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2004年国务院首次提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出"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提出,2011年国务院提出探索开展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地挂钩"政策试点,促进城镇化进程中土地、人口协调发展的目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进一步升级,实行城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但由于缺乏一个能统筹城乡资源、协调城镇化和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与我国城乡差距的逐步扩大等相关城乡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城镇化建设对于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与缩小目前我国城乡差距,实现我国城乡协调发展至关重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如何有效利用城镇化所带来的机遇,如何通过城镇化建设有效推进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在我国城镇化背景之下农村经济发展需要面对与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休闲农业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农业的先进的农业生产模式其对于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至关重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与人口大省,如何实现休闲农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是山东省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继续解决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文献查阅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目前城镇化背景下山东省休闲农业发展路径进行系统研究并再对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为山东省休闲农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3.
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十六大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本文从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性和现实入手,就我国城乡统筹发展作了深入分析和探讨。作者认为: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调整城乡关系,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村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孝感市7个乡镇的城镇化发展个案为例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城镇化非均衡发展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不利影响,并据此提出了通过实施城镇化非均衡整体发展战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由于长期受二元结构体制制约,我国城镇化进程缓慢。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城镇化率为10.6%,到1978年只有17.9%,近30年间只提高了7.3个百分点。改革开放以后,城乡人口流动逐渐放开,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2009年底,我国城镇化率达到46.6%,30年间提高了28.7个百分点。但与世界城市化进程相比,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依然滞后。从世界各国的城镇化规律看,城镇化水平一般都高于工业化水平。但是,我国目前城镇化水平明显滞后工业化。2009年我国城镇化率比工业化水平低0.2个百分点,比世界平均水平低0.4个百分点。这些情况表明,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不仅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导致农村人口收入增长缓慢,而且还成为影响工业化和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6.
城镇是连接农村和城市的桥梁,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枢纽。强调城镇化,是因为农民融入城镇就业与定居门槛要比大城市低得多,更符合我国农村实际。城镇化是农民进城转为城镇居民的过程,推进城镇化成为实现村镇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和农村人口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建设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是两位一体的战略,城镇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基础。通过加快小城镇发展,带动农村公共社会事业发展,可以降低新农村建设成本,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带动新农村建设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据《中国信息报》报导:有专家认为,单凭农业自身已无法解决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必须依靠发展非农业和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并由此加快农村人口转移才有出路。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年农民向农业外转移的情况很不理想,甚至是“逆向运动”。我国的“城乡二元化”趋势仍然严重,并在某些地区和范围内有加大的趋势,城乡间生产率的差距则比十年前明显扩大。同时,我国现有城乡分割的户口体制,对城市化发展有明显障碍,使得大量人口滞留农村,人地关系持续紧张,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难以调整,农村消费启动艰难,公用设施难以发展,导致大量资源浪…  相似文献   

8.
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长期存在 ,加上农业人口过多导致生产能力过剩、生产效率低下等 ,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及人均收入水平随着国民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张 ,差距日益拉大 ,“三农”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建设现代农业 ,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如何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推进农村城镇化、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重要途径 ,而发展农区畜牧业则是实现城镇化和劳动力转移的重要纽带和桥梁 ,应当加快发展。一、关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内涵的理解1、…  相似文献   

9.
以苏南乡镇工业驱动小城镇快速发展,以开发区建设和外向型经济驱动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引领全面提升城乡建设水平,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发展走过的一条清晰的路径。党的十八大明确把推进城镇化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之一,并要求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城  相似文献   

10.
200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小城镇占有重要地位。发展小城镇,可以吸纳众多的农村人口,降低农村人口盲目涌入太中城市的风险和成本,缓解现有大中城市的就业压力,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研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未来城乡人口和建设用地间的供需变动和影响。研究方法:利用人口学的队列元素法对中国总人口及省际人口变化进行预测,建立城乡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的双对数线性回归模型,测算二孩政策下2016—2030年全国和各省(市、自治区)的城乡人口及城乡建设用地需求量。研究结果:(1)2016—2030年中国城乡建设用地总体需求量将不断上升,城市建设用地需求明显大于农村建设用地的需求,且在人口快速释放的第一阶段(2016—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加趋势明显,后期趋于平稳,但未来建设用地供需平衡矛盾将持续加大;(2)随着各省(市、自治区)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及农村人口的不断减少,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上升,变化速率渐缓,个别省市的农村建设用地需求下降,且不同省市之间的人均建设用地的变化并不一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研究结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未来的城乡建设用地需求产生重要影响,应该因地制宜,提早应对。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转移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契机,加快了农民市民化进程,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深化社会分工;城镇化发展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平台,扩展了农村劳动力的选择集,促进人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发展促进农业经营方式变迁,加快农民群体分化。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农民群体分化促进了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的农民群体分化与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是一个协调互动的演化过程,在这一协调演化的动态均衡过程中推动城乡共同繁荣和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质是转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廷柒 《农业经济》2004,(11):18-18
第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形成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按照世界上多数工业化国家的发展规律看,人口的城镇化水平变化一般总是与工业化进程相适应的。然而,我国城镇化水平结构变动并末与工业化进程相适应。2002年,我国城镇化水平仅为39%,落后于工业化近5个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的农村居民点整治及宅基地退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社会经济结构加速转型、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广大乡村地区农户兼业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村庄"空心化"趋势日益明显。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必须要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之路,农村居民点整治及宅基地退出已成为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本文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提出了农村居民点整治及宅基地退出是解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地问题的有效路径,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实要求。通过分析当前农村居民点扩张和宅基地低效利用的诸多问题,提出农村居民点整治及宅基地退出是解决这些现实问题的"利剑"。结合我国农村土地整治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研究认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推进农村居民点整治、有序引导农村宅基地退出,是合理、集约、高效利用农村土地资源,解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人"、"地"等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加快城镇化最为必要的条件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衡量城镇化速度的一个指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近年来不断攀升.但是,农村人口依然占城乡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三,并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就此,本文通过分析农村人口逐步老龄化、60岁以上农村人口对社会保障的依赖程度以及60岁及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口对社会保障的依赖程度,阐述了农村人口低收入水平决定了农村人口对社会保障的依赖,进而提出了农村社会保障的健全有助于城镇化.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营经济最先从农村萌发,尽管相对于民营经济整体的高速发展,农村民营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但其在资金供给、推动区域内生增长、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农村、致富农民等方面都对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说,壮大农村民营经济本身就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背景下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如何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是我国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以山西省为例,在分析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制约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加快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对于提高城乡资源合理配置和加快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发展新型城镇化不意味着让农村凋敝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建管机制。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欠账多、缺口大,  相似文献   

19.
正第一,农村土地改革问题不破题,要实现人口城镇化转型很困难。如果在农村土地、户籍、基本公共制度三大制度创新上实现突破,到2020年,就有条件使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第二,无论是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还是推动服务业发展,关键在于加快推进土地制度尤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程,使土地规划、土地资源配置、土地价格更能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趋势和需求。第三,实现城乡一体化关键在于打破城乡二元的土地制度,让农民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20.
哈尔滨是农业大市,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约占全市人口总数的51.7%,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使农村劳动力不断进入城市。然而,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滞后的现实,日益成为提升哈尔滨新型城镇化质量与速度的羁绊。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在流入地的社会融入度,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化已经成为目前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