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施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地方政府正在转向服务型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转型的过程中,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不平衡、政策能力不足、分配效率低等。所以本文从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对影响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因素展开分析,并指出提升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政府从经济主导型向服务型转变,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建设越来越受关注。公共服务建设既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满足公众公共需求及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主要途径。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建设能力存在整体水平不高、地区发展不均衡、公共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本文就公共服务建设的现状,初步探讨提升公共服务建设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孙冰 《活力》2011,(12):105-105
加强区域合作,推进区域行政—体化进程。有利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模式,促进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高效履行。同时也有利于激发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参与建设服务型政府工作的积极性,实现民族地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高效供给与公平分配。新时期伴随着我国区域行政—体化工作的深入开展,要求民族地区地方政府通过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加强跨行政区域的协调沟通,并切实发挥民族地区各级地方政府自身比较优势,最终提高自身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水平,实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地方基层政府直接面向老百姓服务,最了解老百姓的需求信息,理应成为当地社会公共服务的主要承担主体。随着在全国各地掀起构建亲民服务型政府的热潮,各地基层政府纷纷重视和加快推进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进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公共文化需求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基层政府必须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创造和提供更多的社会公共产品和社会公共服务来满足当地人民群众的公共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分析影响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因素,探索提高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路径,以便进一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转型步伐的不断加快,使公众公共需求的总量不断增加,如何公平、高效的满足公众日益增加的公共需求,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公共服务以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公共需求偏好,已成为目前各级地方政府的工作目标。本文在综合分析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目前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时期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工作应当以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为引导,改革财政制度,完善地方政府间合作体制等。  相似文献   

6.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已成为各级地方政府转型的目标和方向。地方政府在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方面具备了一定的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很多实际困难。这对各级地方政府提出了具体要求,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实施配套的对策组合,加快地方政府转型步伐,构建公共服务型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发债与公共项目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财政体制规定,中央政府可以发行国债,而不允许地方政府发债。这在控制地方政府滥借债方面似乎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生产建设型的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公共设施建设的需要与这种不允许地方政府发债的体制越来越不相适应,而且导致地方变相和隐性的债务越来越多,因而需要加以探讨和改革。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在整体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地区间经济实力差距扩大的现象。正是这种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地方政府财力不均,影响了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最终导致了地区间公共服务的不均等化。文章从我国的转移制度角度出发,研究江苏省的转移支付现状以及其对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总结当前转移支付的问题并结合庇古的理论提出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改善方案。  相似文献   

9.
当前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的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的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是政府的职责。本文在肯定我国政府公共服务中取得进展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当前政府公共服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互联网+"战略的推动为其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挑战。不过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存在诸多的问题,离"互联网+"战略的要求有诸多的不符合。鉴于此,本文以河北省为例,简要分析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河北省各级地方政府主动按照"互联网+"战略的要求来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张宁 《财会通讯》2021,(11):157-160
债务融资作为地方政府的一种公共经济权利,在近几年快速发展中,对地方政府解决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增加而带来的资金短缺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模式,然后对美国、加拿大以及日本地方政府成熟的债务融资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从融资机制、融资成本以及偿还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国际比较,力求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模式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徐健 《价值工程》2021,40(14):78-79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障,对于我国民生工程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依旧存在着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在地域上供给不平衡、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单一等问题.为此,需要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强化政府的主体责任、建立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加大群众参与公共服务决策的力度、促进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来提升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效能,加快实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3.
西部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体现的财政支出重点是公共行政和公共服务.但在支出结构的安排上具有不合理性.使得西部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与全国和其他地区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一方面取决于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受地方财政管理水平的制约。因此.要通过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西部民族地区地方财政能力、不断优...  相似文献   

14.
贺晶晶  刘钊 《价值工程》2020,39(2):17-20
近年来,我国的大数据技术发展迅速,《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出要运用大数据提升政府公共服务高效化,并强调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本文通过构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模型,最后以长沙市为例,通过发放网络调查问卷和实地调研收集、分析数据进行调查研究,并据此提出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绩效评价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夏鉴 《现代审计》2007,(1):13-14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作为政府间接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合理划分财政收入的一种分配形式,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大制度建设,保证政府职能正常运转的需要、实现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于鼓励地方政府将资金用于急需发展的公共服务领域,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随着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基层公共资金绩效审计日益成为强化地方政府执政能力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有效监督行为。本文从公共资金绩效审计的主要特点、基层政府公共资金绩效审计的主要问题出发,提出了发挥好基层公共资金绩效审计建设性作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数字政府建设是创新政府治理理念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基于2011—2020年我国27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数字政府建设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数字政府建设能够显著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政府建设能够通过提升政府透明度和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异质性分析表明,人口规模较大或数字化水平高的城市,其数字政府建设的政策效应更明显。研究结论为优化数字政府顶层设计,强化区域、城乡间协同合作,健全更为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及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国家(政府)、市场、组织和个人这四个机制。 记者:近年来,国家大力投入农村建设,并不断加强公共服务的能力建设。在灾后重建的农村.政府统筹规划,保障了基础设施的重建,恢复了公共服务的功能。关于公共服务机制建设的问题您能谈谈看法吗?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对公共服务需求的增长,我国地方政府开始采用公共服务外包的形式来缓解财政压力,这一改革在实际操作中显现出了明显的效果。到了20世纪末,市场化发展趋缓,西方国家公共服务外包出现了"逆市场化",这也给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改革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快地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民生,增加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在最近几年里全国各级地方政府纷纷走上了举债融资的道路。总体上讲,地方政府通过举债融资,在支持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存环境、推进城镇建设进程和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政府负债规模的日益增大,政府性债务管理和潜在财政金融风险等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笔者就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成因作以粗浅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