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现代农业发展探路,农垦责无旁贷。海拉尔农垦,这支草原上的农业"国家队",面对新时期改革发展的新要求,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兴修水利、打造品牌、释放改革红利惠及民生等措施,走出了一条符合农垦发展规律的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2.
编辑荐文     
正·农垦百场行·P27/《一个传统农场的"变身"路》山东济宁南郊占地2万亩的南阳湖农场从"一季豆一季麦"的传统种植方式到打造高效现代的农业产业,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循环农业、品牌农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农场在改革中"变身"求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农垦转型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正江苏省农垦米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始终以"承载产业报国,奉献安全食品"为己任。公司依托沿江、沿河、沿湖、沿海生态自然禀赋的百万亩自有基地,实施从种源、种植、加工到销售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以来,建成了大米全程质量追溯系统,将"五优联动"与农产品质量控制系统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4.
农垦体系兼具市场竞争性质的"非公共品"和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公共品"两种性质,这就决定了农垦体系改革不同于一般竞争性领域国企改革。农垦体系是一个包含国防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复合性体系,农垦的市场化改革既要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国家对农垦的战略支持作用。文章对农垦剥离"企业办社会"的内涵和实施路径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剥离"企业办社会"为农垦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但是在执行层面必须鼓励地方创新和模式多元化,要澄清认识误区,使这一历史性的社会改造和体制转型工程能够科学稳健推进,实现农垦与地方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记者王欢)为提升"中国农垦"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助推一批农垦优质农产品走向市场,6月22日,农业部农垦局在京举办中国农垦公共品牌授权签约活动,与辽宁、安徽、宁夏三个垦区以及11家企业签署了授权使用协议,对首批11家农垦企业进行"中国农垦"公共品牌背书授权。按照授权使用协议,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农业部农垦局有权授予签约的农垦企业的约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机遇期和经济新常态下,黑龙江省农垦想要在国际粮食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打造"农垦大粮商",就需要在进一步提升国内粮食质量与效益的同时,积极迈出"走出去"的步伐,与国际市场对接,提高国际竞争力。从目前看,黑龙江省农垦的"走出去"已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但"走出去"的主体仍面临着诸如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种植结构单一、基础设施不完备和产业链延伸难等困境,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旨在通过对"走出去"企业面临困境的分析,找到制约企业境外发展的因素,探索让"走出去"的企业走出困境、健康发展、实现突破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农垦改革纳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任务,明确了农垦未来改革的方向。文件提出了农垦实行"三化"改革和创新"3个体制"的政策措施。"三化"改革即农场企业化、垦区集团化、股权多元化改革;创新"三个体制"即创新行业指导管理体制、企业市场化经营体制、农场经营管理体制。其中,贯穿整个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土地资源的资产化、资本化问题。农垦土地资源现状及其资本化意义农垦土地资源现状。资料显示,全国农垦系统现在拥有国有农场1779个,人口1412万  相似文献   

8.
正"吃农垦的产品,两个字:放心!"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农垦馆里,特意从西双版纳赶来的张女士一边跟记者说话,一边忙着点击苏宁易购"中国农垦"旗舰店。她兴奋地告诉记者,有了网店就可以随时采购农垦优质农产品了。此次农交会上,全国200多家农垦企业齐聚中国农垦馆,带来近百类、上千个品种的农垦优质农产品,受到参展观众的热捧。树立公共品牌,打造"中国农垦"国字号  相似文献   

9.
2006年,农垦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扶持发展粮食生产的相关政策,继续加大良种补贴、农机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等惠农政策的落实力度和补贴规模.同时,充分发挥农垦系统资源优势,不断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高产高效作物生产,尤其是旱改水规模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农垦粮食生产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通过围绕"双增"抓调整、围绕宗旨抓民生、围绕发展抓和谐,构建了"六区一团"新格局:万人城镇聚集区、十万头奶牛养殖区、三百万亩玉米种植区、三十万亩蓝莓种植加工区、百万亩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示范区、境外农业开发区,北大荒仙骊菜业集团。经济社会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为进一步加强和创  相似文献   

11.
<正>1950年,一批解放军官兵化剑为犁,在塞北荒原上创建了新中国西北第一个国营农场——宁夏灵武农场,点燃了宁夏农垦事业的第一把火,拉开了塞北荒原开发建设的第一犁,从此开启了宁夏农垦事业披荆斩棘、奋勇争先的新征程。70多年来,农垦人肩负职责使命,投身农垦事业,扎根宁夏山川大地,最先建成了奶牛养殖场,产出了宁夏的第一桶牛奶;引进酿酒葡萄种植和葡萄酒加工,出品了宁夏的第一瓶葡萄酒;抢先发展旅游业和湿地经济,  相似文献   

12.
<正>位于福建省福安市的福建农垦茶业有限公司,一方绿意盎然的"共享茶园"正在建设中。这是福建农垦茶业有限公司组织实施的"福安市茶叶出口示范基地生态茶园建设项目"。福建农垦茶业有限公司是福建农垦改革中国有农垦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的试点单位之一。这一共享机制,便是福建农垦茶业有限公司改革过程中,进行资源整合的一项举措。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福建农垦,现有国有农场112个,分  相似文献   

13.
<正>第三届北大荒果蔬采摘节于2012年8月10日至9月10日在黑龙江省农垦哈尔滨管理局举行。本届采摘节由黑龙江省农垦哈尔滨管理局和黑龙江电视台联合主办,黑龙江省闫家岗农场(主会场)、香坊农场、红旗农场共同承办。采摘节以"游览都市田园,体会农耕文化,品尝绿色有机果蔬,享受淳朴田园风情"为主题,为游人设计了"哈尔滨人寻根之旅"、"热带风情之旅"和"农业休闲体验之旅"旅游路线。闫家岗农场共种植了289个可供游人采摘的果蔬品种,其北大荒国际温泉旅游度假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香坊农场被评为黑龙江省100个最值得去的地方、黑龙江省  相似文献   

14.
推进农垦改革发展必须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农垦精神是一种不竭的创业动能,具有伟大的时代价值。全国垦区上下应当把进一步传承与培育农垦精神摆在当前农垦改革的重大日事议程,尊重农垦干部职工的正确追求,助推个人价值的实现;强化忧患意识,提高农垦干部职工的素质;树立创新意识,促进农垦干部职工思维方式的转换;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垦区干部职工的积极性;讲好农垦故事,传播好农垦声音。  相似文献   

15.
农垦系统是我国实现农业产业化和解决国家农业安全的重要载体,但长期以来农垦在国家战略层面和社会认知层面被深度边缘化。文章从我国古代屯田制度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出发,探讨了屯田史上政府干预与激励机制构建、实施国家战略与市场机制之间的关系。汲取历史经验,我国在农垦核心制度设计方面必须实现几个兼顾,即兼顾实施国家战略与构建灵活的激励机制,兼顾保障农垦体系的国有性质与提高农垦的经营自主性与市场竞争力,兼顾提高农垦的效率和提高农垦职工的福利。文章强调,农垦切忌为市场化而市场化,切忌在市场化过程中忘记"建立应对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全球化挑战、保障我国农业安全和粮食安全的国家队"这一"初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茶叶生产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已成为生态经济发展的趋势。广东省具有悠久的茶叶种植和加工历史,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该省茶叶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具备了发展茶叶生态旅游的优势。结合广东农垦茶叶生产的现状,就农垦茶叶生产与生态旅游互动发展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农垦企业如何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垦的目标进行农垦结构的调整优化 ,应当是每个农垦企业经营者必须深思的紧迫的问题。本文结合安徽农垦在结构调整的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农垦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1.结构调整是农垦发展的内在要求安徽农垦 2 0 0 1年GDP为 6 1亿元 ,其中农业占 4 4 2 % ,二产占2 0 % ,三产占 35 8% ,农业仍是农垦的经济支柱 ,事关农垦经济大局 ;在农业中 ,种植农业比重高达 75 % ,养殖、畜牧业仅占 2 5 %。农垦国有资本总额 2 6 0 0 0万元 ,非国有资本仅为140 0万元 ,两者为 18 5∶1;全垦区 5 2 80 0名职工 ,在…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农垦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扶持发展粮食生产的相关政策,继续加大良种补贴、农机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等惠农政策的落实力度和补贴规模。同时,充分发挥农垦系统资源优势,不断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高产高效作物生产,尤其是旱改水规模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农垦粮食生产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9.
作为长江流域最大的棉花产区和生产单位,探究湖北农垦棉花生产现状及成本收益的结构性、趋势性变化,对于提高棉花产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4—2020年湖北农垦棉花成本收益数据,运用VAR模型,分析了影响湖北农垦棉花种植净利润的主要因素及其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湖北农垦棉花生产呈现逐年萎缩之势;人工成本的上升以及总产值的不稳定,是造成种植净利润为负值且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棉花主产品产量和平均出售价格对净利润具有正向影响,而土地成本对净利润的影响则多为负向。据此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政策扶持和技术创新、鼓励适度规模经营等政策建议,支撑引领湖北农垦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地处十万大山北麓的昌菱农场,继续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大力实施"沃土工程"、"千亩万吨"工程,落实广西农垦2008年抗洪救灾"目标不变、任务不减、大灾之年夺丰收"的要求,推动了生态甘蔗产业持续快速发展。2007年全场甘蔗种植面积2.85万亩,实现总产糖料蔗达25.63万吨,比历史最高纪录的2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