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城镇化进程中,达斡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政府投入不足,传承人存在"断层"危险,非物质文化保护环境的缺失等问题.在城镇化进程中应构建良好的"非遗"保护工作环境;培养传承人,避免"非遗"传承中的人才断层;构建平台,实现"非遗"保护工作的有效宣传;针对特点,做好"非遗"项目的活态保护;挖掘"非遗"的外在价值,契合城镇化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2.
正沂南县促进"非遗+文化""非遗+旅游"等融合发展,积极开发传统和民俗旅游商品,推动非遗项目在旅游景区设立"非遗工坊""非遗传承基地",培育了一批融合性强、文化特色明显、可以体验互动的情景式非遗项目活态传播场所,既增强了非遗保护意识,又提升了非遗项目对外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非遗文化翻译既是我国向世界各国展现华夏文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也是实行"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措施.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胜枚举且地方特色突出,积极探索非遗文化外宣翻译是强化黑龙江非遗文化保护与宣传的重要措施.从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现状出发,旨在研讨提升非遗外宣翻译现状的对策,阐明了黑龙江非遗文化外宣翻译的欠缺之处及形成的缘由,并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其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文山壮族地区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原生态非物质文化.但是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文山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延续过程中逐渐萎缩甚至消失.创意经济的全面兴起正好为文山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新的契机.为此,要进行"非遗"传承人培训创新;"非遗"文化的认知创新;"非遗"传承机制的创新;"非遗"传承路径的创新;创新传承文山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优秀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5.
"民间文化的传承人每分钟都在逝去,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传承的压力让"非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生长于大众生活的"非遗",大多散落在民间,仅靠传承人以年迈之躯苦苦支撑着手里的技艺.  相似文献   

6.
<正>9月11日至20日,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隆重举行。本届非遗节以"传承文脉,创造未来"为主题,围绕"现代化进程中的非遗保护"这条主线,回顾设立"文化遗产日"10年来非遗保护传承成果和经验,举行国际非遗博览会、非遗国际论坛、非遗大戏台、非遗进万家、中国篆刻艺术双年展等五大类主体活动,400多项学术交  相似文献   

7.
上海非遗资源在我国非遗体系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保护传承体系.上海持续探索非遗活化利用路径,着力推进非遗国际化进程,不断扩大非遗宣传推广渠道,全方位增强非遗的生命力.创新性开发利用是对非遗最好的传承,上海未来应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通过以当代语言诠释历史优秀文化、依托国内外重大文化交流平台、增加非遗产品的现代设计感...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以机制为先导,坚持从规范、管理、制度入手,卓有成效地开展非遗保护的探索与实践,使传承保护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宁波非遗工作自2004年启动以来,先后推出非遗普查宁波模式、"三位一体"非遗保护模式、"三位一体"评估体系、非遗考核退出机制、非遗保护高校联盟均属全国首创,并建立了完善的四级非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中,文化交流是重要内容。让区域文化"走出去",需要加大对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宣传力度。其中英译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以扬州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为例,分析了其外宣英译的难点和亮点,提出了加强英译工作的三点建议:政府引导,积极为民间文学类非遗传播搭建平台;促进非遗项目走进校园,发挥地方高校英语师生优势,重视非遗翻译人员的专业培训;以翻译美学等理论为指导,开展非遗外宣英译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0.
陕西是中华民族、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大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目前,我省经文化部批准设立了陕北、羌族两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3项,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62项、省级453项、市级1127项、县级2292项,为保护好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我省非遗保护、保存工作,制订出台《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