奥运和体制变革两个积极因素更加推动零售行业逐步走强,从而成为极具投资价值的行业.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中国可能出现粮食丰收,但粮食价格仍持续看涨。由此,食品价格的上涨加剧了中国通胀。联合国称,全球粮食价格上涨正在更多国家造成更多人挨饿。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使用同时带有长期约束和短期约束的SVAR方法,识别了中国经济波动的三种冲击源,即供给冲击、财政冲击和货币冲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来源是供给冲击。总供给冲击对产出波动的贡献率为90%左右,对通胀波动的贡献率为65%左右。以财政冲击和货币冲击为代表的总需求冲击虽然不是经济波动的主要驱动力,但是我们发现了货币供给冲击在短期内产生产出下降和通胀下降的宏观经济异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