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精准识别方面,通过建档立卡建立起全国统一的扶贫开发系统,使我国贫困数据第一次实现了到村到户到人,为中央的宏观决策和工作指导提供了重要参考,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在精准帮扶方面,针对不同的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按照"五个一批"的帮扶思路,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在精准退出方面,建立了严格、规范、透明的贫困退出机制,对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新时期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背景,利用动态贫困理论分析了精确瞄准贫困人口、精确帮扶贫困人口的精准扶贫机制,提出针对不同贫困动态类型的贫困农户进行动态识别,为其提供相适宜的、精细化的帮扶政策;针对当前非贫困但贫困脆弱性较高的群体,应完善风险防范和社会保障机制,阻止其返贫;建立针对贫困人口的动态追踪和退出机制,及时调整帮扶政策,在巩固扶贫成果的同时实现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精准扶贫效率,发展和创新精准扶贫机制,按期实现全面脱贫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3.
王卓  王璇 《农村经济》2020,(5):34-41
文章利用西南地区三个国家级贫困县的2203户贫困户的入户调研数据,基于多维贫困视角,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贫困人口扶贫认可度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贫困人口对扶贫的综合认可度为92.43分,其中对村庄总体变化的认可度最高,对家庭整体变化的认可度最低,对脱贫退出的认可度居中;贫困人口健康状况、贫困程度、家庭收入增长情况,产业扶贫政策、就业扶贫政策、金融扶贫政策,政府扶持力度、帮扶责任人工作力度、村两委干部素质等因素显著影响贫困人口对扶贫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4.
贫困作为一种状态,依靠贫困自身的努力是无法在短期内摆脱的生活困境。在实施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扶贫的目标定位于贫困人口的脱贫和发展。本文以ST-EP模式为研究理论前提,选取秦巴山区为研究对象,从政府、企业、社区、贫困人口分析其旅游精准扶贫驱动机制,贫困是一个动态概念,笔者认为要促进贫困村落和贫困人口的脱贫发展,必须要结合多方扶贫主体共同驱动,以扶贫为手段,以贫困人口的脱贫为目标,才能达到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在广西创造性开展脱贫攻坚战的进程中,农发行主动加强对接,精准投放贷款,强化风险防控,发挥了引领作用。还应进一步深化精准扶贫精准施策,加快产业发展带动扶贫,加大资金聚合投入力度,加强与政府部门战略合作。一、贫困情况广西壮族自治区是西部地区、多山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脱贫攻坚情况复杂、任务艰巨。(一)贫困人口总体情况。广西壮族自治区贫困现象比较严重。一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全区贫困村、贫困人口分布在14个市、106个县(市、区)、1122个乡镇,其中87%集中在革命老区、66%分布在少数  相似文献   

6.
<正>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辖12个盟市(9个地级市、3个盟),102个旗县区,有57个贫困旗县,其中:国家级贫困旗县31个,自治区级贫困旗县26个,贫困旗县占比56%。截至2016年末,全区有贫困户34万户,贫困人口80.3万人。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分行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大战略部署和总行以服务脱贫攻坚统揽全局的工作总基调,构建全行扶贫、全力扶贫的工作格局,推动各项工作、各种资源、各方力量向服  相似文献   

7.
[目的]深入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贫困人口的生计状况及其致贫原因,为精准扶贫及巩固脱贫成果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乌恰县扶贫开发办公室所提供的官方数据,文章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揭示了乌恰县贫困类型、贫困程度及其致贫原因。[结果](1)乌恰县精准扶贫的主要成效体现在贫困人口数量逐步减少、贫困发生率明显降低。(2)2017年乌恰县贫困人口1923 9万人,其中已脱贫9836%人,未脱贫164%人。(3)实现不享受政策脱贫的人口占比仅有119%,高达881%的脱贫人口依旧享受政策。[结论]由于乌恰县贫困人口生计的脆弱性、对政府的依赖性以及贫困线变动的可能性,即便在2020年之前实现了全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工作目标,也并不意味着减贫工作的终结。同时,制约乌恰县精准扶贫成果持续性的主要阻碍在于自然环境恶劣、县域产业结构失衡、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水平低、脱贫能力和劳动技能偏低以及贫困人口致贫原因类型多样。最后,文章提出了有助于长期稳固脱贫工作成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甘肃省定西市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举措和首要任务,创新实施"三个四"产业扶贫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以上来自产业扶贫。明确"四跟进"产业扶贫思路。一是项目资金跟着贫困村、户走。瞄准建档立卡贫困对象,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讯全国产业扶贫电视电话会议5月23日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汪洋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脱贫的主要依托。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紧围绕贫困人口脱贫目标,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在"十三五"期间,要通过产业扶贫,实现3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  相似文献   

10.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实施进入了关键期,尤其是对广大的山区,作为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实现精准脱贫任务重、时间紧。在此背景下,山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更关注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问题,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没有给予关注,由此可能会带来生态环境的安全隐患。为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可持续的成效,亟需以绿色发展理念,来引领未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基于此,本文在对重庆市武隆区和石柱县调研的基础上,剖析了山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实现山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目标,就必须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选择适宜区域特征的扶贫模式;在区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范围之内,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要素,走社会、经济、生态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切实避免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区域贫困人口的社会福祉。  相似文献   

11.
正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施了大规模开发扶贫战略,使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国家扶贫战略的基本方略,要到2020年使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要啃掉这个硬骨头、打好这个攻坚战,就必须找准"贫"根、抓住"困"源,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对症下药、精准施治。当前,精准  相似文献   

12.
精准脱贫的公共价值强调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它是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等扶贫主体在协调互动的基础上,运用一定手段对贫困地区及其贫困人口开展精准帮扶,以期实现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社会活动过程。要实现扶贫效益最大化,就必须做好以公共价值理念为基础的精准脱贫绩效评价,把精准脱贫绩效评价纳入政府绩效管理体系之中。本文在科学理解公共价值及其在精准脱贫中的价值考量基础上,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心理效益"四位一体"精准脱贫绩效评价的框架构建,并通过贫困退出机制和脱贫发展机制剖析了精准脱贫工作的运行机制,进而为"脱真贫、真脱贫"扶贫攻坚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精准扶贫首重政府主导,要求不丢一户,不落一人。在部分深度贫困地区,通过扶贫攻坚,群众脱贫效果显著,但同时,一些地方也存在扶贫空白和短板——攻坚力量和帮扶资金重点投向贫困村,对散居在非贫困村的贫困人口脱贫举措不多、力量不够。(2月16日《半月谈》)不丢一户、不落一人,是精准扶贫的要义。"其始不立,其卒不成"。精准扶贫切莫漏了"散  相似文献   

14.
正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是决胜的根本,是精准脱贫"五个一批"中的"第一工程"。开展精准脱贫之初,湖北19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590万贫困人口中,需要靠产业脱贫的就有110多万户、300多万人;目前还有203.8万贫困人口,需要靠产业脱贫的有110多万人。庞大的群体以及绝对的占比,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产业放在第一  相似文献   

15.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中国扶贫历程来看,扶贫工作呈现出扶贫对象越来越精准、扶贫标准越来越高、扶贫对象条件越来越差、扶贫成本越来越高的特点。新时代精准扶贫方略体现的是方法论,不仅要求将"精准"体现到贫困人口识别、措施管理、考核等扶贫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而且对精准扶贫的制度安排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国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关键冲刺时期,只要继续坚持精准方略,2020年阶段扶贫目标将能够实现。但必须注意到,精准脱贫的基础还不十分牢固,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以实现长期稳定脱贫。针对长期稳定脱贫,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扶贫措施要与贫困发生程度、扶贫对象特点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相适应;脱贫措施要与当前乡村振兴、城镇化、综合性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有机衔接、相互配合,产业脱贫必须同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就业搬迁脱贫必须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教育医疗脱贫必须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相结合;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必须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扶贫措施必须同保障政策相结合;长期稳定脱贫要以不断完善的扶贫体制机制做保障。  相似文献   

16.
精准识别的最终目标是保证有效的精准脱贫,多维贫困视角下的精准脱贫主要包括政策维度、发展维度和主观维度。研究发现:贫困农户脱贫的未来发展能力较低;贫困农户对于脱贫的认同度较低;五保贫困户相对于一般贫困户和低保贫困户而言更易发生"错退"现象。因此精准扶贫工作在保证有效脱贫的前提下,更要保证长期脱贫,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贫困退出机制、融入社会力量关注扶贫问题等措施实现农户真正"摆脱贫困"。  相似文献   

17.
<正>产业扶贫涉及对象广、涵盖面大,是完成脱贫目标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其他扶贫措施取得实效的重要基础。为确保产业扶贫资金做到"靶向治疗""精准投放",全方位多模式确保贫困户精准受益,激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通过基层调研、分析研判,针对山西省阳高县的实际,提出如下实施对策。对策之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县内贫困区域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各不相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查哈阳农场是国家级贫困场,尽快实现全民脱贫,摘掉贫困场的帽子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查哈阳农场推动精准扶贫的难点,并提出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精准选项、产业扶贫,精准到人、分段脱贫,精准保障、兜底脱贫的精准扶贫对策。  相似文献   

19.
广西农村贫困范围广、贫困人口多,当前静态的扶贫管理方式由于对象瞄准存在偏误、"大包大揽"带来的逆向激励以及扶贫过程欠缺公平等问题的存在,导致扶贫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应基于广西农村贫困的特征,通过户级瞄准、分类扶助、动态跟踪和退出等机制构建科学高效的精准帮扶体系,以实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应退尽退"的扶贫目标,在提高效率的同时维护扶贫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四方山农场是国家级贫困农场,尽快摆脱贫困局面,实现全民脱贫,摘掉贫困农场的帽子是全场党员干部的心愿。文章总结了四方山农场在推进产业扶贫过程中的经验和对策,通过建档立卡、精准施策、精准帮扶、产业扶贫、兜底脱贫等措施,达到脱贫摘帽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