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方赛迎 《特区经济》2010,(11):259-260
董事诚信义务在《公司法》中予以确立不仅必要而且可行。而具体可通过对《公司法》第148条的丰富和完善,明确董事对公司除负有忠实义务、勤勉义务之外,还需负有诚信义务,即董事不得故意让公司失信,不得故意失职、有意懈怠职责。如董事违反诚信义务给公司造成损失,则需在一定的限度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2.
论董事对公司债权人的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宝东 《特区经济》2009,(6):237-239
我国新《公司法》在许多制度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关于董事对债权人的责任承担问题却付诸阙如。学界多数认为在董事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及公司章程而给债权人造成损失时,董事应与公司一起对债权人承担连带责任。明确董事对公司债权人的责任,有利于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企业公益捐赠法律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弥雷 《特区经济》2008,(9):263-264
企业公益捐赠是企业承担社会公益责任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促进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相关法律虽然已经从立法上鼓励企业从事公益捐赠,但当前的企业公益捐赠的法制环境尚不健全,须在立法和实践中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卓武扬 《特区经济》2009,(12):17-19
民间有着大量善心热心人士积极参与慈善公益事业,踊跃捐赠钱物扶危济困,却往往囿于各种现实难题无法完成善举。社会捐赠要实现其公益性,完成对公益慈善事业的贡献,可以利用公益信托的模式。在当前中国公益信托法律制度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利用信托公司开展社会捐赠公益信托现实可行。社会捐赠公益信托在中国的开展,关键是选择合适的信托机构,指定无利益关系监察人,以及公益信托活动情况的披露报告。  相似文献   

5.
现实生活中,我国社会公益捐赠活动出现了许多不良现象及消极后果,但专门用来指导社会公益捐赠发展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公益捐赠组织的公信力,更挫伤了社会各界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围绕该焦点问题,笔者对我国社会公益捐赠活动中的法律规定与信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保障我国社会公益捐赠机制的顺利运行提出了法律与信用层面的具体思考。  相似文献   

6.
为防止董事因业务执行活动中的过失行为导致公司债权人利益损失,英美国家就董事对债权人承担的个人责任制定了相关法律制度.我国相关法律的制定相对滞后,在董事对公司债权人责任的立法与司法实践中应注意公司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允许董事以"商业判断规则"抗辩免责;允许公司为董事购买责任保险.  相似文献   

7.
吴志宇 《特区经济》2007,225(10):238-240
公司和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都应遵守法律和公司章程以及公司内部的有关规定,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活动,否则就构成"越权"。但在实践中,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超越权限的行为却比较普遍。公司越权与公司法定代表人越权是两个性质不同的行为,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为保障公司、股东、债权人和善意第三人的利益,法律有必要明确区分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越权行为的不同性质,合理划分相关主体的民事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8.
杨茗 《辽宁经济》2005,(11):31-31
企业所得税中所指的公益救济性捐赠,是指纳税人通过我国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民政、红十字事业、公益性青少年活动场所和规定的宣传文化事业、老年服务机构等公益事业以及遭受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为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现行企业所得税对纳税人进行公益救济性捐赠作了减免规定,即企业在计算缴纳所得税时,公益救济性捐赠可以按照规定的比例从税前的所得额中扣除。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我国国情,通过分析目前有关公益捐赠和慈善性捐赠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两种捐赠模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就相关政策的具体执行提出建设性意见,对所得税法与最新出台的慈善法的衔接问题提出建议,以期推动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肖强 《湖北经济管理》2009,(16):152-153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在国外已有了较大的发展。根据社会责任理论分析,公益捐赠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是实现企业局部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相统一的重要渠道,是企业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战略,因此,企业公益捐赠是完全符合社会责任理论的企业行为。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中国消费者对企业捐赠行为及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探索了消费者对三种不同声誉类型公司(声誉较好、声誉一般和声誉较差)和两种不同捐赠方式(无条件捐赠和事业关联营销)的认知和评价。研究发现中国消费者对无条件捐赠和事业关联捐赠的动机归因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声誉较好的企业参与无条件捐赠不一定能提升其形象,但是参与事业关联捐赠则会对企业造成负面的影响;声誉较差的企业参与任何一类捐赠活动都可以有效地改善其负面形象,而且参与事业关联捐赠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潘璐 《辽宁经济》2006,(8):68-69
当代各国公司法都承认公司的独立法人地位,公司的意思表示因此有别于股东、董事等个人意见;然而公司资本属性又决定了公司的这种“拟制意思”本质上还是一小部分人的“资本多数决”。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公司董事、监事、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的权力也越来越大,实践中这些高管人员以及权力层之外的控股股东滥用权力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况时有发生。虽然按照“受信义务”理论,承担受信义务的高管人员要对公司尽到注意义务与忠实义务,且修改前后的《公司法》都明文规定了“董事、监事等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约定而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负赔偿责任”,但旧法体系下如何有效追究这一责任存在很大疑问。法理上,公司作为高管人员侵权行为的直接受害者,其享有唯一的诉权,然而高管人员完全可以使公司放弃诉权。这样一来,受信义务人的责任并未得到实际追究。  相似文献   

13.
孙万欣 《特区经济》2010,(3):294-296
2008年5月12日,在中国大地上,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难着实考验了人们的生存能力和抗灾能力,同时也深深触动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众多企业瞬间涌入抗震救灾的公益浪潮之中,集体上演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企业捐赠公益盛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最重要的社会生产组织,控制和支配着越来越多的资源,在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主导作用。企业捐赠作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当今时代已兼有政治、经济和社会三重重要意义。因此,研究企业捐赠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企业捐赠动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企业捐赠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寻在和谐社会大背景下,我国企业捐赠的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最近,财政部发布《关于企业公益性捐赠股权有关财务问题的通知》。主要内容是: 一、政策解禁。股权原属于不可用于捐赠的八种资产之一,现予政策解禁。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完善和社会公益意识增强,企业的对外捐赠出现了新情况。  相似文献   

15.
民营企业在社会公益捐赠中的作用被明显低估了!事实上,民营企业早已经成为中国公益事业中慈善捐赠的重要力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实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一)公司治理中仍存有的“代理问题”我国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仍需进行更彻底的改革和优化。政府利益主体行为强化了大股东或者说国有股东的权益,忽略了中小股东应有的平等权益,造成同股不同权。而大股东为了自我的私利,与公司经理人合谋将国有股权看做是可以获取寻租机会的公共资源加以利用,造成同权不同利。目前中国独立董事主要是通过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但是一股一票的方式居多,这就为大股东控制独立董事提供了可能,而且独立董事的提名也多由控股股东提出,独立董事迫于大股东的压力,难以形成对大股东的有效监督,在这种情况下,结果常常是独立董事由于不符合大股东利益而遭到解雇,或者自行辞职。  相似文献   

17.
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由于环保公益组织的经费来源不足、激励性政策不完善、起诉主体门槛设置偏高、收集提供证据的能力不足导致举证困难等原因,使得环保组织起诉主体地位日渐式微。优化公益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路径,需完善保障机制,解决公益组织资金短缺问题;强化检察机关的支持起诉责任;制定激励性政策,激发公益组织的起诉积极性和企业捐赠公益诉讼意愿;降低公益组织成为适格原告之门槛,赋予公益组织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主体资格;强化检察机关的支持起诉责任,提升公益组织的调查取证能力。  相似文献   

18.
韩秉智 《北方经济》2005,(10):49-50
一、我国实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公司治理中仍存有的"代理问题" 我国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仍需进行更彻底的改革和优化.政府利益主体行为强化了大股东或者说国有股东的权益,忽略了中小股东应有的平等权益,造成同股不同权.而大股东为了自我的私利,与公司经理人合谋将国有股权看做是可以获取寻租机会的公共资源加以利用,造成同权不同利.目前中国独立董事主要是通过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但是一股一票的方式居多,这就为大股东控制独立董事提供了可能,而且独立董事的提名也多由控股股东提出,独立董事迫于大股东的压力,难以形成对大股东的有效监督,在这种情况下,结果常常是独立董事由于不符合大股东利益而遭到解雇,或者自行辞职.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公司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董事在公司经营管理中的地位亦日趋突出。然而在我国目前的公司管理实践中,仍存在着某些公司或董事将董事职务视为名誉职务的现象。这种观念难以适应现代公司制度对董事任职条件的要求。本文拟就公司董事与董事责任(本文所称董事责任专指董事的民事责任)若干问题略抒浅见.以期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公司董事与董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20.
公民意识、公司价值和企业捐赠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理者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往往面临经济利益与社会道德的价值冲突,这是研究企业捐赠时难以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引入投资者效用函数,从“股东”角度出发对企业捐赠行为建模,并对其进行经验检验。结果表明虽然慈善捐赠减少了公司的现金流量,并导致每股收益下降,但由于企业得到投资者的价值认同,因此依然能够在资本市场上实现较高的公司价值。此外,舆论对捐赠价值先机的放大效应还会对企业捐赠动机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培育正确和理性的公民意识是对企业捐赠进行激励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