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大庆油田采油二厂三元复合驱油采出井因结垢严重而导致不压井工具失效的问题,进行了三元复合驱不压井技术研究。利用此技术在大庆油田采油二厂三元复合驱结垢高峰期现场试验10口井,一次不压井和二次不压井成功率达100%,实现起下管柱时井下防喷。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南六区东部三元复合驱内水驱采出井含聚浓度较高现状的阐述,结合对水驱井实施封堵后的效果分析,针对三元复合驱采出井的特点,证明了封堵工作对于三元复合驱开采的重要性。随着南六区东部三元复合驱的不断开采,三元液对水驱油层的渗透污染日益严重,迫切地需要我们总结经验、及时跟踪、并且适时采取治理措施,确保三元驱开采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徐宝成 《科技与企业》2014,(11):270-270
由于某区水、聚两驱并存,实际生产中聚驱油井采出液成分复杂,管线内易结垢,使管线流通空间减少,导致回压升高;水驱环井受井数、管线长度、材质等因素影响,随着温度的变化,蜡质析出逐渐在管壁凝结,流动通道变小,使回压升高,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针对部分油井高回压的情况,技术人员对引起回压升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了干线冲洗的方案,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寻求延长干线冲洗周期的有效方法,以油井回压的高低作为干线冲洗的鉴定标准,在不同的油井上进行试验,录取试验前后的数据,使干线冲洗周期延长,为该区高回压井干线冲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宋敏  郭建宏 《价值工程》2011,30(3):305-305
要减少气体对泵效的影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气锚,本文从泵容积效率出发,阐述了气体和气锚与泵容积效率的关系,从理论上计算了不同气油比、气锚沉没压力对泵容积效率的影响,给出了气锚提高泵效时,沉没压力应满足的条件,对气锚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萍 《价值工程》2010,29(24):226-226
对A块二类油层2009年2月改注聚表剂以来,注入井、采出井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改注聚表剂以来,注入井注入压力、注入量、注入浓度、注入粘度、视吸水指数等参数的变化,得出结论认为:应加大注入井措施力度的同时,调整注入井注入参数,加强聚表剂注入;针对采出井采液指数下降、供液不足及沉没度低的井增多的情况,应及时调整机采参数,对采出井薄差油层压裂改造,以提高注聚效果。  相似文献   

6.
李志伟 《科技与企业》2012,(24):307-308
抽油机井泵况是描述油井是否正常生产的重要资料。几年,因为无泵效造成抽油机井检泵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文通过总现场的工作经验,结合示功图、沉没度、产液量、含水、电流、压力等多生产数据,对可能产生无泵效的原因进行分析。使对无泵效井的检查处理有的放矢,同时提出针对无泵效问题的预防性措施。  相似文献   

7.
陈禹欣 《价值工程》2013,(23):39-40
CO2最小混相压力是确定油藏能否采用CO2混相驱的重要依据。细管实验是测定最小混相压力的首选实验方法。它通常被用来确定某一给定的原油最小混相压力。在获得的驱油效率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以及驱油效率与驱替压力的关系曲线中,曲线拐点所对应的压力(或组分组成)即为最低混相压力。除了细管实验外,本文还采用了经验公式计算和状态方程法等方法预测最小混相压力,最后确定CO2混相驱最小混相压力,为进行二氧化碳混相驱先导试验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杨秀玲 《科技与企业》2014,(16):288-288
油井液面高低直接反映着油井供液能力的大小,也是优化机采工作参数的重要依据,液面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措施效果。在一般情况下油井的液面受泡沫段、死油环及气体密度的影响,测得的液面存在误差造成误判断,使得采取的措施不当、造成措施效果变差。本文针对抽油机井假液面现象结合功图分析,及凡尔过流断面与沉没压力、充满系数的关系,采用流体力学的方法计算出不同过流断面下,泵充满时所需的沉没压力,得出受泡沫段、死油环影响情况,为措施分析提供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马展朝 《价值工程》2010,29(24):243-243
目前,第二采油厂油田开发处于高含水期,采出液的性质由原来的油包水转变成水包油,物性的转变势必带来机采井的日常管理参数的改变。机采井热洗时间一般在6-7h、压力4-5MPa、温度90℃以上,对于特殊井(憋压井)洗井时间有的会更长,可能达到12-18h。即使这样,对于洗井效果还不明确。但由于理论水平的局限,难以准确分析探讨,缺乏一定可信度。所以本文通过对机采井热洗时,原始热洗液(中转站掺水)作为洗进样,井口洗出液(每半小时取一次)作为洗出样,进行化学分析来验证热洗井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胜采一矿热采管理区掺水接转站主要承担着管理区稠油的接收和转输,掺水泵、外输泵和加热炉等关键设备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着热采管理区的原油上产工作。本文从掺水压力、掺水温度及掺水水质等技术指标入手,通过影响因素分析、集输工艺改进措施等方面的阐述,为稠油热采做一番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滕加丰 《价值工程》2010,29(3):31-32
CO2混相驱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CO2最小混相压力是注CO2开发的一个重要参数,只有当驱替压力高于最小混相压力时才可能达到混相驱。所研究油田属于特低渗透油田,本文采用两种方法针对原油进行了注CO2最小混相压力实验。当采用界面张力法时,发现随着压力的增加,地层原油与CO2间界面张力逐渐下降,并在约33-34MPa时达到混相状态;当采用细管实验方法时,确定的最小混相压力值为32.2MPa。由此获得的注CO2驱油的最小混相压力值可为油藏开采和油气生产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守朝 《价值工程》2011,30(33):1-3
林樊家油田林东馆三段地质条件复杂,地层敏感性强,供液差,产能低,油稠,出砂严重,多年来采用了各种工艺措施,均未取得好的水驱开采效果。文章运用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了低水驱的主要原因和论证了低效水驱转蒸汽热采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该块低效水驱转蒸汽热采的开发经济技术政策界限。开发实践表明,低效水驱稠油油藏通过转热采可大幅提高采收率,同时研究成果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尹志刚 《科技与企业》2011,(10):119-119
随着胜利油田聚合物驱和稠油区块的不断勘探开发,稠油采出液和聚合物驱采出液在地面集输系统混输后形成复杂的含聚稠油采出乳状液,我们经常发现在联合站换热器、沉降罐、污水配注管线、调水管线等集输设施出现聚结物阻塞问题。本文通过对东四联换热器聚结物化学检测分析,揭示了聚结物的成因。试验表明由于使用药剂不当,在东四联进站阀组投加较强阳极性的污水处理剂,加速了采出水中聚合物、悬浮物、乳化油在换热器沉积形成聚结物的趋势,这也是含聚采出液在地面集输设施易发生聚结阻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通过试验研究,液压往复柱塞泵密封的结构设计,柱塞泵的油、水泄漏方式以及泵结构设计上不太合理而造成油水分离不良,从而影响泵的润滑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柱塞泵泵头设计,分析了柱塞在往复运动中的压力分布、泄漏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密封元件的变形对密封性能的影响。为配合密封的改进研究,对泵头的结构进行改进。从设计原理看泄漏的压力水经过泵头头一道密封处开一个排液孔,从而达到油和液体的分隔开来,而在泵头处又设置了一道密封。这样从头道密封泄漏的液体在设有排液口处在没有压力情况下,无法通过第三道密封装置,从而完全彻底的油和液体的彼此分离开来,即使泄漏的液体也不会影响到主轴泵体主轴箱中,其主部零件润滑得到充分的保证和保护。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使泄漏的油水均流向机外,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油水分离问题,使其密封性能和耐磨特性的改善和提高,确保泵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5.
任颖 《科技与企业》2012,(19):141+143
305队自2011年4月16日后陆续投产6口三次加密井,因其含水低、油粘稠、易堵管线,导致掺水调整难度大,掺水小时,管线容易堵塞,掺水大时,消耗系统压力,造成所需掺水量增大,能耗增大,针对此种情况我队进行了多次掺水调控工作. 2011年9月我们再次根据油井产液、含水并参考取样油质分析(根据取样的颜色判断含蜡多少),根据新井间歇性出油的特点进行掺水系统的优化,同时摸索掺水集输井的油压、掺水量、回油温度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从而得出单井合理掺水量的下限值,以及集输井在优化过程中油压回压的波动范围.本文在大量现场试验的基础上,通过理论与试验相结合,对掺水系统的优化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单井掺水量的调控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依据,达到保证平稳生产,最大限度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杨昊博 《河北企业》2023,(6):151-153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为了节能输送,降低生产成本,华北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油厂饶阳采油作业区改变传统的三管伴热模式,采用单管环状掺水集油工艺。掺水集油工艺的应用带来了较为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油井生产。针对洗井作业造成掺水环内油井回压高的问题,对作业洗井、蒸汽热洗、常规热洗三种形式对环内油井井口压力的影响进行数据对比分析,发现作业洗井对井口回压影响最大;对如何降低作业洗井对井口回压影响的方法和措施进行探讨,确定采用降低环内掺水量、优化作业洗井的方式保障原油产量及生产安全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7.
当井区供液不足时,套管中的液面逐渐下降,泵的充满度越来越不足,增加了生产单耗,并浪费大量电能。根据环空体积平衡原理,确定了抽油机井的间抽工作制度后,常规的计量方式降低了实际产量值,应用了新的产量计算模式后,提高了泵效和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18.
朱琦 《科技与企业》2013,(13):240-241
本文通过对北三东西块注聚合物开发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出了该区块聚驱见效特征:见效时间早,最低点时,含水下降幅度小;产液能力低,下降幅度大;注入压力高、注入速度低;受平面及层间矛盾影响,区块见效不均衡。分析其原因主要由于储层发育较差、注采井连通差,局部聚驱控制程度低;初期注抗盐和高分子聚合物,油层适应性差;地层压力高,地层能量得不到释放等几方面。通过对其原因的分析,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顾艳秋 《科技与企业》2014,(14):309-309
超稠油油藏由于原油粘度高,胶质沥青质含量高,造成下泵初期的井底温场较低,吞吐半径受限,油层供液能力下降,稳产难度大,严重制约了超稠油油藏的有效开发。为了解决超稠油油藏开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普遍采用电热杆加热和后期掺稀油方式生产。但经过生产实践,暴露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下泵初期井底温场低、泵下加热困难、油井返工几率大、油井生产效果差等。通过反复实践,我们提出了掺油泵提压,实现下泵早期地下掺油,有效建立井底温场,提高油井周期产量。  相似文献   

20.
赵东辉 《价值工程》2011,30(6):33-33
低流压、高泵效的油井一方面增加了杆管的疲劳损耗,降低杆管的使用寿命,减短了油井的检泵周期,增加开采成本;另一方面会降低动态控制图合理率,影响油井管理指标,极大影响了油田正常生产与油田生产管理。科学有效地对低流压、高泵效井进行成因分析与制定恰当的治理措施对于油田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文中通过对理论泵效公式剖析及实例分析,分析了造成油井低流压高泵效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