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4月16日,由本刊组织,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及中国农业出版社等单位领导专家参加的"三农"专家服务小组,冒雨赴河北平泉县桲椤树社区,实地考察了桲椤树社区新民居、富硒苹果基地和地栽香菇基地,并与平泉县政府、桲椤树镇、桲椤树社区相关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与座谈。桲椤树社区位于河北省平泉县东南部50公里处,1946年2  相似文献   

2.
求购     
正科技合作河北省平泉市桲椤树社区现有高标准日光温室暖棚200栋,每个棚净面积667平方米左右,采光好,水电配套设施齐全,土壤天然含硒,园区道路畅通。区域交通方便,位于省道东北线,杨三线交界处,距平泉宽城高速口30公里。暖棚产权属于桲椤树社区土地股份合作社集体所有,计划栽植冬春反季蔬菜,重点发展黄瓜、青椒等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愿与科研单位、  相似文献   

3.
河北平泉县因食用菌种类繁多、产量大,素有“蘑菇之乡”的美誉,而桲椤树社区土壤肥沃、水源丰富,适宜发展食用菌产业。  相似文献   

4.
在燕山山脉腹地,河北、辽宁、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的革命老区里,有一个桲椤树沟,这里地处偏僻,四周群山环绕,最小的自然村只有6户,  相似文献   

5.
地处偏僻山区的河北省平泉县郭杖子乡桲椤树社区如何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5月13日,记者来到这里,充分感受到了山村的“三化速度”。  相似文献   

6.
5月,正是丽景染山林、清阴澄初夏的季节。13日,由中国农村杂志社主办,本刊承办的送政策、送科技、送文化“三到村”活动,走进河北省平泉县郭杖子乡桲椤树社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乡村发展迎来了新局面,而特色产业构建与经济发展在乡村社区永续发展中的驱动力作用倍受关注。论文基于当前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将城市养老问题与近郊乡村发展结合起来,从人、文、地、产、景五个方面,探讨"享老"产业驱动下城郊乡村社区再生营建策略,以期为我国近郊乡村社区的永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江西农垦按照“快乐农业、幸福农工、美丽农场”的规划蓝图,大力实施“人口向总部集中,产业向园区聚集,农业向现代化转变,构筑新型城区、现代园区、旅游景区新三元结构”的发展战略,探索出了一条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危房改造为主体、以土地开发为载体、以改善民生为宗旨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9.
目前,一些地方的城区和产业园区外零散分布着小块国有土地,其中,部分土地是已完成征收程序并出让的产业用地。在产业用地向产业园区集中的政策背景下,这些产业用地复垦后形成的国有土地如何使用和管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江苏省句容市为例,探讨了乡村地区国有建设用地退出及复垦后的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0.
跟踪调研表明,"两区同建"如何持续推进地区经济发展,农村社区与产业园区如何互动、融合发展,农民集中居住后如何解决农业远距离耕作问题、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成为表现突出的三个重要问题。德州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地方经验,即通过经济技术开发区带动、传统城镇产业改造升级、现代农业赶超推动、社区集聚吸纳发展等四种特色化现实路径促进持续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和布局产业园区、尊重社区居民生产生活习惯改进管理模式、社区为企业提供多种社会服务等促进社区与园区的融合;通过引进高科技农业公司参与打造农产品高科技示范园区、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土地托管专业合作社等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助推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山西运城市在三产融合上下功夫,推动农业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优势产业向园区集聚,走出了一条内陆地区建设高水平、高档次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的新路径。运城,古称河东,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得天独厚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因"盐运之城"得名。几千年来,运城黄河中游的农耕文明,生生不息,恒透灵远。近年来,运城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汾渭平原等粮食主产区要发展现代农  相似文献   

12.
实现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机整体。产业集聚是先导,城镇布局是关键,土地集约是基础。推  相似文献   

1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发展乡村旅游赋予了新的使命,而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则为农村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农村创业的多模式发展更是推动了新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文以乡村旅游为背景,分析农村创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模式,从文化传承、产业融合、人才培育、特色园区、生态发展等方面剖析农村创业对新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路径,深化农村创业对于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促进新型农村产业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中,进一步强调了五大发展理念,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的发展离不开五大发展理念,而五大发展理念中的绿色发展理念与美丽乡村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研究绿色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关系,建设美丽乡村需要绿色发展理念作指导,美丽乡村建设有了更好地方向,通过促进乡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乡村产业循环发展、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与培养绿色发展理念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正>一、江苏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实践经验绿色发展基础和前提是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江苏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工业化城镇化起步较早的省份。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就早一步碰到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江苏十分重视这个新情况新问题,在推进江苏生态文明建设中,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放在首要位置。特别是本世纪初,江苏省委提出"三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要求,加速了农村经  相似文献   

16.
"人"、"地"与"钱"一直是乡村集中社区建设的核心问题。基于乡村集中社区建设中"人"、"地"、"钱"来源及其不同的组合关系,可将乡村集中社区建设划分为若干种模式。文章基于乡村调查,以太仓市4个社区为典型案例,将具体案例嵌入到特定的、地方化的社会经济制度场景中,对不同乡村集中社区建设模式及其运作机制进行解析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是否享有拥有宅基地及其获得方式、集中社区建设资金分摊状况、社区居民身份及组成,将太仓市乡村集中社区建设划分为"村内并点"的集居模式、公寓房式的城镇社区模式、宅基地跨村置换的集居模式和宅基地使用权市场化的集居模式。距离城镇远近、村庄经济实力差异、地方政府政策与资金约束状况变化,不仅是形成不同乡村集中社区建设模式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乡村集中社区建设运作的关键变量。以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基于农业现代化、土地利用集约化等多重目标,赋予农民更多的选择权、建立"农民—村集体—地方政府"利益共享机制对推动乡村集中社区建设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7.
"AISF寻乡探源"调研团队将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数据关联性分析、问卷分析等理论分析相结合,深入研究威海市近几年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并对各乡村旅游园区的盈利模式进行归纳,在将威海市乡村旅游盈利模式分为传统采摘型、田园综合型、产业增值型三类的基础上,分析对应园区盈利模式与其发展模式的匹配程度以及发展难点,并从投入产出角度对三种盈利模式的优化、园区的资源投入方案提出建议以提高乡村旅游园区的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美丽乡村建设似乎是与城镇化发展相对立的"另一片天地":乡村建设美丽了,村民留下了,又何须城镇化呢?然而,细细琢磨,却也不难悟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看,其实也是一个乡村贴近城镇的"类化"而不"同质"的过程。怎样才算"美丽乡村"?简单地说,至少得具备三个条件:一要有坚实的产业支撑,包括现代农业产业或其他特色产业——贫穷的乡村不可能保持真正的美丽;二要有优良的生态环境——脏乱的乡  相似文献   

19.
正上海市于2014年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每年评定15个左右的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14年以来,共累计评定市级示范村45个,示范村作为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行者,在乡村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和人文培育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引领并带动了面上工作。一、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的背景2013年农业部在全国开展了"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并制定了《"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从产业发展、生活舒适、民生和谐、文化传承、支撑保障五个  相似文献   

20.
<正>从金花村建设到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从村庄环境整治到"千百工程"全域推进,从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拓展到"三化五美、五位一体",近年来,江宁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把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根本,把发展农村生态经济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把优化农村生态环境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点,把发展乡村文化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特色。推动村庄形态适度集聚、农村产业转型发展、乡村环境生态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