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是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路上多变的一年,区域房地产发展过热成为中央政策调控的“导火索”。广东省,尤其是珠江三角洲沿海地区作为中国房地产发展相对成熟的地区,在这一场调控风暴中,并不是处于中心影响区域。因此,政策对全省房地产行业的冲击力较为温和,但地方政府仍然积极应对,出台种种政策调控市场。2005年广东房地产市场发展可概括为“政策调控、发展稳定”。  相似文献   

2.
李晨 《上海企业》2010,(11):104-105
李晨律师:我公司是房地产中介机构,因近期国家和地方不断发布房地产调控政策,部分已经签约的购房者提出退房要求。他们提出“新政”属于情势变更,导致他们无法按原计划获得银行贷款,希望中介帮助协调解除购房合同,并提出此种情况不属于购房者违约,不同意承担违约责任。请问,这些购房者的说法是否成立?房产新政下,我们中介机构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调控”无疑是近来漂浮在房地产界的流行词汇。来自土地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双重紧缩,让地产业的前景变得有些扑朔迷离,10年前的那一场“地产灾难”不断被人提起。  相似文献   

4.
一、新一轮楼市新政颇具新意 (一)以前的调控主要注重抑制住房需求.而这次调控在抑制住房需求的同时,积极增加住房供给,进行双向调节 面对几年前经济过热的宏观经济环境.之前的几次房地产调控.都是从抑制需求入手,如对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实行有差别的税收政策和房地产金融政策等,同时通过控制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控制供给的增加。在供不应求的格局下,  相似文献   

5.
调控“失灵”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调控“风暴”过后,房地产市场经历一个短暂的“低迷”观望阶段,部分地区投资过热势头得到有效抑制,过热的购房需求开始降温,但一年后的今天,我们发现,衡量房地产调控成果的重要指标——房价却呈现报复性反弹,涨者继续涨,回落者又开始反弹。  相似文献   

6.
《东南置业》2006,(12):30-43
房地产,又是一年的涛奔浪涌。今年尽管有“国六条”开先锋,随后央行、建设、土地、税务等调控声势一阵紧似一阵,而中国房地产却一路狂奔。毋庸置疑的是,这是一场调控与反调控的博弈,而在这一整年的利益博弈中,笔不妨为身陷其中的角色各画一幅“肖像”。  相似文献   

7.
“双向调控”一词,是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在2014年两会上透露的信号.一时成为业界热议的焦点。但房地产双向调控并不是一个新提法.早在2006年1月24日,《解放日报》就曾刊发题为“今年房地产政策双向调控”的文章。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透露出“双向调控”的楼市政策信号.但当前房地产市场双向调控仅仅是以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延续,还是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8.
“高烧不退”的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负”。尽管中央政府针对高房价展开了“暴风骤雨”般的密集调控,然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社会上甚至形成了一种“越调越涨”的心理预期。房地产调控之所以陷入“越调越涨”的怪圈中,行政体制不合理是其外部制约因素,而房地产调控政策目标选择和调控方式不当则是政策本身的缺陷。鉴于此,厘清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基本目标及内涵,根据调控政策环境的变化,科学、灵活地对政策目标进行选择与平衡,是保证房地产政策调控有效性的首要环节和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导刊》2014,(2):50-51
预言一:调控政策“辩证施治” 中央对待房地产的态度已经从“强调行政调控”转为“建立长效机制”,今后的楼市调控不会再刻意突出中央政府在调控中的主导角色,不会再统一发号施令、全国一刀切,“辩证施治”的差异化房地产调控政策将成为2014年政府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张跻  付琦 《上海房地》2014,(3):7-10
以2003年央行“121文件”为起始,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已整整进行了十年,市场始终处于“涨价——调控——再涨价一再调控”的循环,保障则始终处于“住房困难——建房——降门槛——需求不足——住房依然困难——再建房——再降门槛——仍然需求不足”的循环。笔者认为这是调控思路出现偏差所致。这些年的调控,政策制定者始终脱离不了”房价太高”、“投资投机太多”、“开发商利润太丰厚”、“保障投入不能亏本”的思想束缚。现在需要认真反思,寻求房地产调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导刊》2010,(3):26-29
2009年京、沪、穗、深的房地产市场热浪一片,房价报复性上涨,引发“调控之手”出招,但鉴于房地产政策将转向“有保有压”而不是“一刀切”式的收紧,地产市场可能趋于稳定,而非大涨大跌。  相似文献   

12.
龙年楼市,龙晦虎跃。“软硬之辫”、“微调之争”、“反弹之忧”,令调控陷入“龙虎斗”。 种种迹象表明,“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的坚定态度,并未让楼市超额利润获得者打消利用多种声音干扰抵制调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尽管已是炎炎夏日,楼市的天气却一天冷似一天。 根据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数据,6月上旬北京在售的235个普通商品住宅项目中,147个项目出现“零成交”。取得预售许可证的11个房地产项目合计供应期房4788套,目前全部处于未签约状态。此外,6月上半月北京、上海八成以上的别墅项目“零成交”。  相似文献   

14.
林作华 《上海房地》2012,(12):13-15
“双限”政策是房地产宏观调控中限购、限贷等一系列政策的总称。自“双限”政策推行以来,房地产市场调控虽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对“双限”政策质疑颇多,要不要继续实施“双限”和如何完善“双限”.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5.
近期,各地的土地市场重新活跃起来,地王身影再现广州,上海招拍挂市场圳出现了调控以来罕见的“超高溢价”。  相似文献   

16.
第二季度GDP增速“破八”,让购房者心里开始七上八下。买还是不买?购房者无限纠结:此起彼伏的“稳增长”呼声,会不会令调控再次草草收兵?更让人放心不下的是,历经多轮调控洗礼,楼市对此轮“史上最严”调控,似乎表现出超强的抗药性。多部门频频“喊话”——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不仅事关国民经济发展,更是关系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重大课题。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发展变化,国家宏观调控围绕“房住不炒”总基调,逐步形成了“分类指导、精准调控”的总思路。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选择调整政策工具箱,因城施策,保障了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同时,这也给各地行业主管部门提出了挑战,在“精准调控”总思路下,房地产市场调控不能再简单地“对症下药”,而是要建立系统思维,构建基于大数据的房地产市场监测分析体系,根据市场发展情况,相机选择调控工具,为精准施策服务。  相似文献   

18.
声音     
《东南置业》2011,(6):12-12
杨少锋:调控政策越来越紧对于政府的调控手段,多数开发商并不理睬,关键在于他们手中有钱,“钱多人胆大”。2011年宏观调控所有政策的核心,正是让开发商“缺钱”。可以预见,至少在未来一年之内,中国房地产调控的政策将会越来越紧。预计从2011年第三季度开始,中国大量的房企将因为资金链危机而濒临困境。这一轮的调控,不仅仅是中小开发商可能旎訇汰,一些大中型的房企甚至于上市房企,如果不能看清形势,秉持“现金为王”的经营理念,也将陷入极度危险的境地。  相似文献   

19.
春天和冬天     
冬天来了,上海楼市也随着时令的冬天进入了“冬眠”状态。在冬天的第一拨寒流来临之前,房地产市场的“拐点”说已经成为热议话题,有人认为“拐点”已显,言之凿凿;有人认为“拐点”未显,信誓旦旦。目前市场的表现是,南方几个城市的房价从去年秋天开始下降,年末继续下滑;上海、北京也出现有价无市、交易萧条的情形。房地产市场调控在经历几年曲折反复后,终于在这个冬天见到了凌厉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央和各地政府就降低房价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尤其春节前后的半个月内,从“国八条”、房产税试点,再到央行加息、公积金利率上调,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之密集、力度之大、牵涉面之厂‘,实属罕见,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重磅调控“组合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