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布澄清公告是上市公司应对市场传闻的重要途径。纵观过去的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往往倾向于较早发布好消息而较晚发布坏消息。那么在一定的市场环境下,上市公司应对正面传闻和负面传闻所发布的澄清公告的态度是否相同?本文针对这个问题以2001年~2012年的上市公司澄清公告为样本,研究了面对不同的传闻,上市公司澄清公告的反应时间、详细程度、澄清态度和停牌策略。结论表明上市公司面对不同类型的传闻所发布的澄清公告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对传闻的反应时间和停牌策略差别较小。上市公司都愿意在短时间内发布有效公告来减少市场上对信息认知的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214家上市公司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的数据,利用事件研究法和回归分析方法,探索上市公司按规定发布澄清公告是否有效果,并对澄清公告、媒体报道与股价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许多公司未按照规定澄清;市场对利好性质的传闻、否定态度的公告更关注;在否定利好传闻的公告中,内容规范的澄清公告澄清效果更好;在否定利空传闻的公告中,字数多的澄清公告澄清效果更好;同时肯定了媒体对企业澄清的监督作用及稳定股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市场传闻愈演愈烈时,上市公司通过公告进行澄清是应对市场传闻时采用证实和驳斥策略的主要手段。作为临时公告,其重要目的就是期望减少传闻的负面影响。由于近年证券市场中银行板块所占比重以及影响倍受关注,加之其金融风险传导性强以及银行业本身的特殊性,其应对市场传闻的处理、澄清传闻的实际效果如何及其影响因素成为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以金融危机爆发时最有代表性事件——美国雷曼兄弟控股公司正式申请破产保护,市场对其给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猜测及传闻蔓延为研究背景,选取此时上市商业银行公布的公告为研究样本,进行典型案例研究,利用事件研究法并构建回归模型进行研究检验。研究发现,上市银行澄清公告市场效果具有显著性,并受银行风险控制能力、资产安全等因素影响显著。研究结论为上市公司有效应对传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建立公司收购过程中的提示公告与正式公告的双事件窗口过程,采用市场模型进行相应的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在上市公司收购信息披露监管过程中,股权出让方与受让方就签订转让协议之后向市场传达信息所产生的短窗口累计超额收益率,显著高于收购事宜得到监管部门批准之后向市场传达信息所产生的短窗口累计超额收益率.该研究结果表明,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对上市公司收购过程中信息披露的监管。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沪深两市2007-2009年发布的897个投资公告为样本,首次研究中国资本市场对新发布的投资公告的反应.我们发现市场会对新发布的投资公告持负面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机构投资者的短期导向策略.但是,市场会给予过度投资企业发布的市场公告以更低的评价.可见,中国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问题得到了市场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钟覃琳 《中国外资》2012,(16):158-159
本文以沪深两市2007-2009年发布的897个投资公告为样本,首次研究中国资本市场对新发布的投资公告的反应。我们发现市场会对新发布的投资公告持负面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机构投资者的短期导向策略。但是,市场会给予过度投资企业发布的市场公告以更低的评价。可见,中国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问题得到了市场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以往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违反法规行为给投资者带来的财富损失的文献基本都以监管机构处罚公告作为事件研究的原点,而未考察处罚公告之前的另一项重要事件:立案公告。我们发现,在证监会处罚公告附近的市场反应约为-2%(这与以往文献一致),而立案公告附近的市场负反应则高达-6%左右。这意味着仅关注处罚公告事件将明显低估投资者的实际财富损失。在尝试解释立案公告日附近市场反应的截面差异时,我们发现立案公告前最近年度的盈余管理幅度越大,市场反应越负面,这意味着投资者在面临模糊信息时可能参考了此前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投资决策。我们还讨论了本文证据对我国证券市场虚假陈述行为的民事诉讼制度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沪深两市遭受中国证监会和财政部处罚的财务报告舞弊公司在公告日前后的市场反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舞弊持续时间与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的性质显著相关;在处罚宣告日前后各3天中,平均累计超额回报率(CAR值)达到-1.6%;通过对处罚原因分组t检验,发现投资者的反应并无差别。在对市场反应程度的线性回归中,只有舞弊持续时间变量与之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股权性质及舞弊种类变量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及中国资本市场的特殊环境分析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市场反应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上市公司发布担保公告日前后出现显著为负的累计非正常报酬。并且按照不同的分类情况下担保公告的市场反应截然不同,互保、非关联方担保、单向信用担保显著为负,而具有反担保措施的市场反应为正。  相似文献   

10.
在上市公司的收购过程中,提示公告和正式公告是两个最重要的信息披露.以我国在 2002年 12月 1日至 2003年 10月 31日期间提交证监会审核无异议的上市公司收购案例为样本,利用市场模型考察提示公告与正式公告事件日周围的超额收益率、平均超额收益率 ,以及狭小窗口的累积超额收益与累积平均超额收益情况.结果表明,在上市公司收购事件中,提示公告的市场反应要显著高于正式公告的市场反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酒鬼酒塑化剂事件入手,以我国29家酒类上市公司为样本,根据收集的数据运用事件研究法和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塑化剂事件具有的信息含量对股价是否具有解释力。最后得出结论,投资者对上市酒企的净资产收益率、股票市场走势及上市酒企的主营业务类型反应较为敏感,但是对公司的资产总额和市盈率没有做出显著反应。  相似文献   

12.
以2008—2011年受邀回答CDP问卷的中国企业为研究样本,对中国企业自愿回应CDP问卷的动机及其市场反应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对CDP问卷做出回应的可能性与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产品外销比例显著正相关,与国有企业性质显著负相关,与企业行业类型的关系不显著;同时,市场对公司的自愿回应行为并没有给予预期的正面反应,表明投资者在非强制减排环境下并不关注企业是否低碳。本文试图为政府和监管部门减排决策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市场反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以来,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以及由此衍生的控制权转移现象日渐增多,中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市场也基本形成,为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市场反应的实证分析提供了便利条件。本文用事件研究法对2006~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事件的市场反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对控制权转移事件的反应具有明显的"先抑后扬再抑"的倒N型特征,控制权转移信息存在提前泄漏问题。但是,随着市场的逐步完善,投机炒作现象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4.
庄晔 《中国外资》2009,(12):85-86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对货币政策的传导作用日益明显。资本市场作为传导货币政策信号的重要媒介,其存在价值和功效关键要取决于资本市场信息反映的效率。本文以我国货币供应量数据公告日为事件日,考察事件日前后短暂的时间窗口内,上交所国债市场利率期限结构的变化。旨在通过事件研究的方法,考察我国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反应效率,为货币政策制定者和市场参与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对货币政策的传导作用日益明显.资本市场作为传导货币政策信号的重要媒介,其存在价值和功效关键要取决于资本市场信息反映的效率.本文以我国货币供应量数据公告日为事件日,考察事件日前后短暂的时间窗口内,上交所国债市场利率期限结构的变化.旨在通过事件研究的方法,考察我国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反应效率,为货币政策制定者和市场参与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3年1季度至2022年4季度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盈余反应系数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具体表现为1季度的盈余反应系数大幅高于其他季度,分别比2、3、4季度的盈余反应系数高77.27%,44.44%和85.71%,且这一季节性差异在绝大多数年度和绝大多数行业中稳定存在。本文从盈余信息含量、盈余信息在非盈余公告窗口的价格效应、盈余公告的信息含量和盈余信息的披露格式、同期事件、市场和宏观因素等不同视角对上述现象的成因进行了探索,我们发现盈余信息含量、盈余信息在盈余公告前的价格效应在非常有限的程度上解释了盈余反应系数的部分季节性差异,但已有线索还远不足以对此提供完备的解释。此外,也有较弱的证据显示3季度的盈余反应系数大于2、4季度。  相似文献   

17.
对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市场反应的研究就是要探讨实施高管股权激励对投资者投资收益率的影响。选取2006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公布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的市场反应。结果表明,市场对于股权激励的反应是积极的,实施股权激励有助于上市公司价值和投资者利益的提升,市场反应显著。  相似文献   

18.
节能减排背景下,上市公司的环境行为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成为影响投资者决策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收集中石化2013—2017年发生的环境事件,探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沪深两市(包括中小板)中2001-2011年间发布了年报补充或更正公告的公司为样本,以累积异常回报率作为市场反应的替代变量,采用事件分析法对公告发布后的市场反应进行了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补充更正公告发布后的市场反应并不遵循有效市场假说情形下的随机游走,而是对补充更正前的年报信息有着很强的功能锁定效应,即公告发布后的市场反应,在很大程度上是锚定于之前年报发布后的市场反应。这一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中国的股票市场效率还比较低,即使进行了一定的制度性改进,但对信息的合理反应依然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0.
针对于忠泊等人(2011)提出的媒体关注市场压力假设,文章从盈余信息市场反应的角度,进一步解释了市场压力的来源以及对管理者行为的影响。文章发现,媒体关注增加了短期内盈余信息的市场反应;降低了长期内的盈余公告后漂移程度;而且媒体关注的这种效应在外部市场化环境较差的地区更加显著。媒体关注对短期内盈余信息市场反应的放大效应,对长期内盈余信息传递效率的提升作用,正是管理者所面临的市场压力之一,媒体关注通过影响资本市场而发挥外部公司治理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