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使工业结构升级的模式和国际分工模式发生了变化。因此,研究在开放条件下如何促进中国工业结构升级,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应用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工业结构升级的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基本上是以经验分析为主,突出表现在主要依据钱纳里等人的所谓“标准模式”来套用或评价一国.一  相似文献   

2.
借助钱纳里的一般工业化分析范式,通过国际比较得出以下结论:由于经济发展阶段、规模、目标、模式、途径不同,不存在标准的适用于各国的投资消费比;钱纳里的一般工业化分析范式对我国有借鉴意义;我国投资消费比确实已偏离合理水平,应从分析消费结构出发,以调整产业结构为途径,以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为目标来确定适宜的投资率与消费率。  相似文献   

3.
我国要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就必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但是,关于这一问题目前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本文试图依据有关主导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指出我国应以信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通过其自身的发展及对其他产业的扩散效应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时阐述了实施这一战略的必要性、传导机制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英国和美国的工业化过程中,也产生过二元经济问题。而其能在工业化中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主要原因就在于其工业化道路对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起到关键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思索和总结工业化中“二元经济”结构不断被强化的教训,并希望探索一条新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以解决我国的“二元经济”问题。我国在工业化中解决二元经济问题,一方面要采取各项措施加快工业化的发展,这是基础;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经济结构调查已取得了显的成就,但是,目前河南经济结构整体水平低,三次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不协调,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偏小对结构演进的推动力弱、层次低等问题仍然很突出,针对我省现状,建议采取稳“一产”、壮“二产”、促“三产”的调整战略,重点是加快工业化进程;为此需要重新审视河南在全国的分工合作体系,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推进城市化进程,改善企业供给结构,加快主导产业的发展及提高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机工业在过去五年得到快速发展 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五”期间对“三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落实和实施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惠农政策,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农业得到发展.农民收入迅速增加.作为农业发展“三要素”的土地、劳力、资金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些都为过去五年我国农机工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这五年期间.作为支农工业重要部分之一的农机制造业出现了各项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市场繁荣、购销两旺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7.
新增长方式下的主导产业不只是高成长产业,更应是高效运行、可持续的节约型产业。根据产业运行的DEA有效基准选择主导产业,就是把蕴藏在产业运行各环节的效率能力综合成一个可观测的指标值,根据该效率指标相对“有效生产前沿面”的位置,判断是否实现DEA有效,进而决定能否成为“有效生产前沿面”中的主导产业。这一方法的优点是客观科学、计算简单、可操作性强,从而为选择主导产业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大众商务》2008,(3):15-15
市场前景: 专家们认为,21世纪沼气在农村之所以能够成为主要能源之一。首先,沼气能源在我国农村分布广泛,潜力很大,凡是有生物的地方都有制取沼气的原料;其次,可以就地取材,节省开支。沼气池起到了“三省”(省柴、省电、省劳力)、“三增”(增肥、增产、增效益)、“一净”(净化农村环境)的重要作用,解决了农村“三料”(燃料、饲料、肥料)的难题,既解决了农民朋友缺资金、缺劳力等实际困难,又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朋友收入。  相似文献   

9.
墨子经济思想今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经济思想概括为:讲究功利,讲究实际效用,以一个利字作为判断一切经济活动的价值标准,“凡费财、劳力而不加利者,不为也。”以利为目的,以义为手段,他提出,“义,利也。”“利人乎既为,不利人既止。”他认为,社会的财富和价值都是劳动创造出来的,“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  相似文献   

10.
工业化是由生产技术革命引起的现代社会各个层面的渐进转变过程,主要表现为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蓬勃发展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实现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和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要求为我国现阶段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本文探讨了新型工业化对广州工业经济发展的内涵要求以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当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