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5年6月,中海油报价185亿美元竞购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优尼克石油公司,是中国企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外并购项目,被媒体称为"世纪并购".  相似文献   

2.
并购优尼科失败后仅23天,雪佛龙CEO大卫·奥雷里便匆匆来到中国,坐在了中海油CEO傅成玉的办公室里,他这次来不是想“打仗”而是为了“讲和”。虽然雪佛龙成功并购优尼科,但是与中海油不同,没有中国巨大市场的支撑,雪佛龙依然不能通过并购缓解自身的危机。此次大卫找到傅成玉正是为了缓和与中海油的冲突,为他的天然气资源寻找出路。而当傅成玉提到雪佛龙在并购优尼科过程中,采取的非市场化手段和大打政治牌的问题时,大卫只好默不作答,把话题转移。虽然优尼科并购失败使中海油迅速扩张受挫,但这并没有动摇傅成玉以及中海油高层管理者继续向…  相似文献   

3.
傅成玉反思中海油收购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月24日。中国海洋石油大厦一间会议室里。刚刚从一场收购案大战中解脱出来的傅成玉,打理思绪,接受了《中国企业家》杂志的专访。这是自8月2日,中海油宣布退出对美国第9大石油公司——优尼科的并购后,首度公开对国内媒体说话。这位喜欢喝咖啡的中国大型国企领导人,会对外界说些什么?他会为中海油这次擦肩而过的世纪收购做怎样的反思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中海油的标本价值在于告诉中国企业,错误地评估了在西方国家商业交易的文化效应,就会遭遇来自商业以外的文化、政治、法律风险中海油竞购事件给我们许多思考和经验:怎么面对美国公众和美国政界的消极反应?这对未来即将走出国门、准备并购发达国家企业的中国公司,中海油的标本价值在哪里?  相似文献   

5.
正进入2013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依旧保持强劲增长势头,2月,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以151亿美元完成并购加拿大尼克森石油公司(以下简称尼克森)。但笔者在研究中也发现,更多的企业在并购过程中遭遇了如国家政策突变、文化冲突、整合经营不善等问题,导致并购受阻。本文以中海油并购尼克森为例,分析能源企业海外  相似文献   

6.
京东方、TCL、联想、中海油、海尔,这些中国各自行业领域的“标杆企业”近几年相继走上了海外并购扩张之路。特别是近1年来,随着联想vsIBM、中海油vs优尼科等几起针对欧美著名跨国公司、标的额巨大的海外并购案例的出现,不论是国内企业界,还是国外企业界,都在惊呼: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热潮正在到来。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战略性资源的贫乏,跨国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这就为中国企业执行"走出去"战略创造了良好契机,在这样的时机之下,中海油完成了对尼克森石油公司的并购。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全面阐述了中海油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与威胁,同时,也为中海油更好的完成并购后的整合工作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企业并购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已成为当今企业集团壮大的一种重要方式,并购的开展和实施也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议题。2012年12月8日,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中海油)收到加拿大工业部部长的通知,加拿大政府批准了中海油收购尼克森公司的申请。文章以此为背景,分析中海油并购尼克森的战略意义,探讨并购实施的过程,希望从中得到更多企业并购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企事     
<正>傅成玉盘点中海油并购败因 呼吁政府统一协作 “政府职能部门不要各管一摊,否则中国 企业很难在海外收购中取得胜利。” 中海油总公司总经理傅成玉日前在“2005沪 港青年经济发展论坛”上直言不讳。此话既是对 中海油竞购优尼科的落败所作的“总结”,更是 对该公司正在进行的海外并购所作的“预言”。 眼下,中海油正就澳大利亚高更气田的收购与雪 佛龙展开又一轮谈判。  相似文献   

10.
8月24日。中国海洋石油大厦一间会议室里。刚刚从一场收购案大战中解脱出来的傅成王,打理思绪,接受了《中国企业家》杂志的专访。这是自8月2日,中海油宣布退出对美国第9大石油公司——优尼科的并购后,首度公开对国内媒体说话。  相似文献   

11.
中海油收购尼克森单纯以经济收益而言短期内很难获得理想的回报,甚至可能会在一段时间拖累中海油的业绩历时7个月波折,中海油2月底终于宣布完成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交易,交易总对价约151亿美元。中国企业最大一笔海外并购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12.
海外并购要有战略顾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海油并购事件已经尘埃落定,可是其中的思考没有停止。对于中海油来说,在这次流产的并购行动中,体会最深的莫过于下面的事实: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时,作为中介的投资银行顾问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为防止被外国投资银行牵着鼻子走,企业家应该拥有投资银行顾问之外的专为企业服务的核心顾问班底。补充强调的是:这个班底应该包括熟悉对方国对华战略的专家。  相似文献   

13.
中海油宣布撤出并购优尼科,一时间,这则消息成为国内各大媒体的头条新闻。这宗被称为中国企业最大规模、最重要的一次海外并购低调收场。国人似乎有些失望。然而,当我们反思此次并购时发现,中国企业真的需要一点平常心,毕竟这只是一次商业活动。如果硬要他承载什么国家战略和民族感情,恐怕这对企业来说未免太沉重了。贵刊文中提及的“全球化的入场规则”颇具见地,这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背景中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天蓝  相似文献   

14.
《企业与市场》2006,(12):82-82
目前国内的并购市场有三种类型: 1.中国企业的境外收购。比如中海油的海外收购。 2.外商企业在中国的收购。 3.国内并购。 2005年到2006年8月份的公布数据显示,并购在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2006年前8个月,三种类型的并购都有大幅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2005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动作连连,引人注目。在TCL、联想集团并购后,涌现出系列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事件:海尔竞购美泰克、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功败垂成;阿里巴巴“吃掉”雅虎成为中国互联网最大并购案,南汽并购英国MG罗孚汽车扑朔迷离,中石油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等。据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在其发布的一份名为《向世界舞台迈进:中国企业的对外并购》的报告说,中国目前处于对外并购的第四次热潮,今后几年对外并购将继续发展并日益活跃。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刚完成的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FDI)方式中,跨国并购和股权置…  相似文献   

16.
人事     
大部分美国媒体所担心的,(是)我们会把美国的资产运回中国。这种担心显然是错误的。从经济效益上来说,将位于美国的油气资源运回中国很不理性,因为美国仍是全球最强劲的消费市场之一。——中海油总经理博成玉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称,中海油不会将美国能源带回家  相似文献   

17.
企业应建立国际化人才流失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走出去"发展战略的指导下,逐步加快了国际化进程,国际合作、跨国并购案例层出不穷.2005年,继TCL、联想集团成功并购后,海尔竞购美泰克、中海油竞购优尼科、阿里巴巴"吃掉"雅虎、南汽并购英国:MG罗孚汽车及中石油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等一系列大型跨国合作、并购案例正吸引着全世界的眼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三大石油公司纷纷开展海外并购,进入了亚非拉国际资源市场。2002年1月,中海油出资收购了西班牙瑞普索公司在印尼的油田权益,同  相似文献   

19.
朱雪尘  梁海松 《英才》2008,(10):40-49
近25亿美元并购挪威AWO,单纯从交易额上说,比起3年前185亿美元并购未果的优尼科不可同日而语。沉寂三年,中海油为何再次凌厉出手海外?傅成玉及其他掌控的“中海油系”的战略意图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近几年,海尔、中石油、中海油、京东方、TCL等许多企业走出国门,开始了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特别是2004年12月联想集团斥资17.5亿美元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一举跻身世界第三大PC厂商之列的举动,更是掀起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