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信息集锦     
一种造型新颖、使用功能强、装饰效果更佳的电动遮阳篷由北京必得福遮阳篷具厂研制成功并已推向市场。这种遮阳篷采用卷筒、折臂、可变形的框架结构,并用微电机微动力驱动篷布卷筒,使用者可根据需要自由确定遮阳幅度。遮阳篷采用专用的铝合金型材,篷布的花色品种多达十几个,适应不同客户的审美需要,产品规格有2.1—6.0米不同的宽度,幅度  相似文献   

2.
供电企业要想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必须把电力营销放在突出位置。智能电网技术能够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我国智能电网的推广已经起步,这给电力市场带来一系列的变化。文章介绍了智能电网技术,分析了其对用电市场和电力营销带来的变化,探讨了新形势下电力营销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我国公司实践起步较晚,但市场发展迅猛及其开拓创新的能力不断提升,活跃于城市乡村的公司已成为经济社会结构中的重要角色。与“公司”这一角色相对应的《公司法》,虽然有230条之多,但条文存在着原则性强、可操作性差、法律漏洞多等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和经济的发展,并对市场产生了诸多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钟小林 《企业经济》2003,(3):176-177
一、我国指数基金发展概况指数基金是1971年起源于美国的一种被动性投资基金,它按照证券价格指数编制原理构建投资组合,以取得目标指数所代表的整个市场的平均收益为投资目标。近十多年来,受多数被动性投资基金表现优于主动性投资基金的影响,指数基金在境外证券市场逐渐流行,一般占到了市场总量的10%左右。我国指数基金的发展起步于1999年。当年7月8日,我国发行了“基金普丰”、“基金兴和”两只指数基金。同年12月24日,另一只指数基金———“基金景福”也登台亮相了。这三只基金的资产规模均为30亿元。与其他类…  相似文献   

5.
一、对我国数控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基本估计 我国数控技术起步于1958年,近5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8年到1979年,即封闭式发展阶段。在此阶段,由于国外的技术封锁和我国的基础条件的限制,数控技术的发展较为缓慢。第二阶段是在国家的“六五”、“七五”期间以及“八五”的前期,即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初步建立起国产化体系阶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中国制药工业起步于本世纪初,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使用传统工艺到大规模运用现代技术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驶入快车道,整个制药行业生产年均增长17.7%,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年均增长速度4.4个百分点,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医药市场之  相似文献   

7.
《企业技术开发》2016,(11):39-40
在我国,虽然智能电网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国家用电量需求的持续增大,智能电网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推动和广泛应用。文章在当前常规电网继电保护的运行特性基础上,总结并提炼了智能电网框架下继电保护运行技术的新特性,基于未来智能电网运行需求角度和我国新推出的坚强智能电网计划,探索了关于继电保护技术及其相关的动态整定软件目标功能的新应用。  相似文献   

8.
杨娟  张真  王黎明 《价值工程》2022,(21):162-165
智能制造作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不仅是中国制造业变革的核心,同时也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制高点与未来发展方向。德国工业4.0对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对中国制造2025-2035的完善及其在实践中的推进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理念启示价值。为积极推动智能制造发展,中国科协于2020年5月30日推出“科创中国”(1)品牌,并将技术应用案例库项目作为“科创中国”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重点任务之一。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承接了2021年“科创中国”智能制造领域技术应用案例库项目,经过广泛征集、评审,最终300项案例录入到“科创中国”案例库。文章围绕“科创中国”的实施路径,对我国智能制造今后的发展规划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希望可以为“一流”学会的建设作出贡献,同时,对智能制造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价格评估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它从起步到夸天仅有10多年的历史,真正发展比较快的时期也只是1992年在党的“十四”大以来的五年多时间里。由于我国房地产业以“十四”大为起点开始走向市场,它推动房地产评估在理论研究和实际运作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房地产评估制度开始建立,评估市场不断扩大,评估队伍和评估机构得以迅速发展,我国房地产评估行业的雏形已基本形成。但是,也正由于这个行业形成和发展的时间还不长,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提出如下对策:  相似文献   

10.
技术之路     
本期的重点文章《寻找中国技术》讲的是海信的技术之路。技术之路作为企业的发展战略,不仅因企而异,也因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而不同。80年代,我国的改革开放和企业发展刚刚起步,以“三来一补”和低端技术为主的初步加工和粗放经营就成为当时多数企业的技术之路。90年代许多企业注重引进先进的技术,对企业的发展和产品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引进先进技术谈何容易,经常是想“以市场换技术”,结果丢了市场,也没有消化掉真正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建筑智能化在国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文章阐述了软件接口技术对智能大厦管理系统集成智能子系统的重要性,对常用软件接口技术的技术特性、优点和缺点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如何通过“一原则四步骤”方法选择正确的软件接口技术,以提高智能大厦管理系统集成项目实施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企业管理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一种发展趋势,在我国起步较晚。为加快发展步伐,实施以“管理信息化带动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通过企业管理信息化加快体制创新,管理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融合进入了会计行业,形成了智能会计。虽然智能会计提高了工作效率,解决了会计工作中很多基础性或分析性问题,但是智能会计由于刚刚起步,发展时间短,目前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面临各种挑战。本文分析了目前智能会计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智能会计以后能向健康、稳定、规范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魏景明 《活力》2006,(10):63-6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矿业权资产进入社会生产过程必然按市场配置原则产生流动,这种流动的经济活动形成了矿业权资产交易。由于我国的矿业权资产管理刚刚起步,矿业权交易市场正在形成和发展,各种“游戏”规则不够健全,矿业权资产管理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廖月华  周维 《中国物业管理》2007,(5):I0002-I0005
写字楼市场的发展,最能折射出一个地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其物业管理的起步和发展一直居于我国领先地位。而深圳写字楼物业的建设与发展作为“特区速度”的缩影,一直被世人所关注:20世纪80年代初,53层160米高的国贸大厦以“三天一层楼”的速度创造了深圳奇迹;90年代,383米高的地王大厦又以“九天四层楼”创造了新的“深圳速度”。深圳写字楼的发展历程,不仅浓缩了特区经济的辉煌成就,同时也承载着深圳人特有的奋斗不懈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6.
我们华西村办企业探索在60年代,起步于70年代初期,发展于80年代,壮大于90年代。并于1994年8月组建了国家级企业集团——华西集团公司。1999年8月10日,“华西村”股票在深交所正式上市,成为我国第一家农村经济综合开发概念的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7.
韦泱 《上海房地》2007,(6):48-51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企业贷款业务的发展现状,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唇齿相依,息息相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城市建设中的房地产开发刚刚起步,所需资金量不大,大多为临时周转性质。到了八十年代中期,房地产市场方兴未艾,银行开始介入房地产开发项目,将临时周转性的小额贷款,并入建筑业流动资金贷款,在此科目下列出二个“明细”,即土地开发贷款和商品房建设贷款。进入九十年代,房地产市场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  相似文献   

18.
行业走势     
化学试剂行业发展的新契机我国化学试剂生产起步于50年代.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成都、西安、沈阳六个生产基地。“六五”以来,以北京、上海、天津三个试剂专业研究所和重点企业中试研究室为中心,以高纯试剂、电子试剂、生化试剂、仪器分析试剂等技术开发为重点,我国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了一些小型多用途的单元操作设备,逐步改变了化学试剂生产技术和装备的落后状态,实现了试剂生产的设备化和密闭化。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开发和解决市场断档品种1200多种,包括通用试剂、色谱试剂、核磁试剂、生化试剂、…  相似文献   

19.
李颖 《物流时代》2014,(9):46-47
在国内电商、快递企业纷纷向乡镇一级延伸“最后一公里”配送的当下,时时顺物流综合超市深耕区域物流市场,借力渠道优势,塑造了独树一帜的“城乡版”O2O模式。深究其发展基因,“接地气”是他起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问题及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事实上,我国的可转换债券市场最初的发展与股票市场基本上是同步的:我国的可转债市场形成的比较晚,尽管发展壮大过程中不乏起伏波动,但总的趋势是良好的,是处于不断完善之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