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金涛 《新财富》2009,(11):38-38
未来市场的演绎过程决定于美国及发达经济体基钦周期后半段的进程,也就是发达经济体进入耐用品的库存回补阶段后,在产业链上会对中游及中游偏上的产业有所拉动,从而带动中国经济出现新的缓幅环比增长,这种情况的出现将是行情展开的基础。在2009年7月,由于强力政策的原因,中国的库存周期已经提前见顶,目前中国经济处于库存周期下降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张青 《致富时代》2010,(1):26-26
从中波周期的视角来看,全球经济已经渡过了最危险的时刻,正在低价格均衡中酝酿向上的动力;而从短波周期来看,2009年全球的补库存和各国政府采取的空前宽松政策拉动经济迅速展开了短波向上。2010年既是向全面复苏过渡的关键年份,也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迈向新型增长方式的启动之年。从经济增长动力来看,中国正在从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向主动城市化的发展模式过渡;从总供求周期来看,正在从周期底部向全面复苏阶段过渡。在这个向新增长模式和全面复苏过渡的年份,中国经济主要指标将呈现出前高后稳的分布态势。  相似文献   

3.
周金涛 《新财富》2010,(5):30-30
2010年二季度是欧美库存周期的第二峰,是全球2008年底以来的库存周期上升阶段的最高点,随后存在着自然回落的二次去库存阶段,也就是大拐点。二次去库存是由资金成本的上升预期和消费需求的边际回落带来的,与中国2009年7月因政策的过度刺激带来的二次去库存在成因上存在差异,所以本次的二次去库存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中国经济自2009年四季度以来正在经历由投资转外需的过程,这实际上是经济复苏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因此,我们认为在库存周期第二峰的时候,中国经济基本趋势是向上的。  相似文献   

4.
一、当前世界经济复苏放缓 (一)二季度以来,各主要经济体复苏减速 2010年初,受前期大规模经济刺激等政策效果集中显现,商业和消费信心得到恢复,同时库存周期由“去库存”到“补库存”的转变为工业经济注入活力,以及全球贸易实现了恢复性增长等多种因素的带动,全球经济呈现全面复苏的态势。但受制于全球主权债务危机和财政压力、美国内生经济增长动力缺乏及全球经济不均衡复苏,今年第二季度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速较一季度放缓,显示出复苏放缓的迹象和信号。  相似文献   

5.
外商直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外贸进出口、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和促进就业。本文详细回顾了中国吸引外资政策的历史变更,根据各个阶段的特点,将中国吸引外资政策变更划分为三个阶段。之后,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外资政策面临的挑战,经济转型要求我们对自身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调整,这必然涉及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外资问题。本文的现实意义在于结合当前最新经济形势,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财富》2013,(6):37-39
进入5—6月,经济基本面发生鲜明变化:其一,库存周期的第二低点出现,增长担忧缓解;其二,政策压力缓解,地产局面缓和,政策大方向微调中;其三,美元走弱,全球局部风险缓解,风险偏好上升。我们必须重新思考资产配置的结构问题,配置回归均衡化是必选动作。  相似文献   

7.
目前经济弱势复苏的现实以及企业正在经历的去产能过程,都决定企业去库存周期已延长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数据表明,3月产成品存货为3057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8%,这也是产成品存货增速连续第二个月回升。但这并不表明当前企业在经历了一年多的去库存之后,已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目前经济弱势复苏的现实以及企业正在经历的去产能过程,都决定企业去库存周期已延长。  相似文献   

8.
在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放缓已成为全球面临的突出问题的新形势下,下阶段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如何选择,是以抑制通货膨胀为主,还是以防止经济增长可能出现的明显滑落为主,亦或两者兼顾?  相似文献   

9.
周金涛 《新财富》2011,(2):34-34
按照周期的演进,大约在2011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就将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主动补库存阶段实质上是我们所说的中周期加速的前奏,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所以,我们的基本判断是,如果2011年上半年有一轮行情,大概率事件是周期性行业的行情。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因而经济发展呈现周期波动的特征。我国经济从1992—2001年处于经济周期的增长下降阶段。从1992年的14.2 %降至2001年的7.3% ,下降近一半。2002年经济周期发生明显变化,从增长下降进入增长上升。2002年GDP增长8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在可预见的未来的最主要的矛盾是什么?可能是实体经济极高的可预测性,与金融危机极强的不确定性之间的矛盾。不发生金鼬危机的情况下,目前中国经济的轨迹未来几个季度的变量很小,具有很高的可预测性。在2012年年底之前,过去十几年的中国经济波动从库存周期的角度可以得到很好的理解:高速工业化过程中,由投资建设和产能释放驱动的库存波动可以解释大部分的周期型态。  相似文献   

12.
中国房价一直居高不下,一二线城市在10年内房价增长近400%,正是在房价下降的呼声高涨,中国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国家出台的"去库存"政策饱受关注与争议。房,不仅是政府的支柱性产业,更关系到老百姓的安居乐业,楼市的动态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引发了很多人的思考。为了分析经济下行、城镇化加速的中国当下,房价将何去何从?中央颁布的政策,到底是饮鸩止渴还是深思熟虑的良策?文章结合近几年的房地产商的经济行为,简单分析了中国房价的现状及未来趋势。重点结合"去库存"的政策内涵,浅析经济下行大背景下,中央政策的真实含义。分析发现,房价有其刚性,不会下跌,尤其在一二线城市,房价十分坚挺。各地方政府应当灵活的采用中央的"去库存"战略,真正领会"去库存"的含义,基于城市发展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程度的"去库存"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一、当前世界经济和各主要经济体经济形势 2009年下半年以来,在各国扩张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刺激、库存回补以及金融市场改善三大因素推动下,世界经济逐步走出了衰退,特别是在2010年第一季度,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以及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出现较快回升,经济复苏的趋势进一步确立,标志着世界经济普遍进入复苏周期。  相似文献   

14.
世界经济的宏观展望自2009年第二季度起,世界经济形势出现了好转。全球股市出现了反弹,对贷款的风险溢价下降。国际贸易和全球工业生产也已恢复明显,国内生产总值(GDP)出现季度增长的国家越来越多。自2008年年底开始施行的积极政策的效果正有力地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复苏。经济的复苏也体现了强烈的周期性库存调整。  相似文献   

15.
在2003年复苏的基础上,2004年全球经济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经济增长率将会达到5.0%,高于20世纪90年代高速增长时期的平均水平,创造了过去20年来的最高记录。这种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周期自然运行的结果。以往的周期发展历史表明,经济复苏的初期阶段通常都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受周期发展的制约和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周金涛 《新财富》2011,(6):25-26
库存周期的高峰在2011年4月如约而至,按照我们对经济周期理论的理解,本轮中周期自2008年底开始以来,从被动型库存周期到主动型的库存周期,中周期中的最初库存周期部分已经基本完成。我们认为,库存周期的分析方法和逻辑仍然是分析市场短期波动的基本方法,但在中周期加速直至繁荣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17.
赵思思  徐珂 《现代商业》2011,(24):176-177
2008年,在外部环境恶化、国内政策调整以及经济内在周期的三重压力下,我国"出口—投资导向型增长模式"内在矛盾激化。当前,在通货膨胀背景下,进一步巩固扩大内需,对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十二五"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本文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的角度分析我国经济增长现状,得出当前扩大内需的必要性并分析制约需求的因素,并对扩大内需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周金涛 《新财富》2010,(4):30-30
我们在前期一再提出欧美库存周期将在2010年3月之后进入加速期的必然性,中国未来3个月的出口数据将直接验证我们所说的欧美库存周期第二峰会否真正出现,全球经济和市场都已经进入了关键时刻。与比同时,世界经济中的美强欧弱情形到达极致。  相似文献   

19.
当前经济形势扑朔迷离,政策退出一度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迪拜世界债务危机、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困境和欧洲债务危机又似乎给全球复苏进程带来了不确定性。从中波周期的视角来看,全球经济已经在新的均衡中进行价格体系重建,酝酿全面复苏的动能;而从短波周期来看,2009年全球经历了快速的去库存和强劲的补库存,2010年将在震荡中重建更高库存水平。无论全球经济还是中国经济,在2010年都将呈现出典型的过渡期特征:政策的推动力日渐趋弱,实际的和金融的力量正在缓慢恢复,危机和刺激留下的后遗症不断挑战复苏信号,但无妨复苏信心缓慢重建的进程。中国正在跨越刘易斯拐点和库兹涅茨转折点,经济调结构的关键在于推动主动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再下台阶     
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次高速增长阶段,本是正常的调整,但政府主导的投资延续了调整的周期,“次高”也因此要打折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