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基于托达罗"城乡人口流动模型",引入人力资本投资函数构建理论分析框架进行动态均衡分析,并采用中国1997—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静态和动态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对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东部和中部地区农户教育投资对城乡劳动力流动的贡献最大,而西部地区贡献最大者则为农户迁移投资;城乡劳动力流动存在显著的正向路径依赖特征;增加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尤其是教育投资和迁移投资能够有效促进城乡劳动力流动,健康投资对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则存在区域异质性。根据地区差异有针对性促进农户人力资本存量积累和结构优化、突破农户人力资本投资瓶颈,有助于促进城乡劳动力良性流动。  相似文献   

2.
农村劳动力流动投资的成本分析——兼与农业投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劳动力流动投资的成本分析——兼与农业投资比较华中农业大学经贸学院刘焕喜郭犹焕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是近年来经济学者普遍关注的课题。国外解释劳动力流动动机的理论主要是收入均等化理论①,即不同职业和地区间的收入差别导致了劳动力在不同行业和地区间的流动。国...  相似文献   

3.
从城市劳动力市场看,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劳动力成本问题,二是城镇劳动力就业行为问题。从成本方面看,农村劳动力成本低是进入城市就业的最大优势。城市劳动力享受福利和保险优惠,如果企业雇佣一个城市劳动力就要为他交保险。养老保险是工资总额的21%,医疗保险为10个百分点,失业保险为3个百分点。这种因素造成了城乡劳动力成本的差异。在城市的就业领域,城市劳动力集中于既有保险又有福利的国有正规就业部门,而农村劳动力主要集中在私营经济、外商投资及商业流通等非正规部门,这些部门没有严格的保险、福利制…  相似文献   

4.
人口和劳动力在城乡分布和地区分布上的凝滞状况,是产品经济和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合理的劳动力流动,是现代商品经济必不可少的社会条件。近几年来随着城乡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城乡两头都要求打破封锁,实行劳动力自由流动。 从城市这一头看:  相似文献   

5.
农业现代化进程将新的能量、物质、信息输入农村传统生产力系统,引起作为生产力主导因素的劳动者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一部分农业劳动力从农业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这部分农业剩余劳动力离开农业后,就在部门间和地域间流动。笔者根据江苏农村劳动力流动情况的调查,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动因、动能和流动  相似文献   

6.
游斌 《农村经济》2023,(10):114-123
要素流动是城市和农村两大部门经济存在二元反差的结果,要素流动方向、速度和规模将重塑城乡二元结构,是城乡二元结构转化的关键。本文探讨了劳动力、土地、资本三种要素流动对城乡二元结构转化的影响机制,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劳动力和土地从农村流出促进城乡二元结构转化;资本从农村流出在全国层面,以及东部和东北抑制城乡二元结构转化,由于中部和西部的农村存在资本抑制与资本排斥,资本流出产生促进作用;劳动力和土地从农村流出产生的影响存在门限效应,当流动率超过门槛值后,劳动力流动对城乡二元结构转化的影响呈现“促进→抑制→促进”的变动态势,土地流动的促进效应得到显著强化。基于此,通过要素市场化改革,形成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在保障农民权益不受损的前提下促进要素在更大空间范围内通过市场交易方式有序流动,成为城乡融合机制建构的重要路向选择。  相似文献   

7.
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的障碍及其排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劳动力的双向流动是指劳动力在城乡之间、不同等级规模的城镇之间和乡村之间的互动和优化配置过程,它有利于区域城市化进程和城乡共同发展。目前,政府部门和理论界大多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而很少关注城市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流动问题,实际上,只有城乡劳动力实现无障碍的双向流动,才能确保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因此,本文将从互动的视角,综合分析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所遇的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排除对策。  相似文献   

8.
现有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劳动力流动或迁移对人力资本积累有着积极的影响;也有的人认为劳动力流动就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形式。但是我国特殊的城乡劳动力流动对人力资本积累却有“双刃剑”的作用。本文从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的特征出发,分析了这种特殊的劳动力流动对人力资本积累的正负影响及其原因,提出尽快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其他二元政策,推进农村教育改革,降低城乡劳动力流动对人力资本的消极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规模与收入差距同时扩大的现象,学者们就城乡劳动力流动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出现了观点分歧;本文通过基于我国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只存在由收入差距到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单向因果关系,并不存在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西部地区农村社会调查获得的资料,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家庭劳动力资源配置行为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特别是外出打工提高了家庭收入水平,增加了农业投资,提高了农业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在小范围内推动了农村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重组,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不确定性影响.因此,为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平稳转型,必须在城乡关系及产业政策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与引导.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有的户籍制度对农村与城镇间劳动力的流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追溯了户籍制度的建立、发展演化过程,立足户籍制度演变历程分析了城镇和农村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以及劳动力市场在城乡之间的对立分割对劳动力在乡村——城镇之间的流动和迁徙的影响。研究结论认为:户籍制度与重工业化战略强化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镇和农村形成的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制约了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户籍制度的改革亟需改善和解决城镇和农村劳动力市场以及城镇内部由于户口属性不同呈现出的农业户籍与非农城镇户籍人口构成的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现状,促进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我国的劳动力价格歧视、劳动力进入的制度成本、城乡福利差异等劳动力流动规模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模型。模型表明,歧视性的二元户籍制度无助于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城市的就业压力,反而造成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容量损失,降低了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从农村劳动力流动成本、农民工资性收入两个方面研究地区间农民收入差距问题,利用20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了完全修正最小二乘法(FMOLS)估计.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成本对农民收入影响十分显著;工资性收入对经济发达地区农民收入增长贡献明显低于经济不发达地区;降低农村劳动力流动成本、增加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民工资性收入、拓宽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民收入来源是缩小地区间农民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地区经济差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现了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和劳动力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并存的现象.这是不符合经济学理论的.多数学者将这种理论与现实的相悖归咎为包括户籍制度在内的制度性障碍.本文认为户籍制度是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制度约束,并依此约束建立了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差距影响的模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尽管流动方式不尽相同,转型期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中国地区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15.
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流动的新特征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来讲 ,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农村非农产业不发达 ,农村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为农民提供的非农就业机会较少 ,农村剩余劳动数量多。农民外出打工逐渐成为中西部地区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和就业的主要形式。本文通过对中西部地区部分省市的实地调查和利用有关部门的抽样调查资料 ,分析了这几年来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现状、新的特征以及发展趋势 ,为促进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提供依据。一、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基本状况近年来 ,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数量逐年上升 ,无论是外出打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劳动力市场也相应地发展起来,同时建立了与之相配套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户籍制度和单位保障制度对劳动力流动的束缚,大大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就业。但现在养老保险关系在地区或省际及城乡之间结转不畅,无疑阻碍着劳动力的流动以及损害流动劳动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怎样看待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杜鹰进入90年代以来,年盛一年的农村劳动力外出跨城乡区域的大规模流动(即所谓的“民工潮”现象),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回顾80年代初期,农村外出打工人数不过几百万人,1988年愈200...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口形势和执政理念的变化,我国流动人口政策一直进行着相应的调整。流动人口政策能够直接影响劳动力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而对社会劳动生产率产生影响。文章从劳动生产率角度出发,分析人口流动政策调整下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政策对劳动力流动的生产率效应以2000年为界总体分为两个阶段,以前两者关系显著,以后相关性开始逐步降低。最后,文章对新形势下潜在的改革红利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村级跟踪调查数据分析了2003~2015年劳动力流动对中国村庄离婚率的影响。考虑到村庄离婚率为受限被解释变量,为了得到一致估计,本文分别构建了Tobit模型和两部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特别是劳动力流出会显著提高村庄离婚率;相比于劳动力流出到村外县内,流出到县外省内劳动力的比例越高,村庄离婚率越低;村庄离婚率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东北地区、西部地区村庄离婚率显著高于中部地区;另外,村庄人均纯收入、纯务农户数占比、高中及以上学历劳动力占比、性别比等因素对村庄离婚率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劳动力流动导致村庄离婚率上升及由此可能对家庭和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广东农村劳动力流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广东农村劳动力流动现状与特点,结合实际调查分析了劳动力流动的动因,并对广东农村劳动力流动趋势进行了预测。笔者认为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启动和长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广东省外农村劳动力的流入量将减少;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省内贫困地区仍是劳动力的主要输出地;珠江三角洲地区仍是农村劳动力的主要聚集地。受文化素质的限制,农村劳动力仍主要聚集在劳动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