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偏低、农地撂荒现象愈发突出。本文结合数理模型讨论了农业服务外包、土地细碎化和农地撂荒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我国9个省区2704份农户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土地细碎化会加剧农地撂荒的发生率;农业服务外包能够显著抑制农户对农地的撂荒行为;农业外包服务市场的发育能够显著降低因为土地细碎化而引发的农地撂荒的比率。因此,化解农地撂荒问题需要做出多方面努力:通过土地整治与地块互换推进农户土地经营的连片化;鼓励农户尤其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服务外包市场的发育以满足农户对外包服务的需求;合理调整农业布局与规模经营的支持政策,强化农业生产布局的组织化与生产性服务专业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已经进入现代农业的发展与建设时期,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农业工作的重要课题。公主岭是农业大县,发展现代农业,更是重中之重,而发展农业必须有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相应的科学技术手段,其中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3.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业结构优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供给侧改革释放了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信号,为加速我国农业结构优化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指明了方向.在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重组或优化配置的诸多资源因素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着一个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农业固定投资、农业科技进步对农民收入增长有着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农业土地利用率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农民收入增长会对农业固定投资、农业技术进步率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农业土地利用率会同时产生带动和抑制作用,且效果都不显著.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农业人才培养,优化农业劳动力结构;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大农业固定投资力度,完善金融支农精准度;提升农业科技研发能力,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4.
在论述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打破美国用粮食战略维系世界霸权,是关系到我国国家经济战略安全。对此,在借鉴美国、以色列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基础上,对充分运用金融和财政手段,促进加快农业实现现代化提出了十一条具体建议。并指出美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用了整整100年,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能否争取在80年内(即从1949年至今已62年,还有18年)实现,这就要看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否正确和符合实际?如果我们不信任农民、不给农民组织农协和组织信用合作自主权,使我国农民得不到像美国农民加工、销售和信用合作利润,这将会推迟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实现小康;再如我国如果不采取大规模的滴灌技术、使我国水资源枯竭,使农业发展不可持续;又如不愿意将3万亿元出售土地收入去办农业大学培养农业高素质人才,实现高度农业现代化也将会落空;又如我们不重视与荒漠化作斗争,不愿拿出15000亿元去改造5亿亩荒漠化土地,那就有可能会有更多良田被沙漠所吞食!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实现粮食自给和出口也会遥遥无期!  相似文献   

5.
市场化--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恒 《江南论坛》2004,(8):22-23
针对我国三农问题的特殊性,我以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为基础,提出我国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市场化。一、我国三农问题的特殊性(一)农产品市场化的收入减少。1979年~1984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6年内农民实际收入年均增长14.8%,是建国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此时农民增收主要来自农产品总量的增加。1984年以后农民难以靠增加产量来保持农业净收益的增长。从理论上,根据经济学的边际效率递减原理:在其它条件农作物品种、生产力、生产工具等不变的情况下,土地产出会达到一个极值,在达到这个极值后,无论…  相似文献   

6.
传统农业是农业发展的特定形态。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使用铁制的生产工具,以人、畜力为动力,采用传统技术为主;近代自然科学开始应用于农业,从农业上获取能源和物质,懂得施肥、灌溉、轮作、休闲等技术措施,对农业生产进行物质和能量的偿还,维持人类生存的能源和物质,基本上取自农业又返还农业。因此,传统农业的重大成就是精耕细作、用养结合,基本上维持了自然生态平衡。 我国的农业生态危机绝不是区域性的,  相似文献   

7.
罗叶 《经济纵横》1990,(8):40-42
<正>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陷于徘徊不前的困境。为此有人认为:我国农业要发展,农村改革应以规模经营为方向,才能摆脱困境,对此拟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一、以土地相对集中来达到所谓适度规模,受到三大瓶颈的制约我国流行的“规模经营论”的主要观点是,通过土地这一农业重要的生产资料的转移而达到土地的相对的适当集中即适度规模,从而取得规模效益,克服土地小规模经营的局限性,以提高农业的产量。从理论上来看,规模经营确实是提高农业产量的有效手段。但是,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通过土地相对集中来达到规模经营,不是我国现阶段甚至一个较长时期内农业发展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8.
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亮  江庆勇 《经济纵横》2019,(1):99-106
土地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是我国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规模不断扩大,规范化程度有所提升,服务和支撑环境不断改善。但由于家庭承包地过于分散,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不健全、不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执行不到位,农业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制度化、系统性的土地经营权流转运行时间尚短,制约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观念根深蒂固等原因,土地流转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土地经营权流转率偏低,规模化流转有限;流转价格尚不合理;流转规范化程度不高;缺乏有辐射带动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不足;土地"非粮化""非农化"等问题。为此,应促进农村土地集中连片化调整;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专业化服务体系;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执行的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支持土地经营权流转的金融支撑体系;加大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完善约束土地转入方的行为规范;加大力度对农民进行宣传和培训。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地抛荒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和城市占用土地快速增加,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同时,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向城市,全国各地农村出现了土地抛荒日益严重的现象,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增加了我国的粮食安全隐患.本文认为,农地抛荒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自主选择的结果,是"经济人"的理性选择,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劣等地"提供较低的级差地租、土地流转交易成本高是当前农地抛荒的主要原因.建议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力;推进土地流转和集中,促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实行农地抛荒责任追究制度等措施,有效遏制农地抛荒现象.  相似文献   

10.
新疆土地实行适度规模经营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我国现行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我国农业是很难走向现代化的。因此,在有条件的地方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并针对新疆的特点提出新疆土地应实行适度规模经营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走产业化道路,是近几年来中国农村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思路,也是市场化改革对农业的客观要求。但是,从产业化要求出发审视中国农业现状,特别是作为农村第一阶段改革成功经验的土地承包制,就会发现其中很多矛盾之处。现行的土地承包制有三个特点:一是平均性;二是土地产权和用途的不可  相似文献   

12.
土地流转制度下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转变的过程中,土地流转是必由之路。而在这一过程中,粮食生产模式势必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对国家的粮食安全造成冲击,影响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生存,尤其在一些粮食主产区,土地流转的不可逆趋势对农业经营和粮食生产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土地流转的动因和形式,然后以此为视角,通过实地调查的形式,将土地流转对粮食生产的作用进行了系统讨论,最后从多个层面给出了政策建议,为寻找土地流转与粮食安全的契合点提供可供借鉴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土地所有权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密切。不安全的土地所有权会诱导农民的短期行为:土地改良投资减少、过量的农药、化肥的使用所导致的土地污染、土地质量下降等,进而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村土所有权安全情况,揭示了土地所有权安全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提高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安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崔丽  傅建辉 《经济师》2007,(7):64-65
我国传统农业的土地所有制是不完全的私人土地所有制,农业生产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是一家一户小而全的小农经济,农产品市场处于半封闭状态,农业技术长期徘徊不前,这些共同构成了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结构的自然经济特征,导致了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长期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建立农业生产局部均衡模型研究发现,农业保险制度的建立明显导致了粗放边际扩张,完全分开均衡精算公平农业保险制度不会对土地使用或其他任何生产决定造成影响.但是,在较现实的混同均衡精算公平农业保险制度下,农户将会把无农业保险时闲置的、边际质量更低劣的土地投入生产,而且农业保险补贴会进一步刺激农业生产在劣质土地上的粗放边际扩张并可能导致环境退化的问题.这对研究我国农业保险制度选择及其补贴政策对环境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WTO背景下的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建华 《经济经纬》2004,(1):102-104
加入WTO对我国影响最大的产业莫过于农业。而农业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基础。在分析我国加入WTO的有关承诺与我国土地利用政策现状冲突的基础上,辨析区域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提出了WTO背景下我国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现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耕作机械是农业生产机械化的首要环节和基础环节,它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和相关的农艺技术,机电技术的进步及社会资金的积累。纵观世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史,人类应用农业生产工具,由石器时代不断发展为铜器时代。由手工农业进入工业化农业时代以后,农业机械化作为一个新的技术专业领域取得了飞速发展。我国从1955年开始发展农业机械化,取得了农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文 《经济纵横》1990,(7):55-58
<正> 近几年我国农业的连年徘徊,要求为其注入新的增长因素,寻找新的增长形式,我认为这一形式就是农业集约经营。农业集约经营的实质,是通过密集地使用资金、劳动力以替代土地,提高土地综合生产力即单产水平,推动农业总产出的持续跃进。一、农业走向集约经营的必然性1、“土地为财富之母”土地构成农业生产最古老、又十分重要的生产要素。增加耕地面积是几个世纪以来农业增长的主要形式,尽管其不会带来单产平的提高,但确实会增加总产出。这种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受到土地供给有限性的制约,有着难以克服的障碍。开垦新土地使用投入耕作,需要非常高的成本为代价。当耕地面积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再继续下去就得不偿失了,与其艰难地垦荒,莫如将资金、人力更为密集地投入已有的耕地、发展集约农业。因为集约经营的效益明显地高于粗放经营,从而替代耕地供给。农业向集约方向发展是各国选择的共同趋势。  相似文献   

19.
合作制经济是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科学论断,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农业合作经济具有土地私有制和土地公有制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径,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农业合作经济能够更好地维护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利益,进一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坚持土地的集体所有制,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导向,在规范和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前提下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我国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0.
土地是农业生产不可缺少和无法代替的基本生产资料。我国耕地按人口平均每人只有2.6亩,因此,如何对我国现有土地资源的利用进行统筹安排,全面规划,以作到在一定的土地面积上,以最少的劳动(包括活劳动与物化劳动)耗费取得最大的增产效果,是多快好省地发展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国营农场和部分人民公社都进行了土地利用规划,并且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效果,促进了农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